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唯一能够重新掌控局面的方法,是杀死自己
海明威不会和战情局格格不入。他热爱秘密,也热爱它们带给他的优越感。他渴望战斗,只是不适合常规的军旅生活。他游走于各个社会和经济阶层之间——还常常越界。我暗想他的确跟我遇到或读到过的很多从事谍报事业之人有不少共同之处。那么,他是否曾以某种形式担任过战情局的间谍?海明威与二战情报界的真相内幕到底是什么?
来源:索恩thornbird 发布时间:2019-12-20
“中高级图形文字装配工”宋涛的访谈
大家未必见过设计师宋涛,但一定都在书店或媒体上见过出自他之手的图书:从2013年开始,宋涛引领了一波以色彩绚烂、版面饱满为标志性特点的,极有视觉冲击力的图书封面潮流,直接影响图书出版行业的审美趋势,尤其让社科类学术图书获得华美的装帧,摆脱素来拘谨的外型,走进大众视野。
来源:索恩thornbird 发布时间:2019-12-20
恺撒:一名赌徒的命运和个性
如果说军事天赋、坚毅斗志、慷慨仁慈、能言善辩等是他屡屡取得成功的必然条件,那么这种化危险为机遇、在绝境中创造突破点的能力,和为了实现目标不择手段、剑走偏锋的做法(例如为了增加筹码而强找理由起兵,甚至是超越当时的常识和道德,不惧做出渎神行为来推动垦殖法等等),则让他的军事和政治生涯成了不可复制的传奇。
来源:索恩thornbird 发布时间:2019-12-20
活动预告 | 李长声:光看没有酒,樱花算个屁
李长声调侃道,居处易改,本性难移。身为“异乡人”,写日本,他是袖手旁观;对于中国,由于隔了海,又不免作壁上观。只有回乡看父母被问及口音,才想起乡音无改鬓毛衰,自嘲是苞米碴子味儿。自己人生经历也很简单,跟祖国一起成长,文革、下乡、当兵、回城,大家挨饿他挨饿,大家出国他出国,如今大家得糖尿病,他也跟着得,一辈子随波逐流而已。
来源:索恩thornbird 发布时间:2019-12-20
王汎森:回忆牟复礼先生
我并不是牟复礼先生的学生,我到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牟公已经退休,此后他每年冬天会回到普大一段时间,其他时间大多在他的故乡科罗拉多一处山谷中,所以我与他相处的时间很少,加上我不喜欢敲门找老师,那么我们就只是偶然在走廊、停车场和系中的交谊厅相遇了。
来源:澎湃·私家历史 发布时间:2019-12-20
那场改变中国近代史的甲午战争,究竟是场什么样的战争?
午战争是 19 世纪末在东亚爆发的一场大战。当时的人们究竟是如何称呼这场战争的?在英语中,抑或在当事国中,它是怎样被命名的?之所以要首先提出这个问题,乃是因为对战争的命名原本就与对战争性质的认识紧密相关。
来源:好奇心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20
范岱克:广州贸易的缺陷和崩溃
清代的大部分时间,广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唯一港口。近期,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了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范岱克(Paul A.Van Dyke)的新著《广州贸易:中国沿海的生活与事业(1700~1845)》。在这本书中,作者利用丰富的多语种资料,重建了广州贸易在18~19世纪上半叶的日常运作,揭开了所有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从引水、买办、通事,到大班、行商和海关官员。作者在书的最后,重新审视了广州贸易的成功和失败。
来源:[美] 范岱克(Paul A.Van Dyke)著 江滢河 黄超 译 发布时间:2019-12-19
购物凶猛:天堂也可能是百货公司的模样
吸引人们踏入消费空间(“令客人感到惊奇”),并尽量延长人们在空间里的停留时间(“令客人感到舒适”),以期最终转化为消费行为。百年前,上海的百货公司以此为目标做出了不惜重金和不输细节的努力;将消费塑造为娱乐、将消费空间提升为文艺空间等各种营销手段,也都能在它们身上找到渊源。“在当时的上海人观念中,购物已经不仅仅意味着购置生活必需品的交易那样冷冰冰、毫无情调。在橱窗里按照一定之规摆放着的精美商品似乎拒绝了传统而粗鲁的购物方式。顾客需要做的不仅是掏钱。观看、品鉴、挑选、购买,这一整套与商品‘调情’的消费流程才是购物文化的真谛。”(《购物凶猛》)
来源:余春娇 发布时间:2019-12-19

欢迎添加
先晓君微信

欢迎关注
先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