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期刊目录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作者: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 2024-05-24 10:07   浏览量 115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插播一条重要通知

点击查看

学术期刊投稿系统网址变更!用户名和密码不变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
2024年第3期
本刊介绍

1981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理论刊物,坚持高品位、高学术性,主要发表以欧亚地区为研究对象的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上述学科的交叉和前沿学科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论文,也以专题形式就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与本地区研究的交集进行组稿。欢迎学界同仁投稿。

投稿网址:oyyj-oys.ajcass.com

中英文目录 / 2024年第3期



内容提要 / 2024年第3期
“大金砖” 与“全球南方” :
合作、 治理与变革

徐飞彪、王友明、翟崑、卢静、徐秀军、任琳、唐志超、孙德刚、林民旺、周志伟、李勇慧、沈陈

编者按:202410月,大金砖首届峰会将在俄罗斯喀山举行。这是金砖合作机制发展中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随着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机制正式成员,金砖五国变为金砖十国。金砖机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不仅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总结,也需要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尤其是,历史性的扩员不仅使金砖机制更具包容性,也增添了复杂性,金砖机制内部的求同存异问题更加凸显。为此,本刊以“‘大金砖全球南方 合作、 治理与变革为主题,特约部分专家进行笔谈,以期推动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俄乌冲突背后的秩序之争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阮建平、何诗雨

【内容提要】俄乌冲突不仅是俄罗斯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的地缘政治竞争,更是双方围绕国际秩序的竞争。苏联解体后美国的霸权秩序迅速扩展至全球,并试图形成以其为主导的地缘政治结构、经济分工体系和相应的价值规则,从而将其他国家锚定在边缘地带并相互制衡。对20世纪90年代自由主义改革的反思和21世纪以来的复兴努力,使俄罗斯与美国霸权秩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权力竞争的地缘冲突和秩序规范的认知冲突等。面对美国及西方的战略优势和集体排斥,俄罗斯更加迫切地需要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为此,俄罗斯以批判美国霸权秩序的弊端和虚伪为战略抓手,借助全球南方国家的安全关切和对自主发展的需求积极推进其多极世界秩序构想。而出于维护自身霸权的需要,美国也在加速调整其自由国际秩序的对外政策,重拾意识形态和阵营对抗,试图形成对中俄等力量的秩序性遏制。俄乌冲突无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加剧未来国际秩序变迁的复杂性和斗争的尖锐性。当然,美国及西方世界与俄罗斯围绕国际秩序的竞争客观上将为全球南方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提供新的历史机遇,从长远来看也将有助于促使各方最终回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上来。
【关键词】乌克兰危机 霸权秩序 国际秩序 俄罗斯 美国
【作者简介】阮建平,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中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何诗雨,武汉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生,武汉大学中国国际战略中心助理研究员。


乌克兰国家治理:
基础条件、政策选择与国家状态

赵会荣

【内容提要】本文从国内政治视角探讨乌克兰国家治理,并提出一个分析框架。本文认为,乌克兰国家治理之低效与其国家基础条件、政策选择和国家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乌克兰国家治理的基础条件兼具优势与劣势,决定了国家面临地区分离主义倾向和族群分歧、经济与国防脆弱、与俄罗斯存在分歧与矛盾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理想的政策选择应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取向,稳妥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构建包容性的国家认同,推行包容多元的民族文化政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国防建设,以及坚持和平、中立和平衡的外交政策。然而,乌克兰独立以来的现实政策选择却距离理想方案渐行渐远,主要体现在政治激进化与地缘政治化、历史叙事和民族文化政策一元化、经济寡头化、国防能力建设滞后以及外交政策极化。如此政策选择背离了公共利益最大化取向,不仅未能有效解决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反而加剧了内外分歧与矛盾,导致国家长期处于危机或准危机状态,而糟糕的国家状态对政策选择形成反噬作用,促使政策选择具有短期性和依附性的特点,并与国家状态形成恶性循环。
【关键词】乌克兰 国家治理 基础条件 政策选择 国家状态
【作者简介】赵会荣,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俄乌冲突中的认知域对抗:
手段、影响与启示

