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你问我答 | 为什么选择《耶胡达·阿米亥诗集》(百年诞辰纪念增订版)?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7-05 10:28   浏览量 348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Hello,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耶胡达·阿米亥诗集》(百年诞辰纪念增订版)预热期间

评论区有人问

到底特装限量版和通贩版有啥区别

下面我们简单给大家介绍下!



01

关于赠品


首先,就是大家关注的赠品。本特装版自带三张印签藏书票和一枚金属印刷书签。藏书票系根据各卷主题色再设计的阿米亥肖像印签票,各卷扉页会预留槽位,方便读者朋友们插放。金属印刷书签系双面彩印,并且带一条链坠;彩印内容为阿米亥的首部和最后一部希伯来语诗集,即《此时和别的日子里》(1955)与《开合开》(1998)的正封配图,以合乎本套“百年诞辰纪念增订版”的纪念主题。


三卷作者阿米亥印签藏书票


金属印刷书签正背图


02

关于材质


大家另外关注的封面材质则从特种纸升级成密织特种印刷布,布面在材质上会显得更为细致、典雅,相比于纸张在色还原上也会更贴近数码样中的色彩。


本套系特装布面印刷细节纹理展示案例


对于有读者朋友提议升级内文用纸的提议,项目团队已经在和印制老师商议中,昨天已拿到了几种纸样,会在保证本套系书籍易摊平、易翻阅、不反光刺眼、手头适中、可单手持握的条件下,令读者朋友们对全书用料和内文用纸感到满意。(请大家关注项目的更新,在确定内文升级用纸后,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项目更新。)


03

关于书口


对书口进行工艺加工,这是特装限量版的另一主要特色,即对三面书口“喷专色+丝网印金”。相对于俗称的“刷边”,这种工艺的步骤不仅更多,而且也符合本套系的风格,更会突显视觉设计的层次感。从既有设计的成书来看,印金清晰、沉稳、靓丽,极为突显特装版的珍贵属性。(请大家关注项目的更新,在图书签片付印后,我们会及时更新本套装的书口实例。)


本套系特装书口成品细节展示案例


04

关于主题色


阿米亥是在以色列于1948年前后开始写诗的,被称为“帕马奇一代”,因而本套装上卷主题色及书口喷色参考了希伯来祈祷披巾的蓝色。


带四仪流苏的希伯来祈祷披巾

蓝色条纹即本套上卷主题色灵感来源


阿米亥诗歌的另一大主题是爱情,因而本套中卷主题色及书口喷色用了以色列国花仙客来(银莲花属)的红色,其不仅代表爱情,更是曙光之色,象征希望。阿米亥的希伯来语诗集就有用这种颜色做封面用色的。


以色列国花仙客来(玫瑰分红)


阿米亥遗孀哈拿赠译者傅浩的全套希伯来语诗集

上排右二的封面设计即用了仙客来花


阿米亥也善用玄学比喻,尤其在后期创作中广泛借用宗教典故,富有浓厚的历史感。由是,本套下卷主题色及书口喷色用了耶路撒冷大地的颜色,也即代表“尘归尘、土归土”的耶路撒冷土黄色。


耶路撒冷大地的土黄色


我们也是在确定了三卷的主题色之后,才发现“神来”之处,即刚好暗合了红、黄、蓝三原色。


05

关于设计


基于三卷的主题色,在译者老师的建议下,设计老师对各卷的丝印内容作了设计,可谓各有特色。上卷系大卫之星编织底纹,以与以色列蓝呼应;中卷系仙客来花卉底纹,以和“情诗”主题契合;下卷是七枝灯台铺排底纹,以映衬宗教典故。而在切口部分,除三卷底纹外,还有译者傅浩先生精选的各卷希伯来语原诗,分别选自《我母亲为我烘烤整个世界》、《和平幻景补遗》与《人生》。


本诗集特装版各卷设计展开图


06

关于函套


特装版还含有通贩版没有的专享典雅函套。三卷的函套封面在不同位置设计有中年阿米亥的肖像剪影,封底则运用了钔切镂空工艺,切雕了各卷的主题元素,即大卫之星、仙客来花和七枝灯台。至于函套的书脊部分则保留了和平鸽元素,但改各卷的辅色粉红、翠绿、明黄为洁白,以符合函套设计的整体视觉风格。


特装版函套肖像剪影出处

正在朗读英译本《时间》(1979)的耶胡达·阿米亥


本套系函套封底钔切/激刻成品细节展示案例


07

特别收藏


除封面材料升级与对书口工艺进行设计外,特装版还配有收藏签名编号页。该编号页位于上卷前环衬,由银砂特种纸印制,您翻开书后的首页即可看到经设计老师设计的含有本套装主题元素的“特装珍藏版编号译者签名页”。(请读者朋友们及时关注本项目的更新,我们会在7月底8月初更新译者傅浩先生到社亲签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特装珍藏版编号译者签名页

译者傅浩先生将在7月底8月初到社亲签



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

请您静待下一篇更新

有关解锁项及下一次抽奖内容

项目团队在预热期间已看到讨论区的反馈

已有了初步意向

正在加紧商定中!

敬请期待!!






策划:陈旭泽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