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文献天猫双十一,来看看有哪些新书上线吧!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10-25 09:28 浏览量 222
社科文献【天猫旗舰店】
2024年双11特惠袭来
全店参与跨店满减,每满300-50
活动商品48折起
抢先购(第一波)
10月21日20点—10月24日24点
狂欢节(第二波)
10月31日20点—11月11日24点
一年一次,错过今年等明年
好价囤书 LET'S 购!
活动期间,每天十点,店铺首页有惊喜?
1元抢价值61元优惠券
叠加跨店满减后,全店通用 满300-111元
使用时间:双十一活动期内
每个ID限购1张
每天10点上线11张
点击店铺首页有价优惠券海报即可抢购!
进店“密码”
右侧扫码进入;
也可以在淘宝平台上搜:
反水投注网站 旗舰店
这里有一份“双11新书”
甲骨文
《无垠之海:世界大洋人类史(全2册)》
〔英〕大卫·阿布拉菲亚(David Abulafia) 著
陆大鹏 刘晓晖 译
1636页
定价:288元
2020年沃尔夫森历史奖
《星期日泰晤士报》
《金融时报》《泰晤士报》
《BBC历史杂志》
年度好书
在人类社会建立联系的过程中,海洋是不同民族之间进行远途贸易和交流的主要途径。这部鸿篇巨制追踪了人类在世界各大洋周边以及跨大洋的旅行与交流互动的历史,详细阐述了人类与大洋从最早一批航海者的时代一直到今天的关系。大卫·阿布拉菲亚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叙述了商人、探险家、海盗、制图师和旅者等群体如何通过海洋追寻香料、黄金、象牙、奴隶、可定居的新土地和关于远方的知识。这是一部恢宏的史诗,而且采用了令人振奋的新视角——从无垠大洋的角度审视人类历史。
包罗万象,叙事技艺高超,为您呈现世界大洋与人类历史的传奇史诗。
《古埃及史(第2卷):
从大金字塔到中王国的衰亡》
〔英〕约翰·罗默(John Romer) 著
刘依晨 译
784页
定价:148元
抛弃传统的埃及学家
基于自身所处时代构建的宏大叙事
从非凡的纪念建筑、
精致的器物和丰富的文献着手
还原更真实的古代埃及世界
英国埃及学家约翰·罗默根据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经历,以及近二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成果,撰写了一套三卷本古埃及史作品,重新构建了我们对世界上已知zui早文明之一的理解。
本书为第二卷,主要内容始于修筑吉萨大金字塔的时期,涵盖了古王国的衰落、第YI中间期的出现、中王国的兴起和君主制的重建,以及中王国的衰亡等阶段,其间的主角既有法老和廷臣,也有普通民众。它见证了古埃及王国中宫-廷文学的诞生、统一国家的复兴以及法老时代zui精美艺术品的问世。本卷亦梳理了埃及学的发展脉络,展现了关于这失落已久的古埃及世界的传统观念在最早书写这段历史的年代遭到扭曲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树立对古埃及史的全面认知。
《“安国之道”:
英国的殖民情报系统及其在亚洲的扩张》
〔美〕何伟亚(James L. Hevia) 著
徐萍 译
380页
定价:79元
美国历史学家何伟亚
从军事-外交制度角度
重构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的安全制度
阐述帝国在中亚、南亚和东亚的情报网络的运行
与过去的帝国史研究往往集中于政治、经济、军事等传统领域不同,何伟亚受到福柯的启发,另辟蹊径,重点探究英国的印度军事资料,尤其是英属印度陆军军事情报部门在1880年至1940年间制作的路线书和军事报告。这些由战略、地理、政治和民族等信息组成的情报,不仅仅形成了针对东方殖民地的帝国战略,而且也塑造了干涉的对象——亚洲本身。作者通过情报重构了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基于信息系统和军事知识的安全制度,探讨了这一安全制度与帝国维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由此展开分析了英国在全球,尤其是在亚洲地区的殖民扩张和侵略,以及与俄国的“博弈”。
索恩
《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
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 》
冀小斌 著
彭华 译
232页
定价:69元
这是第一本关于司马光的英文著作,是对政治史的持久贡献,也是对政治进程的启发性分析。
—— 包弼德,哈佛大学
……本书给了我诸多启发,帮助我看到更多的面向和细节……大有思想碰撞的喜悦,关于司马光,关于保守与改革,仍有太多可以深入思考的空间……
——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著有《司马光和他的时代》等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
这是首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冀小斌博士追溯了司马光的宦海沉浮,分析了其保守思想的优势。冀博士的研究为读者理解宋代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和雄心勃勃的改革运动提供了新的视角。
方寸
《为什么要读人类学?》
方寸·新知课035
〔日〕奥野克巳 著
暴凤明 译
236页
定价:69元
人类学,顾名思义,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学科。将世界的开始和结束都纳入视野,以此为基础,记录和思考在近100年左右的地球变化中存在和将继续存在下去的各种各样的人类形态。
在人类学的研究中,人们远离熟悉的生活,前往未知的土地,亲身体验陌生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异文化中平凡且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将成为探究我们人类究竟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方的指南针。
