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12本书致敬每一个不凡的职业
作者:社会学之思
发布时间 2024-05-11 10:53 浏览量 141
无论是医生、教师、工程师,还是艺术家、作家、厨师,每一个职业都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他们用专业技能和不懈奋斗,为社会的进步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本期书单将描绘各式各样的职业,研究职业与社会的关系、不同职业内部的组织形式、职业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等,并带我们了解从事这种职业人群的劳动过程、相关制度、社会影响以及本质特征。
王天夫 闫泽华 孙百承 等
2024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8-3080-3
“中国软件工程师调查”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中国社会调查与研究中心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的研究团队受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人事部的委托,于 2023 年针对我国软件行业相关从业者开展的研究课题,旨在深入了解我国软件工程师的工作、生活与观念,以期保障其劳动权利,改善其生活条件。
在调查的基础上,本书对软件工程师群体的工作情况、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进行深度解析,展示了该群体的多重身份和丰富面向,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群体,以及他们在构建数字社会中的独特贡献。同时,本书描绘了世界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的概况,继而探讨了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和相关政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建设路径和机制,阐明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在当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应当加深对于相关人才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培育和支持政策。
高校教师的获得感与社会流动
张文宏 等 著
2024年1月出版
ISBN:978-7-5228-3112-1
本书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大规模问卷调查的一手数据,聚焦于高校教师的收入与住房分层、职业流动、主观地位认同、社会网络、科研压力与科研产出、工作满意度、生活方式与健康、工作与家庭、生活满意度与生活信心、社会公平感、安全感、社会信任等方面,重点分析高校教师的社会流动与综合获得感的关系,并提出了提升高校教师获得感的若干政策建议。本书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计划人文社科重大项目“高校教师的获得感与社会流动”的最终成果。希望能够在促进高校教师合理的社会流动过程中有效提升其获得感,并在促进高校的创新能力和办学水平的实质性提高方面提供前瞻性、建设性的理论分析思路和政策建议。
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
朱迪 崔岩 郑少雄 高文珺 著
2023年7月出版
ISBN:978-7-5228-2036-1
本书关注骑手的世界。称其为世界,是因为在骑手所受困于其中的“系统”之外,他/她们还有宽广的生活领域和工作领域,他/她们在这些领域里捍卫生计安全、寄放情感依托、建立社会联结,并建立起自己作为“神圣”劳工的主体性。本书主要基于大规模全国性问卷调查,力图呈现骑手群体的人群画像及其就业、家庭、消费、社会态度等特征。此外,我们精心选拔了50多名善于共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去观察、访谈乃至实践骑手的工作和生活过程,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的理解和分析正是建立在这些鲜活的资料上的。本书还对促进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促进就业减贫和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就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中国医师:群体特征与工作状况
闫泽华 吴英发 王天夫 等著
2023年4月出版
ISBN:978-7-5228-0741-6
“中国医师调查”是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的支持下,于2020年12月针对我国医师群体开展的自主课题,旨在全面和深入了解医师群体的基本情况、群体诉求,以及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医疗观念等。本书正是在此次调查基础上写作而成,希冀能够对医师诊疗过程和考核体系被迫“嵌入市场化”的现象进行反思,为我国医疗改革提供参考,为全社会重建对医师的崇高职业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助力“医者仁心”和“尊医重卫”的医患互动环境的最终形成。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 No.5
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著
2022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1288-5
本书是《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系列的第五部,也是该系列的收官之作。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展示专门从事同城配送的卡车司机群体的工作与生活;第二篇为从事公路冷链运输的卡车司机群体,他们需掌握比普货运输更多的技术,但其劳动过程受到更为严密的监控,展示出其与公司/ 车队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三篇主要以中国—老挝的跨境运输为例,揭示出跨境运输是一种基于境内运输又与境内运输存在诸多差异的特殊的劳动形态,而跨境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具有“小集体化的原子化”等特征。
