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新书 | 《<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4-19 09:11   浏览量 136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与恩格斯第二次见面时合写的一个重要文本,也是他们第一次合作完成、批判思辨唯心主义、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著作。

本书通过对《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指出,马克思与恩格斯将研究视角转向生活,从现实生活出发,认为历史的诞生地是地上的粗糙的物质生产,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具体历史情境,这对新时代建设美好生活具有重要启示。

(引言摘自本书前言)



《神圣家庭(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思辨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著作。这是他们首次合作、生前定稿和公开发表的著作,不仅通过批判思辨唯心主义使当时的德国思想界大受震动,成为锻造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且开启他们长达40年的共同事业和伟大友谊。本书从文本比较视域探究《神圣家族》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地位、价值和意义,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群众史观、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承前启后阶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论述、对现实生活问题尤其是贫困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新时代建设美好生活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之间的互文,对用文本阐释原理、反思历史和观照现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1844年9月,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 | 图源网络


在论述群众史观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群众”既是历史概念,也是阶级概念。这一历史概念要上升到阶级概念,需要群众具有自觉的阶级意识和阶级立场。他们通过“在生活中真正成其为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等论断,揭示出对“群众”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世界,再到人本身,最后聚焦作为“现实的个体的人”的认识过程。群众史观作为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在他们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起到了思想先声和理论支撑作用。

在论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是工业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产物,而无产阶级并不是资本逻辑的直接产物,工人阶级只有上升为无产阶级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立足哲学批判,通过论述人与历史的关系,形成无产阶级历史观的一个经典表述;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立足经济批判,指出产业革命、大城市、竞争和爱尔兰移民是造就工人成为无产阶级的原因,强调工人运动是无产阶级消灭贫困、解放自己的必经之路。正是他和马克思以无产阶级作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进行考察,才进一步在之后的思考中促使无产阶级理论更加科学化。而古斯塔夫·勒庞同样通过《乌合之众》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的关注,并把它从社会历史推进到了社会心理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勒庞对现实的关照与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论互为补充,形成了对无产阶级运动的多角度呈现。

《神圣家族》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国民经济学局限性的研究,到《神圣家族》对思辨唯心主义展开彻底批判,再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旧唯物主义的扬弃,紧接着历史唯物主义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正式“登场”,《神圣家族》在其中扮演了告别思辨唯心主义、踏上历史唯物主义“桥梁”的作用,这个“桥梁”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大陆”的一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趋势。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必然要把乌托邦精神作为自己特有的精神品格。自莫尔主张建立乌托邦社会主义以来,乌托邦精神就在为社会主义的辩护中饱受争议,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提出“群众的共产主义”,用以驳斥“批判的社会主义”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乌托邦精神才从一种对未来的向往转向了对历史的建构。废除私有制的社会主义运动,既体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又在无产阶级解放人的实践中彰显了乌托邦精神。

《神圣家族》第1版扉页 | 图源网络


1844年前后正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裂变期,可以把他们在这一时期的批判主题归纳为对思辨哲学—宗教异化的批判、异化劳动理论与对私有财产的批判、对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神圣家族》中的批判思想展现了他们对历史进程的理论自觉。虽然他们的批判思想仍然残留抽象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他们是站在整体性的高度把握人的。他们认为,人的整体性是历史地生成的,要在实践中呈现人的整体性,不仅实现对自己的扬弃,而且把“人类社会”之前的历史都看作是实现人的整体性的否定性环节。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于其中的时代,贫困问题是阻碍人实现整体性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和《神圣家族》中批判私有财产的重要概念。蒲鲁东没有揭示滋生贫困的经济基础及其社会历史的规定性,马克思却看到消灭贫困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要求。他和恩格斯对无产阶级贫困问题理解的高度一致性的深层根据,是他们共同具有的立足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他们通过探索贫困问题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联系,实现了从现实到理论的质变;通过揭示贫困问题与社会主义的现实联系,从消灭私有制的对立意义上提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致力于改善无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他们是基于历史的、物质的视角,而非道德的视角考察生活条件是否合乎人性的。这种将研究视角转向生活,从现实生活出发,“认为历史的诞生地是地上的粗糙的物质生产”,揭示了无产阶级解放自身的具体历史情境,对新时代建设美好生活具有重要启示。


