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 | 《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的扩张(1862—1937)》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5-21 10:53 浏览量 161
1862年6月2日,一艘名为“千岁丸”的日本船开到长江口近旁的上海。此地在不久前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当时还是清军与太平军争夺的重要目标,人们对东邻久违的海客虽不免好奇,却没有察觉到,这艘静悄悄靠岸的日本船宣告了中日之间长达230多年有往无来状态的终结,而日本势力步欧美列强后尘对华扩张的历程,也从此揭开帷幕。如果说揭幕近乎无声,那么,1871年日本遣使来华谈判确定两国关系的条规,就可谓正式的开场锣鼓了。对此,上海也是最早的见证者。而展现这些情形,自然就成为本书的开篇。
绪 言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中日战争,经历了从局部爆发到全面展开两个阶段。而在这两个阶段中,长江流域先是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一·二八”淞沪战争,后经八一三事变,苏、浙、皖、赣、鄂、湘数省在中日长期交锋中成为大战场。即使在作为中国大后方的长江上游川、滇、黔,也反复展开了空中战争。对于这样的史实,无论是有关中日战争史的通论,还是涉及上述省份抗战历程的著述,都分别从宏观、微观角度,就各个方面做过揭示,在学界内外,广为知晓。但是,对于长江流域在九一八事变,特别是八一三事变后在中日战争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根源何在,既有的认识与解释,很难说是到位、深刻的。究其缘由,与学界对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扩张历程的考察还不够深入是密不可分的。
追溯起来,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的扩张,时间长于在中国其他所有区域的扩张。19世纪60年代,日本人在时隔二百多年之后重新来华,首先就是在上海落脚的;其后直到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对长江流域的市场有极大依赖性,要从这一区域获得棉花、铁矿石等重要战略资源,因而一贯将长江流域作为对华扩张的重要方向之一,特别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挤进侵华列强之列,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不断增强对长江流域扩张的力度。而中国在甲午战争后,为救亡图存而学习近代化领先的日本,也是在长江流域最先掀起浪潮,并由此促使这个区域与日本关系更加密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对华强加“二十一条”,压迫中国之凶暴,在侵华列强中显得格外突出,激起中华民族的强烈反抗。在此过程中,长江流域作为中国新兴社会力量的大舞台,反抗日本侵华浪潮不断,其波及范围甚广,对日本经济利益的打击也极为沉重。概言之,近代长江流域与日本关系日益密切,但由于日本不断侵略扩张、引发民众广泛反抗,矛盾一直在积累,到民国时期呈现不断激化之势。后来日本对长江流域大举进犯,中国军民持久抗战,历史根源正在于此。然而,在近代日本侵华史研究中,为人高度关注的中国相关区域,一直是东北、华北及台湾,而长江流域,由于在“一·二八”事变之前与日本矛盾冲突的烈度不是很突出、震动中外的事件也相对不多,未得到足够重视。如果从学术研究的发展脉络来说,这算是先后有序的话,那么,现在着力探讨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的扩张,并由此深化对于中日全面战争的认识与理解,也该是推进近代日本侵华史研究的应有之义了。
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的扩张在既往未受到足够注意,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近代长江流域是英国在华势力范围的通说已化为常识,客观上遮挡了人们考察别国与长江流域关系的视线。诚然,近代英国与长江流域的关系较之别国更久更深,在甲午战争后列强图谋瓜分中国的形势下,英国曾迫使清政府订立有关长江流域的协定,直到民国初期,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势力较之别国都占优势。但是,这样的情形绝不意味着近代英国势力独占长江流域而使别国没有扩张余地。从相关学术史来看,对近代英国与长江流域关系实态的研究,还不能说已很具体充分,围绕英国在长江流域与别国之间关系所作的探究也不多见,有不少空白亟待填补。在这种状况下,不拘泥于通说,从史实出发,探究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扩张的实情,不仅是拓展、深化近代日本侵华史研究的需要,对准确把握近代长江流域与列强关系格局,矫正偏颇,达致全面认识,也十分有益。
还应指出的是,既往有关近代日本在长江流域扩张的研究,就发掘史料尤其是日本原始史料而言,受到较大制约,但近年来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能够搜集到的史料越来越多,从事相关研究的基础条件大为改善,为探明相关重大史实提供了不少线索。笔者在十分有利的条件下,努力发掘新史料,据以梳理脉络,并展开一些专题研究,而本书就是所获成果的汇集。现不揣谫陋付梓,希望有些参考价值,并期待大方教正。
李少军 著
158.00元|平装·436页
反水投注网站
2024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2607-3
本书考察了1862—1937年日本在中国长江流域进行的扩张,分别以19世纪6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清末民初、五四运动为时间节点,叙述了日本来华后在长江中下游寻求利益,获得棉花、铁矿石等重要资源;陆海军开始在长江流域活动;在长江流域设立日租界;海军在长江流域扩张,向长江流域输出资本,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均加强势力;长江流域反日浪潮兴起,以及中日在长江流域的战争。首次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前长江流域与日本关系的脉络,证明了其间长江流域在中日关系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长江流域在中日全面战争中成为主战场之一的历史根源。
作者简介
李少军,1958年生。武汉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驻院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日关系史。著有《鸦片战争史》《甲午战争前中日西学比较研究》《近代中日论集》等,编有《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编译》,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历史学好书
编辑:周畅
审校:宋荣欣 李丽丽
转载自:鸣沙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