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为人梯者』说丨阳军:为他人作嫁 看繁花似锦

作者: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 2024-04-19 09:10   浏览量 112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为人梯者”说

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

编辑心声之二






2023年12月,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策划编写的《“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一书由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该书是《“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的姊妹篇,由52位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主编或编辑共同撰写,分享了他们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以来台前幕后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的心声。“社科期刊网”拟将本书文章陆续分享给各位读者,本期推出《政治学研究》编辑部阳军老师的文章。



作者介绍.

阳军


副研究员,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200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工作,现为《政治学研究》编辑。



阳军

《政治学研究》编辑部


为他人作嫁 看繁花似锦


2021年,所里根据工作需要,将我从行政学研究室调整到编辑部,开启了我在《政治学研究》的编辑工作经历。这是所领导信任、各位同事关心关爱的结果。回顾我在所里的工作历程,是一个在不断变化中持续学习的过程,是个人的一种磨砺,更是自我挑战的一个过程。在为他人作嫁衣的过程中,充实的学术期刊编辑经历让我对编辑工作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刚到所里的时候,我被安排在图书资料岗工作,参与并见证了所里信息化发展的过程。在当时资料室主任罗维维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从无到有搭建了“中国政治学网”,并对后台数据库进行多次改版升级。网站建成后,内容的充实和完善成了一项日常工作。为了建设好网站,汇集国内外最优秀、最前沿的政治学研究成果,我阅读了大量的政治学研究资料,并学习如何跟踪学术前沿,如何选取优秀稿件,如何对文章内容进行凝练、撰写摘要,如何从词典、词目表中选取规范的关键词,凡此种种。无心插柳间,这些基本功为我今天的编辑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经过所里考察,2016年,我调入行政学研究室工作。其间,在室主任贠杰老师、副主任孙彩红老师等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室里的多个研究项目,与研究团队一起讨论选题、参与调研、收集资料、设计研究框架、撰写论文并反复修改,不断锤炼自己的学术功底。正是这两段经历,使得我积累了作为编辑的一些基本素质,让我有勇气进入编辑部工作。

进入编辑部后,经验丰富的前辈们的“传帮带”使得我快速进入角色。初到编辑部时,副所长、编辑部主任王炳权老师带着我迅速了解了编辑部工作流程。与此同时,他详细地给我讲解了编辑工作的要点。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将编辑工作的要点逐一写在一张纸条上交给我,时至今日,我还将此纸条保存在办公室抽屉里,经常翻出来看看,对照自己的编辑工作,看看是否有疏漏。

尽管编辑部人手少、工作量大,但前辈们都对编辑工作抱有热忱之心。每周的返所日是编辑部的内部工作交流日,也是我重要的学习日。每周二、三,编辑部便热闹了起来。编辑心得交流、学术话语碰撞使得编辑部的气氛格外活跃。中央最新的精神、最新的学术热点问题、编校的误区等,是我们交流的重点。刚开始时,我主要是听,在心里默默地与自己碰到的类似问题进行对比,哪些是自己平常没注意的,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加以改进。渐渐地,我也能将自己的一些体会跟大家交流了,讨论编校过程中对哪些文章特别有感受,如何用词才更准确,学界有哪些创新性的发现,哪些概念和话语还存在不足,等等。

在选稿、编稿、编务的过程中,我逐渐了解学术期刊编辑“作嫁衣者”的责任。一篇优质稿件的刊发,背后是学界专家和整个编辑部的辛勤工作;一本高质量刊物的经营,离不开整个学界、期刊管理部门、出版单位、编辑部的共同努力;而编辑是各个环节的缝合者,更是稿件质量的把关人。同时,学术期刊编辑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角色,通过学术期刊我对学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编编关系和编作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对编研结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政治学研究》编辑部坚持来稿必登记、逢稿必审的原则。通过编务工作,我很快掌握了编辑部的来稿情况,也对学界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比如,学界的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在哪些高校、科研机构,有哪些学科带头人、学术新秀,分别在哪些研究领域更擅长,等等。了解这些信息,才能在选题策划、组稿约稿时有的放矢。但是在选稿过程中,我们并不看重作者的名气,一切以文章质量说话,整个流程规范、公平、公正,这也使得刊物在学界受到好评。

编辑工作的核心关系是编者与编者、编者与作者的关系。在编者与编者的关系方面,编辑部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编者与编者之间共荣俱损的关系,形成了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在编辑过程中挑错而不挑剔,补台而不拆台,齐心协力推进期刊高质量发展。

