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单 | 被看见的冷门绝学(III)——简牍与缯帛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3-22 14:14   浏览量 170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简牍与帛书并列而称为“竹帛”。简牍,即竹简和木牍的合称,指的是将竹子、木材剖截成规则的片状而制作的书写材料。帛,则是素白柔软的丝织品。

在纸张发明之前,简牍和缯帛是人们主要使用的两种书写材料,是中华民族记录古代文化的基本载体。竹帛所承载的文字图画,真实可靠地反映着当时具体的政治制度、经济形式、社会现象及民众生活。随着近世大批简牍与帛书被发现,简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得以进一步认识当时的政治形式、军事制度、经济条件、社会构成、生活实况、文化形态乃至时代的精神风貌。

引言摘自《简牍史话》《帛书史话》

西汉帛书《五星占》(局部)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 湖南博物院藏




天水放马滩秦简文字编



方勇 郝洋 编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1755-2


天水放马滩秦简是一批重要的秦简牍文字材料,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发掘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系列研究,其《墓主记》(即《丹》)对志怪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其日书甲种、乙种对秦汉时期的日书研究、社会生活研究有重要的补充作用。有鉴于此,本书对天水放马滩秦简进行了系统的文字整理,按照《説文解字》的字头顺序排列,将天水放马滩秦简牍的文字进行编排处理,其中涉及学术界释错的字形及没有释出的字形,我们一并进行改释和补释。尤其是其中因爲竹简保存不善而导致的字形不清晰的图版,我们儘可能地提供摹本,以供读者参考。



出土文献与古史研究(第一辑)



陈松长 主编

2023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28-2873-2


本集刊是由湖南大学简帛文献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旨在为研究出土文献与古史问题的学者提供发布成果、交流观点的平台,倡导从文献实证的角度出发对出土材料与古史问题展开研究。本辑内容涵盖“甲骨金文与古史研究”“简牍帛书与古史研究”“石刻文献与古史研究”“图像器物与古史研究”“考古发现”等17篇文章,收录包括王子今、陈松长等诸多大家的文章,对于出土文献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上博简《论语》类文献研究



尉侯凯 著

2023年7月出版

ISBN 978-7-5228-2181-8


本书研究对象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中与《论语》内容、体裁相似的文献,包括《民之父母》《子羔》《鲁邦大旱》《从政》《仲弓》《相邦之道》《季康子问于孔子》《君子为礼》《弟子问》《孔子见季桓子》《颜渊问于孔子》《史蒥问于夫子》12篇文献,内容都属于孔子与弟子、时人的问答之辞,为总结、还原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地位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本书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对上博简《论语》类文献作了深入解读:首先,对这批文献中遗留的疑难字词、断句进行考释和修订,仔细疏通有关文义,把文本的释读提升至一个新高度。其次,对各篇文献中的关键人物进行研究,并深入探讨文本内涵,加强对各篇文献主旨、思想的理解。最后,综合考察上博简《论语》类文献的性质、流传和影响,辨析《论语》类文献与《论语》的关系以及与《论语》成书有关的若干问题。



中国简帛学刊(第四辑)



蔡先金 主编

张兵 执行主编

2021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01-8852-4


《中国简帛学刊》是由山东省社科研究基地聊城大学简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专业学术性刊物,以刊发简帛文献文学研究、简帛文献文本整理、简帛与传世典籍的对读研究为主,适量刊发简帛学人评传、简帛学术史梳理等相关研究内容,力图为海内外学者提供研究和交流的园地,以推动简帛学特别是简帛文学及简帛与传世典籍的对读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



秦汉土地制度研究



晋文 著

2021年4月出版

ISBN 978-7-5201-7992-8


本书结合传世文献,讨论简牍材料中的土地制度,尤其学界存在争议或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书中不仅细致地研究战国秦汉的土地制度,进一步拓展历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且探寻历史规律,努力揭示土地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内在联系,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当今的社会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在研究方法上,本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二重证据法,借鉴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数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方面,对战国秦汉土地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探讨。



