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器物传入中国史话——通讯设备
自从电力这一新能源被发现之后,电报、电话、电灯、电车、电梯、电影等技术发明相继问世,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电报是应用电的各种重大技术发明中最早的一项。
来源:《西洋器物传入中国史话》 发布时间:2020-03-18
农村女犯人研究文献述评
纠纷作为法律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马林诺夫斯基的田野调查开始,就成为法律人类学家了解初民社会法律制度和社会控制的重要基石。在此,笔者围绕纠纷的定义、纠纷的过程、纠纷的解决、话语及意义这几个关键主题进行回顾和分析。
来源:《农村女犯人》 发布时间:2020-03-17
【书评】美国宪政史:还司法神殿以平常
《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是美国目前最畅销的一本关于最高法院的著作。该书1986初版,翌年就获得了美国律师协会(ABA)颁发的“银法槌奖”。2005年第7版付印。作者戴维·M.奥布赖恩(David M.O’Brien)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政府与外交学讲座教授。值得注意的是,奥布赖恩虽然在美国宪法研究界名声很大,但他却不是法律学者,而是一位政治学家。
来源:《读书的学问》 发布时间:2020-03-17
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有关现代时间的思考
太阳、流水、钟声都是时间的象征,那么,我们所说的“时间”到底是什么?它是实在的,还是虚幻的?物质的,还是精神的?绝对的,还是相对的?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换言之,我们的时间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及,我们能否认识时间的本质?
来源:《莱布尼茨、牛顿与发明时间》 发布时间:2020-03-16
魁阁学术:胡庆钧先生论保长
保长,这些活跃于法定行政机构里面的基层人物,它的出现是依托一套被称为“保甲制”的制度,这一种制度又产生在中国的历史传统里。
来源:《魁阁文献(1-4册)》 发布时间:2020-03-16
毕加索作品中的吉他主题与变奏创作
以毕加索作品中的“吉他”题材为线索,通过他在各个时期对“吉他”主题的变奏创作与演绎,来窥探其创作技法以及由此体现的风格特征。
来源:《音乐审美的视觉化转向》 发布时间:2020-03-16
略论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思想表现
过去的优秀文学作品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真能成为人民的共同财富。事实证明,这也是势所必然。但是我们继承遗产,是做遗产的主人,不是做遗产的奴隶。我们接受遗产,不是为了“向后看”而是为了“向前看”,为了创造我们自己的前无古人的新文化、新文学,以提高我们的共产主义觉悟,培养我们的共产主义新品质、新风格。毛主席一贯教导我们要批判吸收中外文化遗产、文学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来源:《文学评论》六十年纪念文选 (全四卷) 发布时间:2020-03-16
启微No. 17 | 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日本陆军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打倒了一直推行国际和平协调外交、在国内也比较稳定的政党政治。它是怎样逐步走向侵华战争,然后对美开战,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领导这个时期日本陆军的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等人,持有什么样的政治军事构想?本书的焦点就在于此。
来源:社科文献启微 发布时间:2020-03-12

欢迎添加
先晓君微信

欢迎关注
先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