分享、多样性、两性关系、泛灵论……本书从人类学视角探讨了这些经典问题,希望为读者打开进入人类学的大门。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
方寸·MUSEION009
〔英〕亚历山德拉·格林(Alexandra Green) 著
花蚀 译
280页
定价:158元
精选大英博物馆400余件东南亚文化艺术藏品
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21世纪
在多文化融合中前行的东南亚文明史
稳定的季风与山海并存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南亚的气候与物质条件。这里是南亚次大陆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中心,历史上中国、印度乃至阿拉伯文明随着东来西往的商人来到这里,与本地的一切交汇。16世纪,欧洲人抵达东南亚,将这里带入大航海时代,东南亚逐步成为开放与多样性并存的国际化区域。从世界遗产吴哥窟与婆罗浮屠,到手工艺、表演和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元素,随着季风而来的新思想不断被融入本土框架,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文化艺术特征。
《大英博物馆东南亚简史》精选400余件时间跨度约6000年的大英博物馆珍贵藏品,展示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上不曾间断的跨文化互动。这些藏品涉及东南亚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珍贵的金银器、瓷器、雕塑和串珠,到日常使用的皮影、蜡染布料、乡土乐器与编织器物,在呈现原材料、艺术审美和制作技术多样性的同时,也清晰地追溯了东南亚区域内部在文化与历史上的深刻联系。
鸣沙
《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瞿骏 著
388页
定价:89元
陈旭麓先生曾言:“辛亥革命后的山重水复是‘五四’运动兴起的背景,‘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后有国共合作,而后有五卅运动,而后有国民革命的北伐战争,它的伟大意义将这样历史地表达出来。”
这段话是本书的思考缘起,提供了理解五四运动的钥匙。本书希望打破五四研究由来已久的“北京中心主义”和“革命消解主义”,从“地方视野”出发,展示中国各区域,尤其是江浙地方上五四运动发生、拓展、延续的机制;中心对各地方强度有别,路径多样的影响和地方人士那些不能被中心消解的主体性和被中心激发出的主体性。同时,本书也希望立足“长程革命”,考察“五四”的剧本和“五四”的舞台,揭示干革命者、说革命者和不革命者的实际人生和身心演变,以在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中真正理解“五四”。
启微
《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张宁 著
220页
定价:70元
本书以讲故事的形式,通俗易懂地呈现了西方赛马进入近代中国的历史,讲述了洋人、华人骑手、闻人、女性等如何参与其事,探究在“日常”中文化输出的巨大影响。
思想会
《文化模式》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著
黄觉 译
284页
定价:88元
★从事文化研究的绝佳引路书,指出文化对人类生活的塑造作用。
★被公认为美国最杰出的人类学家。
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文化模式》和《菊与刀》甫一出版便成为畅销书,并且在此后始终是文化研究的必读书。
本书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20世纪西方有关文化问题讨论中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作者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为读者提供了对文化,尤其是对异族文化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本尼迪克特在这本佳作中比较了三个社会——祖尼人社会、夸扣特尔人社会、多布人社会,揭示了这三个族群的行为差异。这项开创性研究表明,每种人类文化都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特征。本尼迪克特在研究中考察了文化与个人的关系。这本大胆直言的著作深入探究了何以为人这个问题。
《诺曼底1944:
登陆日与史诗般的77天法国战役》
〔英〕詹姆斯·霍兰德(James Holland)著
伍秋玉 译
880页
定价:179元
屡获殊荣的历史学家詹姆斯·霍兰德重新构建了对举足轻重的诺曼底战役的理解和认知。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日后,盟军进行了激烈战斗。这场77天法国战役被视为西线的决定性战役。詹姆斯·霍兰德根据大量历史档案和目击者的证词,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使盟军在法国取得胜利的这场非凡战役。
学术新书
《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研究:一种实践人权的人性能力新论》
丁鹏 著
352 页
定价:138元
本书以“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为载体来研究人权的人性能力与正义理论。阐释了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人权内涵和社会价值;运用法律社会学方法分析了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面临的独特挑战。本研究指出,现有国际人权标准和国内法律规范要求国家积极履行义务,确保残障人平等获得司法保护,已有一些成效,但还不足够。本书由此借鉴政治哲学与伦理学研究,力图在人权哲学层面论证残障人主张司法正义的基础,提升公众对人性能力的丰富多样、动态变化以及固有脆弱的认识,并批判能力主义的正义理论和形式主义法治体系中的人权观。本书进而建构了“可行能力路径+实质平等维度”(四极六维)框架,来应对残障人实现司法正义的挑战,并提倡实践人权的人性新论。这一理论强调人之为人的知意情身(四极)合一的自由活动,并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科技、社会等六个维度确立残障人的平等可行能力。
