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译家之言#栏目,不定期邀请甲骨文译者接受广大读者朋友们的采访。
“译家之言”第一期,我们请到的是专职译者冯璇。(参见 冯璇:做译者并不会让我成为行业专家)
“译家之言”第二期,我们邀请到的是编辑和译者身份集一身的张金勇(参见 张金勇:不太希望译者个人发挥,台湾译本未必适合大陆读者)
“译家之言”第三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袁鑫。(参见 袁鑫:准确无误的“信”始终是我坚守的翻译第一原则)
“译家之言”第四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谭琦。(参见 谭琦:历史译者也可以拥有“与众不同”的翻译风格)
“译家之言”第五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陆大鹏。(参见 陆大鹏:翻译这个活计,实践出真知)
“译家之言”第六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葛晓虎。(参见 葛晓虎:翻译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造桥匠)
“译家之言”第七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郭建龙。(参见 郭建龙:要想当一个好的作者,一生中应该有几部译著)
“译家之言”第八期,我们邀请到的是译者兰莹。(参见 兰莹:翻译于我来说是一种沉浸式体验)
本期译家之言,我们邀请到了译者李达。李达老师毕业于浙江大学,中世纪军事历史爱好者,关注方向为中世纪军事史、拜占庭帝国制度史、中世纪东地中海-黑海交流史等,译有“拜占庭三部曲”(《拜占庭的新生》《拜占庭的巅峰》《拜占庭的衰亡》)和《百年战争(第二卷)》等。
李达:如果把拜占庭历史浓缩为电影剧照,我会选择这5个片段
1.注意到李老师的基本译作都是系列著作,想问这是您的偏爱吗,或者说更喜欢翻译体现长时段历史时期的著作?
答:这个其实有一定的偶然性吧,我会选择感兴趣,且有能力承担的内容去翻译,作品篇幅不是我的第一考虑。我的历史研究始于拜占庭史,渐次以中世纪世界军事史为中心,因此有幸承担了这些作品的翻译任务。
2.李老师,据说《百年战争》有五卷,后几卷您会继续翻译吗?在翻译过程中哪些方面是比较麻烦的呢?
答:后续几卷因为个人工作原因,本人不会参与翻译了,我在这里向读者们道歉。《百年战争》翻译方面比较麻烦的内容,就我个人而言是人名与地名的考辩,以及语句表达的可读性。在这两点上我有幸得到了合作译者们的帮助。
3.如何看待黑太子在百年战争中的作用?如果他登上英国王位,会对百年战争的走向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英国能守住法兰西的土地吗?
4.百年战争对当今英法关系有哪些影响?百年战争在历史上对欧洲产生了哪些影响?历史上的英法关系如何?
5.城市型国家是因为拜占庭的罗马基因传递而出现在西欧的嘛?
6.拜占庭的衰亡对于东西方最大的影响是什么?能否说拜占庭的陷落是造成地理大发现的诱因?
7.请问老师是如何翻译那些人名的呢?如何记住那些人名呢?(尤其是拜占庭的)
8.想请教李老师一个关于历史分期的问题。英国历史学家苏珊·怀斯将中国南宋灭亡与西方拜占庭帝国陨落相提并论(虽然并非同时代),称之为东西方古典世界的终结,老师如何看这样的比较?老师对西方史家将中国史与罗马史分期进行政治比较持怎样的看法?
9.李老师您好,很高兴看到您一直致力于拜占庭史和中世纪史的翻译,这两个领域,国内目前无论是著作还是译作都相对有限,因此每次看到书名中有“拜占庭”三个字,我都会双眼放光。中世纪和拜占庭时代距离我们如此遥远,很多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或是外延的扩大,或是词义的变更,尽管也有感同身受的时刻。我想请教您的问题是,在您翻译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今天看起来寻常的一个词或观念,但在拜占庭或中世纪的含义大为不同?
10.请教下李达老师,您认为拜占庭军区制与帝国封建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11.李达老师好!西罗马帝国分崩离析之后,整个欧洲几乎只有拜占庭帝国拥有强大的皇权可与神权一争高下。神权当然也不算输,但基本确立了皇帝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也可以管教会一些事务的状态,可以说互为制衡。而在西欧长时间的稀碎,是否和神权过于强大有关?他们一方面教导民众把忠诚献给上帝而非他们的国王,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神权的权威在不同国家间玩弄权术,抑制王权发展。宗教是否是中世纪欧洲政局混乱的重要原因?
12.李达老师好!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在以往总是被轻视的,或者起码被认为都是混乱不堪的,直到19、20世纪人们的看法才逐渐发生变化,比如曾经仅仅是传说的东西变得有史诗感,曾被认为僵化的拜占庭艺术后来也被认为是一种艺术特色。您认为是什么导致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看法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否体现了历史的可修饰性?也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历史其实都覆盖着某种不可消除的时代面纱?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答:您的这个问题应当是属于近现代社会学的范畴,而我只是个非全职的古军事史研究者,从学术角度,我恐怕无法直接回答。作为一个阅读者,我觉得这种变化,可能是为了通俗历史著作更好卖吧。
13.请问5世纪到10世纪,拜占庭的图书事业如何?包括图书出版、图书馆的藏书,以及出书学者的情况!
14.李老师好,如果把拜占庭的千年历史浓缩为电影剧照,假如要用5个瞬间概括,请问李老师会选择哪几个历史片段呢?
15.如今仍然可以看到宗教和种族冲突、剥夺 LGBTQ+人的权利、忽视难民和错误信息在现代世界中泛滥,虽说不能将偏执和轻信与消失的中世纪的过去简单的联系起来,但很难让人不去回忆这段历史,想问李老师您是如何定义中世纪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