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本土电视剧的问题与原因
在访谈中,笔者请受访者说出一到两部他们看过的越南本土古装剧,很少有受访者能够立刻说出来,要么需要思考一下,要么说想不起来,需要上网查一下。更有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看过越南古装剧。事实上从越南各大视频网站上能查看的越南电视古装剧也非常少,不超过10部,分别是:2002年拍摄的《重光心史》(Trùng Quang tâm sử),总28集;2004年拍摄的《皇室的黄昏》(Ngọn Nến Hoàng Cung),总45集;2004年拍摄的《陆云仙》(Lục Vân Tiên),总14集;2010年拍摄的《迁都玄史》(Huyền sử thiên đô),总70集;2010年拍摄的《回升龙地》(Về đất Thǎng Long),总40集;2011年拍摄的《穿越时空的男子》(Anh chàng vượt thời gian),总36集;2010年中越合拍电视古装剧《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Lý Công Uẩn Ðường tới thành Thǎng Long),总19集。
来源:《中国电视剧在越南(1993~2019)》 发布时间:2020-06-11
20世纪初意大利与罗马教廷和解之条件
在意大利学术界,“国家与教会”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重要论题。其中,意大利与罗马教廷在1929年签署《拉特兰条约》从而结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对峙冲突达成和解这一问题尤其受关注。大致来看,意大利史家的观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意大利与罗马教廷的和解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对立—缓和—对立”的交替变化过程;由于梵蒂冈在《拉特兰条约》签订之后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罗马问题”可解读为意梵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墨索里尼和法西斯政府的巨大让步是造成双方和解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此基础之上,试图站在构建意大利民族国家的立场,梳理《拉特兰条约》签署前意大利与罗马教廷为解决“罗马问题”所做之历史选择,揭示促成双方和解的条件,从国际关系尤其从民族国家统一的角度来分析,以期加深对20世纪意大利政教关系的理解。
来源:《欧美史研究(第3辑)》 发布时间:2020-06-11
“摆摊”说|从市场小贩到全球企业:乐购的口述历史与企业文化
20世纪英国零售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该世纪的前半期,小型、地方性、家庭经营的商店占主导,所能够提供的商品种类也非常有限。不过,由于帝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影响,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英国进口的食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因此在英国的杂货店里可以找到来自阿根廷或者新西兰的肉类、加勒比地区的水果,以及南非的罐装食品。这一时期伴随着商品配送方式的发展,权力也由食品的直接生产者转移到了加工者手中。
来源:《口述史研究(第三辑)》 发布时间:2020-06-11
飞虎队诞生前夜:蒋介石腐败的空军
1939年2月初,蒋介石和宋美龄在重庆的官邸宴请新到任的英国驻华空军武官、皇家空军上校罗伯特·艾特肯(Robert Stanley Aitken)。喝茶聊天的时候,艾特肯希望进一步了解他们之前提出过的购买英国飞机和聘请英国皇家空军顾问改造中国空军的事情。宋美龄为蒋介石做英语翻译,她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略带一点南方口音。她告诉艾特肯,中国空军的管理体系“腐败透顶”,花了不少钱却没有成效。她代表蒋介石说道:“我们不得不在没有海军的情况下作战,如果我们的空军不腐败,我们会做得更好。”她宣称将“全权委托”英国人重组中国的空军部即航空委员会(CoAA),并且重建中国空军。
来源:《少数给中国的飞机:飞虎队的诞生》 发布时间:2020-06-04
反歧视评论:身份丛林中的被放逐者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日益多元,同性恋的话题日益褪去其光怪陆离的外壳而走进公众的视界和认知领域。然而,很显然,这种“熟稔”始终没有突破文化探讨和观念博弈的范畴。而从社会改良的实然层面来看,可谓始终停滞不前。现代社会治理已然越来越多地倚重于法律调控。反观法律领域,同样可谓沉寂无语。这种现象,显而易见与变化日新月异、改革与时俱进的大背景、大气候格格不入,显示了问题的复杂性和艰深,值得我们深入透视观察和思考。
来源:《反歧视评论第7辑》 发布时间:2020-06-04
张枣 | 写,为了那缭绕于人的种种告别
当诗人追忆年华,他是在倾听时间的声音,同时把这声音对应成语言的节奏。“时间是节奏的源泉。一首诗是重构了的时间。”在时间的声音与倾听中,诗人与读者皆能获得空间的共在。
来源:人文万象 发布时间:2020-06-04
公元7世纪阿拉伯半岛的社群边界
“边界”(boundary)是社会人文学科和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边界不一定是物理性的,它可以是双方遭遇之际有意或者无意间表现出来的用以体现彼此有别的方式和语言。人类学中的“边界”说法,最早由格拉克曼(Max Gluckman)提出,他认为不同族群个体成员之间的“边界维护”(boundary maintenance)保证了族群的存在。利奇(Edmund Leach)把这种观点又往前推进了一步,他的学生、挪威著名人类学家巴特(Fredrik Barth)赋予了“边界”更清晰的社会意义,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边界不仅是文化的,更是社会的,文化边界和社会边界并不完全重合。一个人在与其他人的接触互动中,会做出反应,划分出边界,因此边界需要其他群体的存在。跨越边界是在与其他群体互动后发生的谨慎行为。社群是与个人相对的,是互相联系、拥有团体意识的社会个人的集合体。本文以贾希利叶末期到麦地那政权,再到伊斯兰国家这一时间段,即公元7世纪,在阿拉伯半岛生活的社群为考察对象。这一时期的阿拉伯半岛见证了社会从氏族部落到伊斯兰公社、国家的转换。它们之间是如何完成过渡的呢?边界的持续存在和重新整合是实现这种过渡的途径之一。
来源:《阿拉伯研究论丛( 总第9期 )》 发布时间:2020-06-04
艾滋孤儿救助:艾滋病、污名与污名控制策略
由于疾病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痛苦,因此污名与疾病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所有的疾病中,艾滋病属于一种具有严重污名化特征的疾病。与此相似的还有肥胖、精神疾病、麻风病等其他疾病。当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这些疾病具有一定的隐喻性特征(苏珊·桑塔格,2003),这使得某些疾病与污名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某些偏差群体特有的疾病。艾滋病属于这些疾病中的一种,并且其对现代社会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来源:《社会支持、污名与需求满足——艾滋孤儿救助形式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欢迎添加
先晓君微信

欢迎关注
先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