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期刊目录 |《青年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与摘要

作者: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 2024-06-12 10:04   浏览量 138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插播一条重要通知

点击查看

学术期刊投稿系统网址变更!用户名和密码不变


点击图片,订购刊物

投稿网址:qnyj.ajcass.com


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专业学术期刊,系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21-2022)来源期刊、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20年版)以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A刊核心期刊(2022版),曾获“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人文社会科学)”荣誉称号,兼顾学术与政策,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青年研究》始终关注青年群体,特别是青年发展、青年成长、青年思想、青年问题等方面的研究,注重经验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强调学术规范性,鼓励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及对与青年有关的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跨学科探讨与争鸣。《青年研究》的读者主要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党政机关青年工作者等。


目录



摘要



专题研究  

青少年教育


从“家庭化”到“去家庭化”

——生活实践变迁中的农村教育

董磊明 李欣灿


摘要:

在乡土社会的总体性支持下,传统农村能够实现教育的“家庭化”:以家庭为起点,子代在劳动生活、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中养成朴素情感、形塑意义世界、习得社会规范。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在教育中的主体性逐渐丧失,教育“去家庭化”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化、中产化的教育脱嵌于家庭与乡村;子代社会化陷入悬浮困境。在城镇化下半程,人口回流、资源回流、通讯发展有可能推动学生回归、学校复嵌、家庭与乡村文化主体性的重建,促进教育的“再家庭化”。

关键词:

农村教育 教育家庭化 教育去家庭化 主体性 总体性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参加课外兴趣班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周天然


摘要:

基于两期“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相关数据,本文分析了参加课外兴趣班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异质性效应的情况下,参加课外兴趣班对初中生学习成绩没有明显影响。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参加课外兴趣班可能性较小的初中生,参加课外兴趣班对其学习成绩有明显负面影响;对于其他初中生,参加课外兴趣班不会影响其学习成绩。研究结果表明,家庭阶层地位较低的初中生参加课外兴趣班后,学习成绩更可能下滑,他们通过参加课外兴趣班培养文化资本和非认知能力,往往要付出学习成绩下滑的代价。

关键词:

课外兴趣班 初中生 学习成绩 异质性效应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再造希望:乡村低学业成就学生的文化生产图景

洪晨


摘要:

本文基于文化工具箱理论视角,通过对一所西部乡镇学校的田野调查,展示了乡村低学业成就学生的群体文化生产图景。研究发现,“少年”情境性地再造着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希望:在学校制度空间中用“义”维护着班级团结,并在关键时刻主动排斥“混”;在家庭日常空间中采取情感反哺以实践“孝”道,提早体会并参与家庭经济的运作过程,获得了对“利”的经验性认识。再造希望是“少年”结合自身处境与目标进行的一种积极调适,走出了“自缚式”文化生产的理论漩涡,也为理解该群体的教育获得问题提供了新的经验。

关键词:

乡村低学业成就学生 文化生产 文化工具箱 教育公平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论文  


社交媒体平台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基于“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20)”的信念网络分析

孙小逸 侯劭勋 黄荣贵 桂勇


摘要:

本文旨在考察互联网平台与用户特征对青年价值观的联合影响。通过对“中国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2020)”数据的信念网络分析,本文揭示了社交媒体平台BX的用户价值观结构的异同。研究发现:第一,B平台用户的价值观分异程度高于X平台;第二,对同一社交媒体平台来说,一流高校网络用户的价值观分异程度高于大专院校;第三,平台和高校层次的联合效应在公共性水平较高的B平台上更为明显。

关键词:

可供性 信念网络分析 社交媒体平台 青年价值观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孙小逸);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侯劭勋);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黄荣贵、桂勇)



来华外国青年的数字媒体实践

——基于“日常世界主义”的视角

王炳钰 张永林 李会泽


摘要:

基于“日常世界主义”的视角,本研究探讨了数字媒体如何推动或阻碍发展中国家在华青年的日常实践。研究发现,在做出来华决定、适应中国社会和文化环境等方面,数字媒体实践对来华外国青年具有“赋能”作用。同时,他们要发挥能动性以克服数字媒体给日常生活、职业发展以及社会交往等方面带来的困境。数字媒体实践最终影响在华青年在日常层面践行世界主义的进程。通过关注来自全球南方的在华青年如何通过数字媒体实践以展现日常世界主义,本研究重新审视了世界主义主要限于全球北方流动精英这一话语,拓展日常世界主义作为分析框架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

来华外国青年 数字媒体实践 日常世界主义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社会学院



县域婚姻市场分割与双性婚姻挤压

——以D市婚姻挤压现状为例

柯姝琪 石人炳


摘要:

中国中部县域双性婚姻挤压现象不同于社会和学术界对“城市剩女”和“农村光棍”的传统认识。研究发现,受择偶偏好的影响,婚姻市场被分割为若干子市场,结构性约束导致适婚人群难以或不会跨越子市场边界通婚。本研究结合偏好结构与现实结构视角发现,不同婚姻子市场因适婚人群择偶偏好、婚姻资源和人口结构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类型的婚姻挤压,这导致一个区域内出现双性婚姻挤压现象。“婚姻市场分割”既是对双性婚姻挤压现象的一个全新解释框架,亦有助于捕捉婚恋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关键词:

婚姻市场 市场分割 性别差异 婚姻挤压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



视障青少年的盲人按摩职业选择分析

——以媒介学为视角

郭东颖


摘要:

本文基于媒介按摩的理论视角,采用田野观察和主题式访谈的方法探究视障青少年何以选择盲人按摩职业。研究发现,在职业历程的不同阶段,媒介对视障青少年进行了不同性质的“按摩”。特别是口语传播、盲文以及读屏软件等媒介改造了他们接入外部世界的方式,带来了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媒介赋权,也带来了权威崇拜、线性思维等技术驯化后果,强化了他们对视力残损及其障碍的认识,促使他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达成自洽,进而接受盲人按摩这一职业设定。

关键词:

视障青少年 盲人按摩 职业选择 媒介按摩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乐乐


审核:振华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学术期刊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