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当代韩国》2024年第2期 内容提要

作者:列国格治

发布时间 2024-06-20 14:55   浏览量 148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当代韩国2024年第2期 内容提要



强化不对称优势:拜登政府对华安全环境塑造的战略逻辑


【内容提要】作为用于与中国展开全球竞争的政策工具,“塑造战略环境”已经成为拜登政府的一项核心战略理念。对华安全环境塑造是美国决策者战略构想与当前安全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其要求将中国视作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者,通过周边介入、战略动员与规则重塑三种路径强化对华战略阻力,希图将中国的对外战略行为局限在印太地区。对华安全环境塑造体现了拜登政府通过联合盟友伙伴强化美国的对华不对称优势进而“竞赢”中国的核心战略意图,也部分地反映出其管控冲突的考量。尽管该战略理念是拜登政府最为强调的地缘布局之一,但可行性低、战略超支、国内外阻力等因素限制了其顺利推进。对于美国的这一战略构想及其实践,中国应通过研判其战略逻辑、规避地缘冲突和积极塑造周边等方式予以有效应对。


【作者简介】朱晨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贾佳美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



美国外资国家安全审查新动向:动因、影响及对策


【内容提要】在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外资国家安全审查成为美国打压中国和维护霸权地位的重要政策工具。拜登政府时期美国升级外资安全审查措施,持续针对中国,扩大审查范围,构建双向审查,推动盟国在贸易投资上设置壁垒,给中国、国际投资和美国自身带来了消极影响。对中国而言,对美投资萎缩,中美科技交流受限,中国对外投资面临更严峻的国际环境。对国际投资而言,国际投资自由化进程受阻,进而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对美国而言,其收紧外资审查,推动在经贸、科技等领域与中国“脱钩断链”,最终将削弱自身全球竞争力。中国应从国家和企业两方面进行应对:在国家层面,完善国内外资安审制度,促进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利用中美经济对话机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维护多边经济贸易体系;在企业层面,掌握审查规则,加强内部合规管理,及时调整投资策略,联合多方力量融资,利用司法救济手段,维护企业正当利益。


【作者简介】徐金金,博士,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讲师;王奕欣,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研究助理。


尹锡悦执政以来韩国对华政策变化剖析


【内容提要】尹锡悦政府上台以来,高调提出“全球枢纽国家”的政策愿景,积极推进“价值观外交”,加快构建与美国的“全球全面战略同盟关系”,韩国外交和对华政策均发生了一些突出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美国对华战略博弈加剧了韩国的“选边站队”压力;二是以俄乌冲突为代表的地缘对抗引发了韩国的安全焦虑;三是韩国社会的保守化趋向为“亲美疏华”政策提供了助力。这些变化不仅严重冲击了中韩关系的发展进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东北亚地区安全环境,阻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了地缘政治分裂和阵营化对抗态势。不过,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韩国的对华政策大概率还会回归实用主义路线,未来的中韩关系依然有着很大的回弹空间。


【作者简介】王传剑,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倪磊、樊天然,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美竞争下韩国尹锡悦政府的“追随—自主”外交模式研究


【内容提要】研究中美竞争下尹锡悦政府的外交模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使用模型构建法和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尹锡悦政府外交关键因素的把握,确定了尹锡悦政府以追随美国为主,兼顾自主式外交的“追随—自主”外交模式。尹锡悦政府的“追随—自主”外交并不能实现韩国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导致东北亚国家间关系更趋阵营化,加剧东北亚安全风险,也无益于国际社会合作的达成。“追随—自主”模式下的韩国外交存在战略透支的可能性,韩国或将进行适当政策调节,但在尹锡悦政府任内,韩国外交无法脱离“追随—自主”的基本模式。


【作者简介】杨思恩,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王生,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教授。


