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为人梯者』说丨李中海:办刊的困惑与选择——知明则行无过

作者: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 2024-05-30 13:51   浏览量 231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为人梯者”说

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

编辑心声之二






2023年12月,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策划编写的《“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一书由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该书是《“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的姊妹篇,由52位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主编或编辑共同撰写,分享了他们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以来台前幕后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的心声。“社科期刊网”拟将本书文章陆续分享给各位读者,本期推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部李中海老师的文章。



作者介绍.

李中海


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工作,现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



李中海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编辑部


办刊的困惑与选择:

知明则行无过


八年前,研究所安排我到编辑部工作,担任《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执行主编,从此,自己的读书治学生涯又增加了一项新内容——办刊。《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创刊于1981年,是一份在俄罗斯东欧中亚学界具有较高声望的优秀学术期刊。初期我对如何办好这份期刊并没有明确的想法和打算,只是怀着试试看的想法接手了新的工作。“事非经过不知难”,走上办刊之路才深刻认识到办好一份学术期刊之难。一个区域国别类的国际政治期刊,只有地域和国别的边界,没有学科边界,如何既整体把握整个研究领域的新变化、新发展和新特点,又突出学术性和专业性,如何既关照研究领域内大大小小的国家,又兼顾期刊评价的要求,是一个充满困惑的工作。

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对办好学术期刊的思路开始日渐清晰,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办好一份学术期刊,就是要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为我们办好期刊指明了方向,“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荀子说,“知明而行无过”,其意虽然是指辨明了方向和道路就不会犯错,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但是,“知明”也是我们做好各种工作的重要保证,只有方向清晰,方法得当,包括办刊在内的各项工作才能取得应有成效。


何以守正:对学术期刊使命的认识


一本优秀的学术期刊究竟担负着哪些使命和职责?如何才能做到“守正”?这是期刊人始终面对的问题。一般来说,学术期刊的职能有三:一是展示科研成果,二是促进学术交流,三是搭建起学术批评的平台。在新形势下,学术期刊还承担着“三大体系”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期刊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本领域的学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2016年,在《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创刊35周年之际,我们推出了“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要向精深发展”的卷首语,明确提出要加强“三个意识”、发挥好刊物的“三个职能”,同时呼吁作者尤其是中青年作者要发扬“坐冷板凳”的精神,提高论文的学术质量。

所谓“三个意识”,是指科学意识、问题意识和质量意识,强调要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提出并牢牢抓住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理性思辨,推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我们提出,科学意识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学术文章要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研究问题,地区和国别研究更要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历史特性、民族特性和国家特性,避免陷入理论和现有结论的教条中,要科学地、动态地、辩证地理解和解释所研究的问题。同时强调,问题意识是科研工作的原动力。在学术研究和智库建设并举的新形势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更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以科学的态度持之以恒地钻研下去,取得科研工作的新成就。明确提出,质量意识是科研工作的生命线。在区域国别研究面临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今天,更要鲜明地提出“质量科研”的口号。“质量科研”要以科学意识和问题意识为导向,面向国家和社会需求,避免选择那些大而不当、空洞无物的选题。学术乃天下公器,科研成果一经面世,就会成为社会的公共产品,只有那些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为促进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向精深发展,一方面,我们提出年轻一代科研人员要克服浮躁情绪和急于事功心态,学习老一辈学问家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求自己承担起期刊的学术责任,即学术交流的责任、学术批评的责任、学术引导的责任。我们将搭建好具有公信力的学术成果展示平台,倡导健康的学术争鸣,成为编者、作者和读者之间顺畅交流的桥梁,把握学术前沿问题,对文章质量提出更高的标准。

为承担起学术期刊的职责使命,我们在办刊实践中一直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开门办刊。加强编辑部与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对期刊选题、文章写作及投稿等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广泛吸纳不同意见,本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认真听取批评的声音。二是兼容并包。根据期刊作者身份和职业的多样化特点,既关注理论性较强的学术文章,也注意采用针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文章;既重视向高影响力作者约稿,也重视青年学者的来稿。三是注意处理好学术引领与顺应的关系。

学术期刊是否具有学术引领的职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学术引领是学术期刊的职能使命之一,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学术期刊只是学术共同体的一部分,期刊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水平的高低,学术期刊要在学术引领和顺应之间寻求平衡。所谓学术引领,应该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引领学术界选择前沿课题,做到文章具有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或咨政价值;其次是研究深度的引领,引领学术界将研究向精深发展,减少低水平重复,做到“言人所未言”;最后是学风文风的引领,倡导健康的学风和文风,提出“好文章是研究出来的”,年轻学者不要做“攒文章的匠人”。同时,学术期刊要顺应形势的变化及作者群的选题和写作特点,一是顺应研究对象地区和对象国内外进程的变化,确定研究重点;二是顺应学术界研究兴趣,相信学有专长的作者具备专业选题能力;三是顺应智库建设和咨政建言的需要。简而言之,只有将学术引领和顺应结合起来,学术期刊才能担负起其应有的职能。