储召锋、朱鹏锦

【内容提要】认知域作战是以人的意志、信念、情感、心理等作为直接作战对象,通过改变受众思维认知,影响其决策和行动,进而引发敌对方社会混乱、决策失误、军心涣散,甚至政权颠覆的作战方式。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交战双方在物理秩序空间以外的认知场域展开激烈争夺,呈现出数字化时代战争的新形态和新特征。双方依靠信息技术赋能和发声渠道优势,批量制造与散播特定信息;利用回音室效应诱导受众产生虚假印证,并反复强化预设认知;再浸入情绪刺激与价值观熏陶引发情感共鸣,引导目标人群的情感意志、立场态度、思想观念等发生有利于己的改变;最后利用国际权威增进认知合法性并扩展国际认可。西方国家手握技术平台优势与数字媒体霸权,对俄罗斯展开了全维全域全时的认知打压,使其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基础受损,民众对战争的支持度不断走低,军政高层决策陷于掣肘;与此同时,塑造了西方国家援乌行动的正义性,牢牢把控了国际舆论场的风向标,北约安全共同体意识也再获强化。西方认知攻势与扶持乌克兰的地面军事行动跨域融合、高度联动,影响到战局战势。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背景下,俄乌冲突中认知域对抗具有重要的镜鉴意义。数字化时代,认知作战没有时空边界,甚至在和平时期就已悄然上演。应从思维观念转变、平台力量建设、新兴技术发展以及价值体系培塑等方面系统提升认知攻防能力,以稳健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认知战图谋。
【关键词】俄乌冲突 认知域对抗 认知战 混合战
【作者简介】储召锋,国防科技大学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讲师;朱鹏锦,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历史叙事在国家对外政策行为中的运用逻辑
——以俄乌冲突引发的叙事争议为例

张严峻

【内容提要】叙事是具有建构主义性质的认知结构,被视为根据现实需要来解释过去的经历。在特定政治语境下,历史叙事在集体记忆与对外政策行为之间建立了因果联系,决策者利用记忆共同体成员熟悉的叙事主题与叙事模板,为其提出的政策主张及外交行为提供合法性和动员力。这些历史叙事不仅应被理解为对过去的叙事,也应被理解为对未来的叙事。本文以俄乌冲突引发的叙事争议为例,重点探讨历史叙事在俄乌两国对外政策行为中的运用逻辑,并展现围绕同一个议题的不同叙事如何成为俄乌双方进行宣传和鼓动的工具,如何作为对外政策行为的托词而成为争议的焦点。俄乌冲突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体现为俄罗斯与西方的冲突对抗,同时也是俄乌两国对历史的不同诠释以及对各自历史观的重塑,导致两国在涉及地缘利益与安全困境、认同构建与身份重塑的记忆中形成了明显的叙事偏差,从而形成了当下俄乌冲突无法告停的症结。2014年后俄乌领导人之间的深刻分歧反映了不同记忆共同体及其各自运用的叙事工具之间的巨大差异,与其说这是对历史问题的立场,毋宁说是对当下现实政治问题的立场。对历史叙事作用机制的分析、对历史叙事与对外政策之关系的探讨可为同类型问题的研究提供更多思路。
【关键词】历史叙事 集体记忆 对外政策 俄乌冲突
【作者简介】张严峻,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应对气候变化的安全挑战:
欧盟的议程演进与政策运作

周逸江

【内容提要】当前,气候变化议题的地缘政治属性愈发凸显,对国际格局变迁的影响不断增强。主要国家与地区制定了应对气候风险挑战的战略和政策,以在气候地缘竞合背景下确保自身的安全与竞争力。数十年来,欧盟积极致力于将气候安全纳入相关政策领域之中,其气候安全理念和行动在国际层面积累了一定影响力。近年来,欧盟在日益复杂的局势下加速了该议程,尤其体现在防务领域的气候安全行动。鉴于气候安全本身的跨议题特征,欧盟机构广泛参与了相关的决策与政策运作过程,成员国之间关于该议题的合作与分歧也塑造了欧盟气候安全的相关决策。在具体行动层面,欧盟积极调动外交、发展与防务领域的相关政策工具应对气候安全挑战,并持续致力于探索政策和实践创新。尽管短期内欧盟气候安全议程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面临资源受限和议程优先性下降的风险,但长期来看,欧盟将继续推动气候安全议程的制度化,致力于其气候目标和领导地位的实现。面对气候地缘竞合背景下的潜在挑战,中国可以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础上对气候安全的内涵做出有力阐释,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安全对话和合作,积极参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际谈判,以掌握议程设置和规则制定的主动权。
【关键词】气候安全 欧盟 气候政治 全球气候 安全治理 全球安全倡议
【作者简介】周逸江,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预聘助理教授。


编辑:小乐

审核:振华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学术期刊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