韩国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特点、影响及走向


【内容提要】2024410日,韩国举行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本次选举中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惨败,继续面临“朝小野大”局面,泛在野党阵营继续占据压倒性优势。“审判论”背景下韩国选民投票热情高涨,呈现出政治“极化”特点。尹锡悦则被认为是执政党失利的“罪魁祸首”,选举结果导致国民力量党面临党内势力重组的局面,并牵动在野党派系格局走向。尹锡悦政府不得不重新思考与在野党之间的关系,尹锡悦可能成为“跛脚鸭”总统,而本次选举结果再次加剧了韩国政党政治的不稳定性,导致第21届总统选举充满不确定性。


【作者简介】郭欣源,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硕士研究生;崔明旭,博士,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副教授,韩国研究中心副主任。


尹锡悦政府“中期考核”失利的原因及影响


【内容提要】20244月的韩国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包括共同民主党在内的在野党势力取得了压倒性胜利。这意味着朝小野大的局面将继续贯穿尹锡悦政府的剩余任期。在此次选举中,总统亲信丑闻、改革政策、经济政策、外交政策等导致的负面舆论扩散使得民众对尹锡悦政府的反感情绪不断加剧,甚至出现了政权审判的氛围。新兴的反对尹锡悦的在野党(祖国革新党)高举“政权审判”旗帜,使得韩国国内的这种氛围愈演愈烈,并最终帮助在野党大获全胜。此选举结果将对尹锡悦政府的国内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在朝小野大局面持续的情况下,尹锡悦政府在韩国国内推进的主要政策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被调整或取消。而这一趋势也很可能会减弱尹锡悦政府及其执政党的影响力,引发所谓“跛脚鸭”现象。鉴于此,尹锡悦可能会继续维持“全球枢纽国家”外交政策基调,并更加努力地在外交政策而非国内政治领域追求政绩。


【作者简介】〔韩〕韩大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现代经济学视角进行区域国别研究——以东北亚区域合作为例


【内容提要】当前中国的区域国别学研究路径和方法有很大探讨空间,推动成熟学科范式与区域国别学研究相结合是重要尝试。经济学作为一门较为成熟的社会科学,分支和研究方法众多,可借鉴经济学现有成熟研究范式和方法进行区域国别研究。本文梳理区域国别研究的路径,发现已有学者采用不同方法和视角进行区域国别学研究,但较少从经济学视角展开。本研究尝试用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同区域国别研究相结合的路径,借鉴现代经济学的经典分析框架,分析东北亚区域合作现状、成因以及走势,并从强化共同利益和共同观念、中日韩合作先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东北亚合作提升路径。参考和借鉴现有学科研究范式,发挥自身多学科视角的特点,有利于区域国别学更好地成长为独立学科。


【作者简介】李冬新,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教授,中日韩思想库网络研究基地(威海)主任,东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润莹,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科研助理。


从“岛夷之窟”到“王化之地”——朝鲜王朝初期对南部海岛的控制和开发


【内容提要】朝鲜半岛南部海岸沿海海岛在高丽末期曾一度荒废。朝鲜王朝初期,国家将海岛纳入编户齐民体系,逐渐建立起稳定的郡县秩序。本文考察了巨济岛和珍岛两个南部海岛的恢复、管控和开发的过程。国家对这两个海岛所实施的政策,其出发点和侧重点皆有所不同。在政策的实施中,防御需要、马匹资源需要以及岛上居民治理需要等都影响着统治者对海岛地区的施政方针。朝鲜王朝初期对海岛的控制和开发,是基于对海岛的领土意识而实施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也深受当时东亚海域国际环境的影响。


【作者简介】李恒恩,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20级硕士研究生,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礼文学校中学历史教师;朱玫,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相关链接→《当代韩国》征稿启事
相关链接→《当代韩国》注释规范


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阅读《当代韩国》电子版:





国际问题与国别区域研究官方读者群现已开通
还未进群的朋友可添加小编微信入群
新书信息、沙龙资讯、赠书
等一手信息等着你

入群请加微信:wm15842266865
(备注“国关国别”入群)
关注我们,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哦!

致力打造国际问题研究领域(国际关系、外交学、区域国别)新书、好书推介及资讯共享平台。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欢迎分享!
不要忘了点击右下角的点赞、在看哦~

策划:燕   羽
编辑:燕   羽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