何以创新:增强区域国别研究的学术性


谈到创新,不能不说,学术创新和期刊创新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学术创新是期刊发展的源泉,没有学术的精深发展,期刊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曾组织一批中青年作者对改革开放以来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领域“三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研究,并发表了系列专题文章。研究显示,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领域新的问题领域、理论视域以及研究方法不断涌现,推动了学科建设和“智识革新”,该领域的研究以十年作为大跨度的阶段,从起步、深化再到提升和国际化,无不凝结着几代学人的心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着理论性、问题性、原创性和科学性仍相对欠缺等突出问题。学术期刊有义务引领学术潮流的创新。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增强研究的学术性,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是狠抓选题。无论期刊评价体系如何变化,对学术期刊来说,永远是“内容为王”,选题是学术期刊生命力的基础。近年来,我们在期刊选题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一是在每年底或来年初召开选题会,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期刊选题进行研讨,根据专家提出的选题建议,在期刊微信公众号公开发布新年度选题指南,为学界同人进行研究、写作或投稿提供参考。二是不定期就本领域重大事态或学术前沿问题召开小型选题会,有针对性地邀请熟悉本领域的专家提出选题重点和研究方向,或在会上直接向专家约稿。三是组织专门人员翻译相关领域国际顶尖期刊所发文章的目录和内容摘要,为本刊选题提供参考,同时在公众号上发布相关内容,引导本领域作者关注相关重大问题。四是建立编辑部每周例会制度,固定时间,重点讨论选题、策划组稿以及相关问题。

其次是狠抓学术规范。有专家指出,近年来,我们的学术论文正呈现大跨越、大发展的景象,但文章的整体质量并没有与数量同步提升。我国的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领域学术队伍构成复杂,学术训练标准不一,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参差不齐,学术期刊对此无能为力。为使文章更加符合学术规范,我们只能从身边做起。近年来,我们针对所内科研人员的投稿陆续组织了多次内部开放式审稿,邀请作者和全所科研人员参加会议,请作者介绍选题缘起、写作思路和主要观点,请所内其他学者参与讨论,同时结合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意见,一并提出修改意见。开放式审稿使所内科研人员的投稿在选题、立意、结构、文字等方面有了相应改进。针对所外科研人员的投稿,我们对符合发表要求但存在瑕疵的文章,及时与作者联系,沟通修改思路,文章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行文至此,意犹未尽。人们经常将期刊编辑的工作比喻为“为他人作嫁衣裳”,回想自己在期刊编辑部八年的工作,可能其中的甘苦与冷暖不止于此,困惑犹存,好在方向已经明确。如果说读书、写作是一个学者一辈子的功课,那么策划组稿、审稿编校则是期刊编辑不能舍弃的职业坚守。一位学者说过,做研究的人,一定要明白一件事情:无用功是必要的付出,做研究一定会有徒劳无功的时候,我们有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是用来“浪费”的。可是无用功并不是真正的“无用”功,办刊同样如此。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功不唐捐吧。



关于本书

《“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编

ISBN:978-7-5228-2889-3

出版日期:2023-12-22

定价:98元

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


《“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是《“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的姊妹篇,该书的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的又一批编辑人员,这里面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资深编辑,也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青年编辑,力图更真实、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编辑群体多彩的工作实践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本书中,期刊编辑们分享了各自好的经验和心得,畅谈了学术编辑的理想和情怀,也诉说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表达了对今后当好期刊编辑的愿景和期待。



《“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Enjoy

the Melodies

of Life

本书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购买方法 ·

反水投注网站

天猫或者京东旗舰店

优惠订购


相关内容回顾

『为人梯者』说丨前言

张晓敏:纸边墨余的一点感想

单超:有幸拥入怀中的伟大事业

易海涛:苦乐行思——我的编辑工作点滴体会

张静:我与学术期刊的美好“纠缠”

罗雅琳:编辑工作的“无私”与“有情”

孙少华:砥砺潜行编 研路,钝石 终成巧手针——编辑工作的“苦”与“乐”

刘大先:“渡人”与“自渡”

叶丽贤:译心所向,俯首为梯

魏然:怎样做“连字符”编辑

苏玲:一本刊物也是一项事业———我做编辑二十年

陈丽:《中国语文》编辑部的故事

王伟:素心事业守夜人——境界和底线

彭馨葭:当第一次责编遇上新冠疫情

李薇:在平凡的感动中坚守初心和使命

冯书生:以编辑为业——成文、成事与成人

窦兆锐:做学问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我对编辑工作的一点体会

黄益飞:愿以萤火光,璀璨万星辉——《考古学报》编辑工作的思考

李细珠:自讨苦吃 初心无悔——创办和主编《台湾历史研究》感言

刘清涛:不忘初心,服务边疆研究

徐志民:燃起“甘作嫁衣”的一束光

覃毅:志为科研铺基石 乐为学术作嫁衣

李先军:职业、事业和人生——一个小编的工作心得

白金兰:编辑工作,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张策:我在《金融评论》编辑部的收获

郑世林:与新刊结缘

周枕戈:聚焦编辑主责主业 与刊物共同成长

冯珏:审稿作为一门比较的艺术

谭观福:我在《国际法研究》做编辑

阳军:为他人作嫁 看繁花似锦

张芝梅:编辑工作的“得”与“失”

石茂明 :不只是“砌砖”,不只是“盖楼”

郭冉:筚路蓝缕,树木成林

邱静:赠人玫瑰留余香,共画蓝图同成长——论编辑的成就感

常殊昱:一个新手编辑的成长日记



编辑 | 乐乐

审核 | 振华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