出土文献与古籍新诠



袁金平 著

2020年8月出版

ISBN 978-7-5201-5963-0


本书收录作者所撰学术论文共计二十九篇,依据研究内容大体可分为文字考释、古书校读、历史地名考证以及字词关系辨析等几个研究类型。研究材料基本涵盖两周金文、战国竹简以及秦汉简帛。在研究旨趣上,作者致力于地下出土文字资料与传世古书的互证研究,力图有所创获,希望能为学界研究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集释(全十册)



俞绍宏 张青松 编著

2019年12月出版

ISBN 978-7-5201-4489-6


本书汇集学界有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简的字词考释成果,适当收录残简缀合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辑录已刊的九册上海博物馆藏楚简文献,依册按篇逐句对其字、词做出集释。集释时征引诸家说简明扼要;尽量做到择善而从,按断谨慎。本成果将为传统文史哲诸学科学者更加方便、快捷、正确、有效地使用沪简材料进行相关研究提供极大的帮助,从而推动、促进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发展。



河西汉简所见汉代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孙占鳌 张瑛 著

2019年8月出版

ISBN 978-7-5201-4938-9


本书以汉代西北民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传世文献和河西简牍,全面收集史料,做出汉代西北民族关系史资料长编。同时,把民族关系史研究与政治史、制度史研究高度结合,系统阐述汉代的西北民族关系史,既重视纵向演变的研究思路,以宏观视野观察整个汉代西北民族关系和汉王朝西北民族政策、制度的发展变迁,也重视横向影响的研究思路,探讨每一时期内民族关系、政策、制度、文化交流之间的相互影响,全面探讨汉王朝与匈奴、羌族等民族关系。

传世文献以重要历史事件、战争的记载为主,辅以河西简牍的原始记录,本书不仅关注政治、军事交往,还充分利用河西汉简对汉代西北地区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记载,多方位审视汉代西北民族关系。通过河西汉简与传世文献中专门的机构、职官设置,政治、军事、经济管理模式比较研究,深化了对汉王朝西北民族管理模式的思考,为推动汉代政治史、制度史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基于简牍的经济、管理史料比较研究:商业经济、兵物管理、赋税、统计、审计、会计方面



李孝林 等 著

2012年3月出版

ISBN 978-7-5097-3036-2


本书以出土简牍文书为主要研究对象,与传世文献比较,与中外历史中的同类事物比较,与当代中外的同类事物比较。按问题边比较,边议论。比较包括参证,参证在于同,比较在于异同。比较异同,比较发展程度,务求深透。深入分析原因和影响,探索发展历程和规律,弘扬祖国文化。



简牍史话



王子今 赵宠亮 著

2012年3月出版

ISBN 978-7-5097-2678-5


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特殊的书写材料曾经被作为重要的古代文化载体,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就是简牍。在中国文书史的简牍时代,所有的文明创造和所有的文明积累,都曾经由这种竹木材料所记录,所传承,所反映。通过这些简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当时社会的政治形式、军事制度、经济条件、社会构成、生活实况、文化形态乃至时代的精神风貌。所以说对简牍资料进行研究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近世大批简牍资料的发现,特别是以现代科学考古发掘方法所得到了大量简牍,不仅为简牍的研究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而且使我们能通过简牍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成为可能。



帛书史话



陈松长 著

2012年3月出版

ISBN 978-7-5097-3043-0


帛书是中国古代书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常与简牍并列而称为“竹帛”。迄今为止,经考古发现出土的帛书原物主要有三批:英国人斯坦因于1908年在敦煌发现的两件帛书;长沙蔡季襄于1942年在长沙获得的著名的楚帛书;湖南省博物馆经科学考古发掘,于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大批西汉帛书。

本书紧紧围绕帛书原物对其出土、流传、整理、研究的历史做了简要的回顾和描述。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帛书概述”,主要介绍帛书的名义、撰抄年代、形制、内容、性质等,其中以马王堆帛书的内容介绍为重点;第二部分“帛书的发现、流传经过”,主要介绍楚帛书的发现与流传始末;第三部分“帛书研究综述”,重点概述楚帛书和马王堆帛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




识别下图二维码

购买社科文献好书~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海报设计:社科文献设计中心

策划:张优

手绘:路静

文案:胡百涛

注:本书目按照出版时间排列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