“书于竹帛,镂之金石”,中国石刻学文化源远流长。
为推动中国古代石刻学研究深入发展,反水投注网站 主办“第五届九色鹿学术工作坊:《中国古代墓志研究》新书发布会暨石刻学中青年学者论坛”,将于2023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中国石刻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由专家座谈和中青年学者论坛两个环节组成。届时,在京专家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古代石刻学的发展。
从学术研究发展过程来看,原创性是学术研究体系的特色、优势,也是自信所在。中国古代先贤们一直对墓志保持高度关注,形成了自古而来的持续演进的原创性研究体系。
在世界古代石刻艺术之林中,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虽然使用石刻的时间较早,但与墓葬相关者多为壁画、浮雕等,文字内容主要是颂辞和咒语,虽有墓志出现,但并未发展成普遍存在自成系统的墓志文献。中国古代墓志这般产生时间早,历时持久,形制、格式、内容稳定,使用广泛的石刻种类,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絶无仅有。换言之,中国古代墓志本身即存在原创性。
生人有传,逝者有志,志墓文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汉代以来,墓志在魏晋南北朝逐渐成熟定型,与此相对应,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墓志整理著录。如南朝梁江淹《江文通集》录有《宋尚书左丞孙缅墓铭》等,萧统《文选》卷五九“碑文下”录文《刘先生夫人墓志》,梁元帝《金楼子》卷五“著书篇”著录《碑集》十帙百卷。与此同时,著录北朝墓志的庾信《庾子山集》也在北周大象元年(579)由宇文逌编撰完毕,文录《郑伟墓志》等二十一种。这些南北朝墓志多为名家所撰,收录于个人文集,本属正常惯例。不过,这种现象却开启了墓志石刻独具的著录形式——文集著录。隋唐时期,南北朝文集尚传于世,所以大量墓志文献又被整合入类书和总集之中,都可视为文集著录的延续。
随着宋代金石学的出现,墓志始被纳入金石学研究体系之中,在继续保持文录传统之外,又出现目录、题跋等新研究形式。目录的出现,标志墓志从文集所在之文学领域,逐渐归入于石刻所在之史学范畴,独立成为石刻种类之一。进而引发了人们对墓志文物属性的关注,拓展了墓志种类数量来源,即在传世文集和类书之外,实物墓志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清代及民国时期,金石收藏家对汉刑徒墓砖及南北朝墓志的广泛收集整理,即源于此。传世文献与实物墓志,一早一晚,泾渭分明,时有交叉印证,皆为墓志的重要来源。相比目录,墓志题跋的兴起,则具有研究模式的创新意义。如开创者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辑录历代碑志,逐一题跋,考证史实,阐发义理,史论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互证,树立了后世碑志题跋风气和范式。元明之际,金石学中衰,至清始复盛兴。有清一代,学者们继承金石学精神,考据学发达,出现了文跋结合的王昶《金石萃编》类集大成之作,李富孙《汉魏六朝墓铭纂例》义例学类著述,以及影印墓志图版的《寰宇贞石图》类图录,都极大地推动了墓志及相关问题研究进程。
在墓志日益为学者所重,相关整理研究逐渐深入的同时,其学科归属也随着清末金石分途而再次发生变化。金石分途是金石学发展至清代的自身调整,即出现金石并重,分开两支的发展趋势。孙星衍《寰宇访碑录》、王昶《金石萃编》、黄立猷《石刻名汇》、叶昌炽《语石》等石刻专论的刊行,都反映出石刻学独立发展成一种专门学问。这同样可视为,墓志从金石学中脱离出来,成为石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事情还不止于此。在金石分途之外,金石学又受到西方田野考古学的影响和冲击。二十世纪初,西方田野考古学理论方法传入我国,并在河南仰韶、北京周口店等遗址发掘中得到推广应用,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如果说,金石分途是金石学的内部裂变,西方田野考古学则是其外部刺激。因为考古学的形成,不仅涵盖了金石学部分研究内容,使其理论化,同时也促进了金石学的进一步细化。如金学范畴内衍生出古文字学、钱币学、甲骨学、简牍学、铭刻学等,石学也细化出碑学、石经学、印学等分支。在这种背景下,原创性的墓志学已经处于酝酿之中。
(节选自《中國古代墓誌研究(全2册)》前言,作者为王连龙)
活动议程
新书发布及专家座谈
主持人:郑庆寰
新书发布
反水投注网站 总编辑 杨群 致辞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所长 冯胜君教授 致辞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 王连龙教授介绍《中国古代墓志研究》新书内容
《中国古代墓志研究》新书揭幕
专家座谈
赵 超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 素 故宫博物院
吴振武 吉林大学
楼 劲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鸿宾 中央民族大学
陆明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
李雪梅 中国政法大学
杨 群 反水投注网站
张铭心 中央民族大学
冯胜君 吉林大学
王连龙 吉林大学
中青年学者论坛
主持人:王连龙
1. 邵 磊(南京市博物总馆) 13:30-13:50
南京地区古代碑刻墓志的调查与研究
2. 周 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13:50-14:10
魂归故里何其难——金代赵励墓志、苗公泽墓志对读
3. 梁春胜(河北大学文学院) 14:10-14:30
石刻文字研究杂谈
4. 王庆卫(西安碑林博物馆) 14:30-14:50
中古墓志形制的发展与演变
5. 孙正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14:50-15:10
热点与疑点——近年来中古碑志研究观察
6. 孟国栋(武汉大学文学院) 15:20-15:40
墓志铭创作中的合撰现象与离散唐文的聚合
7. 冯立君(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5:40-16:00
东征西讨:任雅相墓志及唐代蕃将碑志的思考
8. 仝相卿(浙大城市学院历史研究中心) 16:00-16:20
宋代墓志研究的进展与思考
9. 胡耀飞(陕西师范大学唐文明研究院) 16:20-16:40
《五代在碑志》三部曲平议
10. 穆荷怡(中华书局古联公司) 16:40-17:00
石刻资源数字化及未来展望
总结讨论(17:00-17:30)
推荐阅读
中國古代墓誌研究(全2册)
内容简介
主编简介
策划、编辑:周畅 窦知远
审校:宋荣欣 李丽丽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本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