在编者与作者关系方面,编辑部强调要塑造“亲”“清”的编作关系。所谓“亲”是指,在稿件选用和作者队伍建设上,我们以质量为先,以营造风清气正、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为己任。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发现培养具有学术潜质的优秀中青年学者,不因作者职称、年龄、所在机构等因素影响用稿判断。尽力涵养稿源,把有修改价值但距离刊发标准还比较远的稿件保留下来而不是轻易退稿,结合外审意见提出有分量的审读意见,供作者参考修改,而这些作者往往是年轻的研究者,是刊物作者的后备力量。

所谓“清”是指,编者的服务内容可以化约为服务“政治方向、学术质量”,除此之外的“溢出效应”与编者没有任何关系。作者与发表成果相关的毕业、晋升、结项、获奖都与编者没有任何关系。毋庸讳言,作者在现实中对这些因素考虑得较多,也会拿这些来要求编者。但这些问题不应是编者该帮作者解决的,更不是刊物要承担的义务。在与作者打交道的过程中,编者第一时间就让作者明白这一点。编者对作者的成果负责,对成果的标准负责,不对作者的生活负责。

总而言之,所谓“亲”“清”是指在选稿时不“看人下菜碟”,不看作者的职称、职务等;在关注有潜力的青年作者时又要“看人下菜碟”,审读具有科研潜质的作者的稿件时,尽管工作量倍增,但社会效益也是倍增的。以2022年为例,《政治学研究》一共收稿1800多篇,刊发了学术论文77篇,其中独著50篇,合著27篇。独著作者中正高职称34人,占比68%;非正高职称16人,占比32%。合著第一作者中正高职称19人,占比70%;非正高职称8人,占比30%。充分体现了以老带新的特点,为政治学的长远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

编辑与科研是相互促进、互为支撑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高培勇多次在期刊工作会议上强调,社科院的期刊工作者不能停留在编辑的层面上,还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通过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提升编辑加工能力。学术论文从选题、构思、写作到完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论文的立足点、理论支撑与学术创新都需要认真打磨,才能达到逻辑自洽、以理服人的效果。浸润在众多优秀学术论文之中,我的学术眼光不断得到锤炼,学术认知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编辑经验的积累,我逐渐有意识地解决眼高手低的问题,从优秀论文中汲取养分,结合自己的专业和兴趣,继续坚持学术研究。一方面积极参与所里的课题,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提高学术素养,保持学术敏锐性,以更好地促进编研结合。

作为编辑,要甘为他人作嫁衣。作为《政治学研究》这样一本专业、成熟、规范的学术期刊编辑,我乐于为他人作嫁衣。因为作嫁衣的同时,我也在不断收获和成长,我也看到了更多学术的风景,看到了学者的个人发展、学界的发展,乃至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关于本书

《“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编

ISBN:978-7-5228-2889-3

出版日期:2023-12-22

定价:98元

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


《“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是《“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的姊妹篇,该书的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的又一批编辑人员,这里面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资深编辑,也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青年编辑,力图更真实、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编辑群体多彩的工作实践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本书中,期刊编辑们分享了各自好的经验和心得,畅谈了学术编辑的理想和情怀,也诉说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表达了对今后当好期刊编辑的愿景和期待。



《“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Enjoy

the Melodies

of Life

本书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购买方法 ·

反水投注网站

天猫或者京东旗舰店

七折订购


相关内容回顾

『为人梯者』说丨前言

张晓敏:纸边墨余的一点感想

单超:有幸拥入怀中的伟大事业

易海涛:苦乐行思——我的编辑工作点滴体会

张静:我与学术期刊的美好“纠缠”

罗雅琳:编辑工作的“无私”与“有情”

孙少华:砥砺潜行编 研路,钝石 终成巧手针——编辑工作的“苦”与“乐”

刘大先:“渡人”与“自渡”

叶丽贤:译心所向,俯首为梯

魏然:怎样做“连字符”编辑

苏玲:一本刊物也是一项事业———我做编辑二十年

陈丽:《中国语文》编辑部的故事

王伟:素心事业守夜人——境界和底线

彭馨葭:当第一次责编遇上新冠疫情

李薇:在平凡的感动中坚守初心和使命

冯书生:以编辑为业——成文、成事与成人

窦兆锐:做学问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我对编辑工作的一点体会

黄益飞:愿以萤火光,璀璨万星辉——《考古学报》编辑工作的思考

李细珠:自讨苦吃 初心无悔——创办和主编《台湾历史研究》感言

刘清涛:不忘初心,服务边疆研究

徐志民:燃起“甘作嫁衣”的一束光

覃毅:志为科研铺基石 乐为学术作嫁衣

李先军:职业、事业和人生——一个小编的工作心得

白金兰:编辑工作,何尝不是一种修行

张策:我在《金融评论》编辑部的收获

郑世林:与新刊结缘

周枕戈:聚焦编辑主责主业 与刊物共同成长

冯珏:审稿作为一门比较的艺术

谭观福:我在《国际法研究》做编辑



编辑 | 乐乐

审核 | 振华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