书籍信息

《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

任帅军 著

2024年3月出版/定价128.00

ISBN 978-7-5228-3441-2


内容简介

《神圣家庭(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思辨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著作。这是他们首次合作、生前定稿和公开发表的著作,它不仅通过批判思辨唯心主义使当时的德国思想界大受震动,成为锻造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且开启他们长达40年的共同事业和伟大友谊。本书从文本比较视域探究《神圣家族》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地位、价值和意义,分别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群众史观、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承前启后阶段、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论述、对现实生活问题尤其是贫困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新时代建设美好生活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之间的互文,对用文本阐释原理、反思历史和关照现实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任帅军,男,1984年,山西河津人,法学博士,博士后(2015年5月~2017年5月),上海大学副教授。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哲学、法哲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系列课题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出版专著《在生活中成为人——“生活”语境中的〈神圣家族〉研究》(人民出版社,2023年);《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法律评价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合著《绿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编著《人权问题、理论与实践》(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出版任帅军生活与文学系列丛书《大学哲思》《守望人生》《见证亲情》《复旦日记》《诗性智慧》《龙门之跃》(天津人民出版社,2024年)。在《哲学研究》《复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伦理学研究》《价值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数篇。博士学位论文入选2016年度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登峰计划,获宝钢教育奖、上海高校思政课优秀教学案例、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大比武二等奖等多项奖项。兼任中国价值哲学学会理事、上海市伦理学会理事、上海嘉之会律师事务所律师。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群众史观
 第一节 科学界定“群众”概念
 第二节 群众史观的思想脉络
 第三节 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群众史观


第二章 阐述无产阶级历史作用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论工人阶级上升为无产阶级
 第二节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具体实证研究
 第三节 无产阶级运动:从社会历史到社会心理的反思——基于《神圣家族》与《乌合之众》的比较

第三章 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承前启后阶段
 第一节 1844年前后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思想
 第二节 《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三节 《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章 从实现乌托邦精神到形成共产主义理论
 第一节 《神圣家族》中的乌托邦精神
 第二节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延展

第五章 从批判唯心史观到对人的整体性建构
 第一节 反思《神圣家族》的批判思想
 第二节 基于历史和实践的人的整体性


第六章 以生活击败思辨的创造性扬弃
 第一节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对《什么是所有权》贫困问题的关注
 第二节 从反贫困到共同富裕: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合作的动因及其当代意义

第七章 从关注人的生活条件到建设美好生活
 第一节 《神圣家族》关注人的生活条件
 第二节 建设美好生活的理论渊源、历史演进与实践方略
 第三节 从群众史观到建设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后记

( 上下滑动浏览 )


学者推荐

帅军的专著聚焦《神圣家族》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进行专题研究,基于《神圣家族》中的生活思想阐发其对新时代建设美好生活的意义,展现了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关注、分析和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学术意识。

——肖  巍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这本专著聚焦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思想界所掀起的哲学革命。他们既通过《神圣家族》批判了德国知识界的宗教主义倾向,使这些反动的资产阶级理论家们大受震动;又通过《神圣家族》阐释了他们全新世界观的许多重要思想。可以说,《神圣家族》作为马克思、恩格斯首次合作并公开发行的早期思想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系统阐释之前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个步骤。

——陈新汉  上海大学哲学系


《神圣家族》在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创作的理论作品中具有鲜明特色,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特殊地位,但是,国内外对其研究仍是薄弱环节。该专著对《神圣家族》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系统研究,呈现出自身的理论价值。

——叶海涛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

请保存下图,打开淘宝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