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英伦诸神的创造者:威廉·布莱克 | 奥斯卡最佳影片即得名于他的诗句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3-18 10:18   浏览量 102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特装限量版


不论中外,就广大读者而言,威廉·布莱克都是个熟悉的陌生人。他作词的赞美诗《耶路撒冷》(《弥尔顿·序诗》,帕里爵士1916年谱曲)早已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第二国歌”,不仅成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歌曲串烧的一部分,还是威廉王子2011年大婚时的合唱曲,时任首相戴维·卡梅伦宣称:“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唱《耶路撒冷》,乐队在你身后伴奏,这有特殊的意味。你感到屋顶就要掀开,没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和更好的国家了。简直太奇妙了。”

而且当布莱克创作《美洲:一个预言》(1793年出版)时,他不会想到后世的奇幻文学大师J. R. R. 托尔金不仅借他的“Orc”(奥克)创作了“半兽人”,更是继承了他为英伦创造神话的文学遗产。


《美洲:一个预言》,印本Q,印版12

在同时期的另一件作品中,布莱克论及“厚重的火焰,奥克的创造思想的火”[布氏熟读莎士比亚,他也许联想起《李尔王》中的“思想一样迅速的硫磺的电火”]。正如W. J. T. 米歇尔所说,火焰在这幅画中“应被看作在他体内,如同意识的外化或投射”。


托尔金名著《魔戒》中的半兽人形象


许是跟他的“六重流溢”有缘,布莱克更不会想到在《魔戒》小说问世后的66年后,流行文化霸主“漫威电影宇宙”于2021年将《永恒族》搬上了大银幕,其中的超级英雄形象的文学原型正是布莱克诗作中的“Eternals”(永恒者)。


左:《尤理谮第一书》,印本A,印版8中的“永恒者”

右:漫威电影宇宙《永恒族》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市售通贩版


除此以外,电影界对布莱克诗歌和神话体系的引用更是不胜枚举。


《黄金三镖客》《烈火战车》《离魂异客》

《黄金三镖客》(1966)中的三个人“The Good”“The Bad”“The Ugly”源自布莱克《叙录》中的第一幅画《三个古代布里顿人》;第54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烈火战车》(1981)即得名于前述赞美诗《耶路撒冷》中的诗句“拿来我的战车燃着烈焰!”;独立电影大师吉姆·贾木许的《离魂异客》(1995)不仅是对布莱克的致敬作,还化用了其神话体系中的诸多元素,如“泰尔”、“无形混沌之湖‘乌丹-阿丹’”以及“灵视幻象”等。


那么,布莱克究竟是谁?其作品又有着怎样的独特性?本书“译者序”的“开场白”可见一斑:“人类历史上偶有遭世人冷落的大艺术家,其作品散布于人间角落,在世时少人问津,殁后却发出照亮世界的光芒,威廉·布莱克即属此类。他在尘世的足迹已被时间渐次擦去,而他留下的诗与画却愈发引起追随者们的好奇、欣赏与崇仰。人们按习惯给这位‘艺术史上最为特立独行的人’贴上各色标签:版画家、画家、诗人、浪漫主义者以及神秘主义哲学家。而在这些标签背后,什么才是真实的布莱克?”


威廉·布莱克的自画像


威廉·布莱克于1757年生于英国首都伦敦卡纳比市场的宽街28号,父亲詹姆斯是袜套及服饰用品商。在15岁那年,按照习俗,布莱克成为雕版师詹姆斯·巴西尔的学徒工,为期七年。其间,布莱克通常和另一个或更多的徒弟一起住在巴西尔家。少年们每周合计要工作78个小时,只有周日休息,这就是当时的惯例。


滚筒式印刷机


但布莱克从不后悔自己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感谢上帝我从未被送去学堂/挨鞭子学会跟从傻瓜的榜样。”他一直是个贪婪的读者,至今仍有十几本藏书幸得留存,书的页边写满了批注,表明他深入思考且时常争辩。有句话说的好:“他没上过学,但并非没有学问。”


布莱克的笔记本诗歌《永恒》


本书英文版主书名“永恒的日出”引自的《永恒》即是绝好的例证。


He who binds to himself a joy

Does the wingèd life destroy,

But he who kisses the joy as it flies

Lives in Eternity's sunrise.