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著
2021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9500-3
本书为前三部《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的续集,共分三篇。第一篇探讨挂靠制度,分析了挂靠制度的历史、现状及日后可能的演变,揭示了挂靠企业和卡车司机各自的收益、风险和行动策略。第二篇为“志愿者”,刻画了公路货运业“公益天使”的志愿行为,特别关注其精神世界所展示出的志愿者的动机、困境与感动。第三篇“卡车县”描述了江西高安县域条件下公路货运业的基本状况,描绘了从个体卡车司机到大小汽贸物流商等各色“卡车人”的群像,并且试图借助社会学的综合性视角对其崛起和运作的基本逻辑加以解读。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 No.3
传化公益慈善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著
2019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5804-6
本书重点呈现的主题包括物流商、装卸工和女性卡车司机三者。物流商不仅包括日益衰落的信息部(“黄牛”),也包括规模不等的物流企业,还包括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兴起并日益壮大的物流平台,其深刻影响着卡车司机的生计;装卸工则在货物运输的起点和终点两端深度介入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他们借助于操弄“寻租游戏”来实现自己在货场上对卡车司机的支配;女性卡车司机则通过“去性别化”的工作实践,呈现了打破职业性别隔离的各种策略,提供了探寻职业性别平等的范本。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2
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著
2018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3974-8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旨在对中国3000 万卡车司机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组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本书是对卡车司机调查研究的深化与拓展,通过对他雇司机的调查研究,试图展示较为完整的卡车司机的分类;通过对卡嫂的描述与分析,试图展现男人世界中两种性别之间的关系架构与女性的重要角色;通过对卡车司机组织化的阐述与分类,试图探寻卡车司机“虚拟团结”背后更广泛的意义。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
传化公益慈善研究院“中国卡车司机调研课题组” 著
2018年3月出版
ISBN:978-7-5201-2303-7
“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是传化公益慈善研究院(筹)于2017 年度开始立项的自主课题,旨在对中国3000万卡车司机开展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组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本书较全面地勾勒出我国卡车司机群体基本的人口社会学特征,详细描述并分析了他们的劳动过程的基本特点,总结了影响和制约卡车司机群体工作的制度背景,并且面对卡车司机群体所面临的若干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对策建议。
嵌套劳动:B市加油工的工作与生活
宫宝涵 宋琦 沈原 著
2022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9633-8
本书旨在描述和分析加油工这一特殊劳工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本书的全部资料来源于从B市两千多座加油站中抽取出的368座加油站样本的问卷调查和田野访谈。形成的资料包括2558份有效问卷和32篇深度访谈记录,构成了颇为丰富的数据和资料基础。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加油工的劳动过程,以及相关制度、权力、关系、话语、意识形态的运作机制及影响,并提出了“嵌套劳动”和“做服务”两个核心范畴,力图以此概括加油工劳动的本质特征。
熟悉的陌生人
张杨波 著
2020年8月出版
ISBN:978-7-5201-6787-1
面对不利的现实条件(客户相对分散且不确定在场)和快递公司正式制度的双重约束,快递员在日常收派快件的过程中,通过与各类客户发展熟人关系,适当软化了快递服务合同,这被称为服务合同约束软化。服务合同约束软化既能提高快件收派的时效性,又能化解客户投诉带来的快件收派风险,在信息不对称、成本-收益结构不稳定和多元化约束机制的条件下极易发生,是我们了解服务行业的重要分析视角。
诗歌为道——关于“打工诗人”的社会学研究
刘畅 著
2019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5478-9
本书通过分析打工诗人的诗歌创作活动,理解其面对自身结构性处境的方式,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变动中个体面对结构性处境的应对之道(参与塑造社会秩序的方式)以及自我建构的形态,并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理解文学写作活动的意义。本书着重于从社会学视角对打工诗人的文学活动进行考察,分析其面对自身结构性处境的方式,以此探讨中国社会变动中个体自我建构的形态和参与塑造社会秩序的方式。
识别二维码
进入天猫旗舰店购买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封面:Photo by Nighthawk Shoots on Unsplash
扫码加入社群
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