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单 | 被看见的冷门绝学(V)——金石学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4-07 09:19   浏览量 108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金石学的“金”,主要是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是指石刻而且主要是指石刻文字。古人为实现文字资料的恒久保存,而将其铭刻于金石之上的传统,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深厚的文化遗存。

金石学发展了千余年。唐人争相墨拓研究石鼓文,形成一套古器物研究流程。宋朝钻研铜器石刻铭文的风气大开,二十余部金石著作竞相刊印,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古器物图录元代乃贤注重对古迹的考察与记录,为衰落的元明金石学注入一股活性剂。及至清朝,乾隆下旨将藏于内府的青铜器等文物精绘形模、备摹款识,编纂成书,打破了金石学长期停滞不前的状态,也为古籍和史料整理作出巨大贡献……

可以发现,金石学千余年的发展,既是对古器物所承载的历史文明的研究;也是对历朝历代古史研究方法的传承与更迭,为我国考古事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引言摘自《考古学研究》

杞伯敏鼎全形拓

图源《澄秋馆藏器拓》,清末民初陈宝琛辑,民国时期拓本,现藏于京都大学




中國古代墓誌研究(全二册)



王连龙 主编

丛思飞 胡宗华 黄志明 副主编

2023年2月出版

ISBN 978-7-5228-1036-2


在党中央号召之下,作为中国古代优秀传统学术门类的金石学在近年来焕发新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占据大宗的中国古代墓志文献,又是研究热点和前沿之一。本书邀请了国内外学术界墓志研究领域的四十名专家,就墓志研究进行深入论述。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通论”,按时代顺序收录历代墓志研究综述,下编为“专题”,为墓志专题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将在为当代金石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的基础上,努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金石:宋朝的崇古之风



[美]陈云倩(Yunchiahn C. Sena) 著

梁民 译

李鸿宾 校

2022年8月出版

ISBN 978-7-5201-9092-3


宋朝尚古学者热衷于金石古器物及其拓片的收藏、鉴赏和著述,形成了集中体现宋朝崇古之风的金石学,深远地影响了当世及后世中国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如古文字学、书法、绘画、风俗和生活方式。本书以跨学科的方法探究宋朝尚古学者的金石学著述、士大夫的好古生活方式、朝廷仿古礼乐器的铸造以及民间仿古器的普及,再现了崇古之风熏染之下宋朝社会雅俗文化生活的图景。



京津冀方志金石文献述论



张志勇 著

2021年11月出版

ISBN 978-7-5201-9152-4


本书以京津冀碑铭墓志、摩崖石刻、经幢造像等各类金石文献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文坛名家、达官显宦的创作进行深度解读,阐述其创作特征及文学史的意义,并从伦理、教育、民俗、学术、宗教等角度,多层次地发掘其蕴含的价值,并归纳总结其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另外从文献学角度,结合史传、总集、别集等,探讨方志金石文献在校勘、辑佚上的独特功能。



金石学文献丛刊(第3辑/全10册)



启沐 编

2020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01-4358-5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文献数量多,学者数量多,远迈前代。本丛刊即对清代金石学文献进行汇编整理,分辑出版。

第三辑共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十六种金石文献,其中七种稿本,六种抄本,三种刻本,绝大多数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学名家,如杨守敬、翁方纲、朱文藻、吴大澂等。所收文献内容广泛,包括碑刻、陶文、玺印等诸多类型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亦可推动金石学科的发展。



金石学文献丛刊(第2辑/全10册)



启沐 编

2019年11月出版

ISBN 978-7-5201-4357-8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文献数量多,学者数量多,远迈前代。本丛刊即对清代金石学文献进行汇编整理,分辑出版。

第二辑共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九种金石文献,其中五种稿本,两种拓本,一种抄本,一种刻本,绝大多数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学名家,如孙三锡、陈介祺、吴重熹、沈吾等。所收文献内容广泛,包括石刻、金文、石鼓文、瓦当等诸多类型的文献,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亦可推动金石学科的发展。



金石学文献丛刊(第1辑/全10册)



