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罗新、昝涛、付马:探寻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文明
8月10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付马携其新著《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王朝——9~13世纪中亚东部历史研究》做客建投书局·北京国贸店,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罗新以及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昝涛一起探寻丝绸之路上的西州回鹘文明。
来源:澎湃·私家历史 发布时间:2019-12-19
读好书 | 从志怪小说看杭州的宋代“社交网络”
读历史有很多种方法,有的是从正史中找素材,有的则在稗官野史中寻找思路。13日下午,浙大历史系教授吴铮强带着他的新书做客言几又书店,和读者分享在“社会文本”中寻觅出来的宋代社会史。
来源:首席记者 张磊 发布时间:2019-12-19
陈宇慧评《萨满教》︱古老的入迷术与最后的山神
拨开现象的迷雾,有待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等等研究的核心是一种广义的宗教,是世俗与神圣在分离过程中对信仰人群带来的心理和社会影响。这也是本书极力希望打破学科藩篱、站在较为全面客观的立场上探讨的主题。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9-12-19
权力的涟漪——评《蒙古帝国中亚征服史》
除了毁灭与杀戮,蒙古人的统治也使得此地的商贸活动前所未有的活跃,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推向了历史上的新高峰。毁灭与繁荣,杀戮与创造,在蒙古帝国统治中亚的百年之间反复出现,描摹出一段复杂而绚丽的历史图卷。接下来,就让我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这片苍茫的天地和波澜的历史之中。
来源:九色鹿RuruDeer 发布时间:2019-12-19
深读 | 这位江户时代的下级武士,比现代吃货更会吃
昭和四十六年十二月九日,池波正太郎郑重地在日记里写下当天的菜单:“卤白萝卜丝加葱花蛋炒饭,海带味增汤和腌萝卜,威士忌外加寿喜烧,没吃饭。”七年来,这位著名的时代小说家每天都会写日记,鲜少心情抒发,主要是记下三餐食物,一丝不苟。 他说,人的基本就是“吃、睡、性”,这些行为都是朝着死亡而行的,因此他笔下的武士一边用蛤蜊和萝卜丝煮汤,一边讨论怎么杀人。吃是人类向死而生的快乐,简单而伟大。
来源:深港书评 发布时间:2019-12-19
场景,城市空间的美学品质
世界各地的城市和社区正在迅速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向消费的巨大转变。以前不怎么显眼的地方,现在已被各种各样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所占据,如餐馆、酒吧、咖啡馆、画廊、公园、博物馆、俱乐部、沙龙……这些舒适物以组合的形式,共同创造独特的场景,这些场景赋予城市生活以意义、体验和情感共鸣。
来源:解放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19
食物里的日本史:和果子与日本的风味人间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和果子的重要性超乎人们的想象。家庭中日常吃的茶点、职场中的茶歇,或者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中所经历的诸如成人礼、婚礼、葬礼等重要仪式上,常常会出现和果子的身影,比如葬礼上的馒头。对于茶道来说,和果子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还有偶人节上的阿古屋贝状点心和菱饼、端午节的粽子和柏饼等,在例行的年中节日活动中,和果子都被赋予重要的功能。过去还举办过以和果子为主角的“嘉定”仪式,诸如此类。直到现在,和果子与各种各样的仪式和礼仪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来源:澎湃·私家历史 发布时间:2019-12-19

欢迎添加
先晓君微信

欢迎关注
先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