《思想史视野中的东亚》
黄俊杰 著
276 页
定价:89元
黄俊杰,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欧洲研究院外籍院士(2019),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儒学、史学史与方法论、战后台湾史。曾获台湾教育部门“国家”讲座、学术奖、台大学术研究顶尖专书奖、中山学术著作奖、胡适纪念讲座、杰出人才讲座等。
在本书中黄俊杰教授分析了17世纪以来儒学思想在东亚各国的传播,指出儒学东传后,异域学者研读经典、提出新诠,在将儒学作建构自我身份、政治合法性的思想资源的同时,也丰富了对儒学的理解,并且时至今日,儒学仍是东亚文化圈重要的思想资源。
《商代中原生态环境研究》
朱彦民 著
492 页
定价:98元
本书主要利用近百年来丰富的商代考古发掘材料,结合甲骨文资料和古文献记载,对商代中原地区这一中华民族摇篮所在地人类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迁趋势进行较为详尽的描述,将此时的生态环境变迁趋势与后世逐渐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做对比性考察,并对殷商晚期生态环境逐渐变异的现象做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阐释,试图历史地、科学地寻求早期生态环境的变化轨迹。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商代中原地区的气候、商代中原地区的水文条件与降雨情况、商代中原地区的土壤土质、商代中原地区的草木植被、商代中原地区的野生动物、商代人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等。
本书认为,殷商时期中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极为原始,这不是人们有意识保护的结果,而是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程度都极为有限,远未达到损毁自然、破坏环境的地步。商代末期中原开始了历史时期气候干旱化的变化趋势。此时的气候变化仍不是人为原因,而是季风转为干旱型西北季风的缘故。商末周初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殷人东南经营、周人自西徂东以及商周易代等,都似与此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一定之关系。
《原儒:体用视域下先秦儒家的“一贯之道”》
崔海东 著
432 页
定价:168元
先秦儒学有其“体用一贯”的原始反终体系,即道体生生不息、大化流行,下贯演为性体、心体,仁心首出庶物,自做工夫,下学而上达,上达而存养,存养而践履,发用经历下行之修身、齐家、化乡,上行之治国、平天下、参赞化育后,峻极于天,复归道体,如此就形成了本体→工夫→发用此一从无间断、首尾循环、上下对流、内外共生之宇宙生命模式。本书以体用为框架,还原孔门“一贯之道”,试图建构儒学基本体系,对儒学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流动的苏州(1912~1937):近代的城与人》
张笑川 著
472 页
定价:128元
近代苏州的经济蜕变和城市转型,不仅合于中国近代史整体图景之辙,也押着江南城市体系独特的韵脚。本书作为一项近代城市研究成果,将城市性与地方性结合,沿着结构史和文化史结合的路径,从四个视角,在变动中把握苏州这座江南城市在近代历史上的流动、吞吐、消纳、呼吸,以及演化的脉搏——
江南的苏州,在近代江南城市体系从中心地体系主导型向网络体系主导型转变的过程中,从中心都会演变为地区城市;行政的苏州,发展出官治与自治结合、协商与博弈并存的丰富的城市管理样态;士绅的苏州,见证了城市精英活跃的身影和他们全力建构的网络;文化的苏州,奠定了生活之城、园林之城、文化之城的独特意象。
《中国乡村医生:职业生涯与群体肖像》
孙秀林 王天夫 游睿山 等著
292 页
定价:98元
在新中国的宏伟画卷上,有一群人,他们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他们是乡村医生,农村居民健康的“守护人” 和乡土社会卫生医疗体系的“守门人”。深入了解乡村医生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对于我们理解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的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在传化慈善基金会的资助支持下,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于2023年通过线上电子问卷与线下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乡村医生群体进行了全面的社会调查。本书立足于此项大规模社会调查的材料,运用量化数据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制度变迁、群体肖像、职业发展、工作内容、收入状况、村民就医选择、基层医疗体系等多个侧面,详尽描述了乡村医生这一职业群体的生存状态。本书不仅仅是对乡村医生这一群体的记录,更是对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以上好书,跨店满减期间下手最优惠哦
千余种
活动好书
打开淘宝
扫码进入店铺
挑选吧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