李建廷 编

2019年9月出版

ISBN 978-7-5201-4356-1


清代是金石学发展的繁荣时期,文献数量多,学者数量多,远迈前代。本丛刊即对清代金石学文献进行汇编整理,分辑出版。

第一辑共收录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八种金石文献,其中五种抄本,两种稿本,一种刻本,绝大多数为首次影印出版。作者多金石学名家,如吴式芬、叶树廉、潘应椿等。所收文献内容广泛,涵盖金石考古、金石著录、金石通纂等诸多方面,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同时亦可推动金石学科的发展。



晚清金石文化研究:以潘祖荫为纽带的群体分析



程仲霖 著

2018年5月出版

ISBN 978-7-5201-2634-2


晚清涌现了一批重要的金石藏家及金石学家,他们在收藏种类、数量、质量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人,呈现广收藏、精鉴别、群体考证的特点。这一时期的金石学家中,潘祖荫收藏青铜器最多,影响了这个群体的金石文化活动。本书以潘氏为纽带,深入群体内部,梳理他们的思想与实践,从一个侧面描绘晚清金石文化面貌,揭示晚清金石文化的独到之处,同时研究金石文化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影响,分析创作观念、创作方法等一系列变化,对今天的相关艺术研究与创作有所启发。



陇南金石校录(全4册)



赵逵夫 主编

2018年1月出版

ISBN 978-7-5201-1648-0


本书收录了从商代至民国时期现在的陇南市行政区域内的金石文献,包括金、石两大部分。全书由拓片或原物照片、金器铭文、碑刻三部分组成,按照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与辽、南宋与金、元、明、清、中华民国的顺序排列,并在每一种文献后面附有校记,包含出土时间地点、形制、收藏地、着录等信息,为陇南古代政治、历史、教育、民族、宗教、民俗文化、文学、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数据。



考古学史与商周铜器研究



王世民 著

2017年7月出版

ISBN 978-7-5201-0509-5


本书汇集本人关于中国考古学史和商周铜器等方面的论文50多篇,其中,考古学史方面,包括概述中国考古学发展的长篇论文、研讨中国考古学前身金石学若干问题的专论,以及对郭沫若、郑振铎、梁思永、夏鼐、陈梦家等多位老一辈专家学术贡献的评述;商周铜器方面,包括商周铜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西周铜器分期断代研究方法的论述,以及西周诸侯方国铜器、西周金文中的诸侯爵称、两周时期的礼器制度及编钟发展等专论。另外,还附载关于金属铸币与汉代纺织品、南方楚墓与马王堆汉墓、卜天寿写本《论语郑氏注》等专题论文或述评。



《水经注》石刻文献丛考



张鹏飞 撰

2015年11月出版

ISBN 978-7-5097-6775-7


本书在施蛰存《水经注碑录》一书基础上,选取《水经注》所载石刻文献二百三十余处,以石刻所涉及内容及其用途为标准,分为陵墓、祠庙、城邑、河岳、水利、古迹、道路桥梁、经界、佛道神怪、历史十类逐一考证,其中又以陵墓、祠庙类石刻为主,结合新出土考古文献成果,以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陈思《宝刻丛编》等历代金石文献著录情况为纲,以实证文献考证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并参用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史学、金石学、历史地理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每一石刻考辨,从而较为全面、翔实地研究《水经注》所徵引大量石刻文献,以充实郦学研究之内容,亦拓展金石学研究之领域。



考古学史话



朱乃诚 著

2011年8月出版

ISBN 978-7-5097-2577-1


本书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为线索,为我们介绍了几位在中国考古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学者,如王国维、罗振玉、安特生、梁思永、夏鼐、傅斯年等,他们或与金石学、甲骨文结下不解之缘,或置身于敦煌文书的研究,或对史前文化研究奉献终身。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潜心研究就没有今天我国考古学所取得的成绩,也就没有今天我国考古学的全面繁荣。




识别下图二维码

购买社科文献好书~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海报设计:社科文献设计中心
策划:张优
手绘:路静
文案:胡百涛

注:本书目按照出版时间排列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