有人把快乐和自己绑定

毁了有翅膀的生命,

有人亲吻快乐飞翔时

活在永恒的日出里。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市售通贩版


“皮克林手稿”,右下为名诗《天真的预兆》


最早的布莱克诗歌汉译始自1919年周作人先生译《天真的预兆》第一诗节,此诗其后更有无数经典版本传世。新中国成立后,布莱克的早期诗作也有多位大家翻译的成熟译本,如查良铮、袁可嘉等译的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布莱克诗选》,如杨苡译的2012年译林出版社版《天真与经验之歌》(该版更是收录了T. S. 艾略特撰写的介绍文章)。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

(原诗)

去看一个世界在一粒沙子

一片天空在一朵野花间,

握住无限在你的手心里

永恒在一个钟点。

(本书译本)


一粒沙里看出世界,

一朵野花里见天国。

在你掌里盛住无限,

一时间里便是永远。

(周作人本)

在一粒沙子里看见宇宙,

在一朵野花里看见天堂,

把永恒放进一个钟头,

把无限握在你的手掌。

(宋雪亭本)


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无限掌中置,

刹那成永恒。

(徐志摩本)

一花一世界,

一沙一天国,

君掌盛无边,

刹那含永劫。

(李叔同本)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市售通贩版


布莱克43岁时在一封信里写的诗句更是说明他兴趣广泛。


如今我在诸天的命运是这样:童年时弥尔顿爱我

 向我显现他的面孔,

以斯拉和先知以赛亚同来,但莎士比亚在更成熟的年纪

 向我伸手;

帕拉采尔苏斯和波墨向我现形……


虽然后世史书对布莱克的身份和地位已盖棺定论,如版画家、画家、诗人、浪漫主义者及神秘主义哲学家,《新编牛津艺术词典》更是收录了其独有的版画蚀刻法“铜版木刻”,但布莱克生前的遭遇却与梵高类似,是个无名之辈,一生中屡次被贬斥为疯子。除了售卖诗作,但销量往往不佳,布莱克只得靠为他人作品设计、镌刻并绘制版画插图为生,如爱德华·扬的《夜思》、托马斯·格雷的《遥望伊顿学园颂》、约翰·弥尔顿的《失乐园》以及但丁的《神曲》等。


《夜思》扉页


《失乐园》插画《撒旦、原罪与死亡》


可永恒的艺术之光却在他身后绽放,布莱克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诗歌和视觉艺术史上的开创性人物,以及英国文学史上至为重要的六大人物之一。并且他的诗作只有在熟悉其彩画书即版画作品的基础上才能完全理解。


乔叟

斯宾塞

莎士比亚

弥尔顿

布莱克

华兹华斯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市售通贩版


布莱克为《神曲》创作的系列插画之《亵渎者卡帕纽斯》


布莱克一生创作无数,除国内读者熟知的早期作品《诗体素描》、《天真与经验之歌》、《天堂与地狱的婚姻》等外,还包括后期三部恢弘的神话史诗《帷拉,或四活物》、《弥尔顿》以及《耶路撒冷》。说到神话,就不得不提希腊、北欧及印度等神话对布莱克的影响。


布莱克为托马斯·格雷诗歌创作的插画《许珀里翁》

许珀里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泰坦巨人,大地女神盖娅和第一代神王乌拉诺斯之子,太阳神赫利俄斯之父;格雷想象他的“闪闪发光的箭”驱散一系列痛苦,如辛劳、疾病、悲伤等。


《洛斯之歌》,印本A,印版3

“在北方,索萨交给奥丁一部战争法典。”此外,布莱克还在《弥尔顿》中将神话原型与伦敦地名相结合:“给托尔与残忍的奥丁,他们最先竖起极地洞穴,兰贝斯哀悼,呼唤耶路撒冷;她哭泣并四下张望寻找的降临,以便覆盖万国。”


《耶路撒冷》,印本E,印版53

帷拉坐在一朵向日葵上,类似爱德华·摩尔在《印度万神殿》中描述的莲花宝座上的印度神明。


这三部神话史诗的创作,使得出身平凡的布莱克独步古今,自成一体,单凭一己之力就站在了英国浪漫主义的巅峰:翻转古希腊神话传统,更新古希伯来宗教传统,实现了艺术中的创世。用布莱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必须创造一个体系,否则就被别人的奴役。”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市售通贩版


布莱克的独创性还在于他独特的使命感。布氏以诗歌唤醒世人的宗教感,从这个角度来看,他可以说是西方文明史上的最后一位“诗人—先知”。布莱克的三大神话史诗具有同一主题——“人/民族”(阿尔比恩,即英格兰民族)的堕落与拯救——分别从三个角度展开。


《帷拉,或四活物》,草稿,扉页

《帷拉,或四活物》是个人角度。它以九个睡梦的形式描述阿尔比恩分裂、昏睡与得救的过程。在前四个梦中,阿尔比恩分离出自己的流溢耶路撒冷,人性的四个基本元素,即四活物萨玛斯(同情)、卢瓦(爱欲)、尤理谮(理性)、俄薮纳(想象)分别堕落,阿尔比恩陷入昏睡。随后的四个梦描述了洛斯俄薮纳的精神形式)在6000年的劳作中创造出有形世界。最后一梦则描述了洛斯创造末日,阿尔比恩由此得救苏醒,四活物各归其位。


