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工作: 中国工作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全2册)》
作者:社会学之思
发布时间 2024-10-22 13:46 浏览量 56
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工作:
中国工作环境调查数据分析(全2册)
吴爽 宋争辉 李俊 张彦 等著
2024年9月出版
ISBN 978-7-5228-3392-7
反水投注网站 · 中国工作环境研究丛书
(点击封面跳转至购书页面)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19~2020年中国工作环境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工作场所、工作时间、工作报偿和员工参与四个维度深入分析了中国工作环境的现状,认真探讨了形塑工作环境的结构性因素,并从当下和未来两个取向把握工作环境质量。本书依托“工作环境”这一概念的内在张力,将微观、中观与宏观有机联系起来,将工作环境研究引入学术讨论和政策实践的视野中,从而切实增益个人福祉并助推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吴爽,硕士,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副教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工作环境与组织社会化、工作环境与教师发展等。主持或主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等纵向课题近10项。在《中国教育学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
宋争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郑州大学党委书记。河南省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长期从事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等国内权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1部。
李俊,信阳师范学院校长,法学博士,教授,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政府津贴,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省统一战线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统一战线研究。先后主持完成三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两项省社科重大项目。
张彦,博士,西南大学副教授,中国工作环境研究课题组主要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作环境、社会景气与社会信心、组织治理中的结构与功能、组织冲突以及员工参与等。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织并参与和主要研究方向相关的全国性年度数据调查若干次。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与社会和组织治理相关的学术文章。
内容摘要
丛书总序
工作环境(working conditions)主要指的是从业者在其工作单位中,在主观上所感受到的一种工作氛围(working climate)与工作状态(working state)。工作组织与单位作为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制度载体,主要通过其所形成和营造的独特的社会环境或者组织文化影响并规范员工的组织行为。在欧洲,工作环境研究已经初具规模,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交叉学科领域。在中国,学者们对工作环境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目前主要从工作时间、工作报偿、工作场所以及工作中的员工参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使人们从互不关联的“个体劳动”中脱离出来,走向互为关联的“集体劳动”。人们在“集体劳动”过程中不断互动,社会交往日益频繁。这种不断互动与频繁交往使人们产生了对公共品的需求,同时也发展出公共道德规范。随着公共(集体)空间和公共品在质量上的提高与数量上的增加,“集体劳动”的效率会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集体劳动”的环境以及公共空间的环境也会不断改善,这既是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文明发展的条件和前提。在现代社会,工作组织是各类组织中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多数社会成员的主要“栖身”场所。人们生活在社会里,工作是人们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满足与深刻的意义。一方面,人们的工作以及工作的环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这样的组织及其环境实际上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价值观与行为取向重塑的社会场所;另一方面,人们的行为也深深地嵌入了他们工作的那个单位或者说他们的职业或工作之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完成他们的社会化过程。恰恰在这个意义上,人们在工作单位中感受到的组织氛围与工作状态,对人们在组织中的行为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事实上,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参与经济活动的劳动者的质量,取决于这种经济活动的组织者所营造的工作环境的质量。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成就有质量的工作,它既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其条件。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中国,首先需要创新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同时需要提高劳动者的工作质量,这是当今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
许多研究告诉我们,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在微观个体层面,能够为人们获得幸福与满足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前提,为人们的情感满足提供必要的社会归属,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在组织中实现自我、激发潜能,为人们的自我成长和满足提供必要的条件;在中观组织层面,能够促进良好的组织文化构建,提高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提高组织效率,进而快速推动组织的创新与发展;在宏观社会层面,有助于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实现“新常态”下的健康、平稳发展,同时也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合理的预期。
按照社会学的理论,在一个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行为结构总是嵌入组织的结构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工作环境作为组织员工行为的结构性因素,同样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毋庸置疑,好的工作环境、工作质量,作为衡量人类福祉的重要指标,不应该也不能够被排除在社会发展的范畴之外。
从学科特点来说,组织工作环境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从组织社会学角度出发进行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特点和优势。就研究路径而言,将组织社会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和观点运用于工作环境问题的研究,不仅使我们从学术视角对组织工作环境变迁的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有更为深入的认识,而且由于工作环境贴近现实生活实践,勾连社会成员与各类工作组织,因而成为宏观与微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观察到,一个社会的景气离不开这个社会中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的景气,或者组织中良好的工作环境。当一些社会成员在自己所隶属的组织中不愉快、不满意,感受不到组织的激励,体会不到其他组织成员的帮助和支持时,那么,他们这种不满的感受和情绪就会或多或少地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宣泄到社会当中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社会的景气。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研究一个组织的景气以及组织的工作环境能够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一个社会的景气,这恰恰也是我们研究组织景气与工作环境的学术意义。
另外,对工作环境研究的深入,能够为组织的评估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与方法的基础。事实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一个组织的景气状况进行评估,对于提高组织的效率、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与归属,都能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正是从工作环境研究的重要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出发,从2013年开始,我们对中国的工作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中国工作环境研究丛书”试图根据我们的田野调查和研究数据,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工作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与分析,同时也是对我们前一个时期的研究工作的一个小结。
需要说明的是,这套丛书由信阳师范学院资助,这项研究由信阳师范学院中国工作环境研究团队实施。
我们衷心地期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工作环境研究的深入。
是为序。
目录
推荐阅读
推荐 | 中国工作环境研究丛书
扫码加入社群
享受粉丝专享购书福利↓↓↓
策划:dmz
编辑:dmz
审核:myx
封面:Photo by Thibaud on Pexels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