《弥尔顿》,印本A,扉页

《弥尔顿》是诗人角度。这部史诗在三部中最为精炼、紧凑、纯粹,其主题是描述弥尔顿拯救自己的流溢娥洛泷的旅程。弥尔顿是布莱克最为倾心仰慕的前辈诗人,他们俩的关系是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理论名著《影响的焦虑》的灵感来源。布莱克认为弥尔顿虽然伟大,却具有两大缺憾:一是过于自我;二是对身边的女性不公。布莱克将弥尔顿的“自我”命名为“撒旦”,而其女性流溢则是娥洛泷布莱克也参与了弥尔顿的救赎之旅,甚至与之合为一体。


《耶路撒冷》,印本E,扉页

《耶路撒冷》是民族角度。它在三部中规模最为宏大,其主题是英格兰民族(即阿尔比恩)经历精神危机,在想象力的作用下得以复原,并建起精神之城。阿尔比恩与其流溢耶路撒冷分离,经历与帷拉的纠葛,陷入昏睡状态而噩梦不断,在洛斯的坚持努力下,复原了新耶路撒冷阿尔比恩之女,成为上帝的羔羊的新娘,阿尔比恩最终也振奋苏醒。《耶路撒冷》鲜明体现了布莱克的“英格兰中心”意识,他宣称:“耶路撒冷过去曾是、现在还是大阿尔比恩的流溢。这是真的,而且不容辩驳。”洛斯建造艺术之都各各奴扎的过程得到了详尽描述。帷拉(自然)以反派面目出现,一方面诱惑阿尔比恩,一方面折磨耶路撒冷,象征自然力量对精神世界的侵蚀。


所以,布莱克其实一生的创作都在讲述一个救赎的故事。得益于他有足够的时间演进自己的故事,以及那远超常人的耐心和毅力,这个救赎故事融合了诗人的全部生命体验,包括肉体生命的庸常易逝、诗人生命的受阻受限以及集体生命的沉沦衰退,最终发展成为足以匹敌古代经典的诗歌与绘画的综合艺术奇观。《圣经》是救赎故事的重要原型,其创世、堕落、末日的三段式结构在文学艺术中反复出现,如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以及华兹华斯的《序曲或一位诗人心灵的成长》。


沃尔特·惠特曼之墓

惠特曼仿照布莱克的《死亡之门》在新泽西州肯顿所自建。


布莱克有如此艺术成就的原因是他兼具两大天赋:“灵视”与“信心”;而他的信念就建立在这两大天赋之上。布莱克的灵视能力使他从小就能清晰看到“宗教异象”与“艺术幻象”,这一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长,发展到惊人的规模。正如本书作者达姆罗施教授在末尾所言:“最重要的是,布莱克以他的文字和图像教会我们去看——‘经由眼睛而非凭借眼睛’。而在我们平凡的意识边缘啁啾与盘旋的飞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对布莱克来说,不是这样,如果我们向他敞开我们的想象力,那么对我们来说,也不是这样。”他以如下方式引入了《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中震撼人心的箴言。


我回家的时候,在五感的深渊之上,那里一座崖壁光滑的悬崖蹙额俯临当今世界,我看见一个强大的魔鬼躲藏在乌云之中,在岩壁之上盘旋。他用腐蚀之火写出如下句子,如今已为人们的心灵领会,并由他们在世上传诵:

你怎么知道每只开辟空中之路的飞鸟
不是无量的快乐世界,被你的五感闭塞?


《天堂与地狱的婚姻》,印本D,印版7


本书译者程文副教授翻译的全彩图文对照中英双语版《布莱克诗集:神话史诗篇》将在2024年夏付梓,他在本书“译者序”的末尾愿与读者朋友们以布莱克的诗句共勉,一起寻找那个“撒旦找不到的瞬间”,在其中安居乐业,直至永恒。


每天都有一个撒旦找不到的瞬间

他的看守恶魔也无法找到,但是勤奋者找到

这个瞬间而它成倍增长,而一旦被找到

它就更新一天里的每个时刻,如果处置得当。


——引自布莱克长诗《弥尔顿》,印版35/39,诗行42-45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特装限量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市售通贩版

2月6日,我们在小红书开启“阅读威廉·布莱克”活动,邀请小红薯们来书店拍照打卡《威廉·布莱克:永恒日出的想象世界》并发布笔记。截至3月14日,我们随机选出了三位幸运儿@Slow slowing @海邊的多菲内 @麒麒在鳥岸書店,送出《威廉·布莱克:永恒日出的想象世界》特装书一本~感谢大家的踊跃参与!






策划:陈旭泽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