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新书 |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3-07 11:06   浏览量 216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图源网络

本书提供了一个崭新而重要的全球治理理论,对全球治理的兴起及许多学者认定的当前危机进行了解释。作者认为,世界政治当前被嵌入在由等级制和权力不平等主导的规范与制度结构之内,因此本质上,全球治理将产生论争、抵制以及分配性斗争。在其雄心勃勃的系统化概念框架内,这一理论做出了四项重要贡献。


一,将全球治理重建为一个以规范性原则和反思性权威为基础的政治体系。

二,既强调了全球治理的规范价值,又辨析了全球治理体系存在的核心合法化问题。

三,通过发现关键的内生动力与因果机制,对国家和社会论争兴起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四,识别出全球治理体系中斗争导致全球治理衰落抑或深化的条件。






新书速递




全球治理理论:权威、合法性与论争
[德]迈克尔·祖恩(Michael Zürn) 著
董亮 译
2024年3月出版/98.00元
ISBN 978-7-5228-2511-3

作者简介:
迈克尔·祖恩(Michael Zürn),德国柏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所所长、柏林自由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德国卓越学术集群项目“Contestations of the Liberal Script”共同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曾担任德国柏林跨国问题研究院创始院长、赫蒂治理学院院长、哈佛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德国全球与地区研究顾问委员会主席、德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国际组织》(IO)、《欧洲国际关系学刊》(EJIR)和《利维坦》(Leviathan)等知名学术期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化、全球治理与国际制度。

译者简介:
董亮,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国际政治),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副研究员、环境外交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出版专著、译著和编著多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全球治理、国际气候政策与环境政治。





本书目录




导论 艰难时代的全球治理001
  一 全球治理004
  二 全球治理体系006
  三 合法化问题009
  四 行为后果011
  五 衰落抑或深化013
  六 理论建构与因果机制014
  七 章节安排019

第一部分 全球治理体系
第一章 规范性原则025
  一 全球共同利益027
  二 个人权利和对非国家行为体授权030
  三 国际权威的可能性035
第二章 反思性权威038
  一 作为政治领域核心概念的公共权威039
  二 公共权威概念的构成041
  三 反思性权威047
  四 全球治理中的两种权威类型052
  五 权威之间的关系055
  六 结论062
第三章 合法化问题064
  一 权威—合法化关联065
  二 合法性来源:对共同社会目的之公正追求069
  三 合法化叙事072
  四 合法化问题Ⅰ:技术专家偏见080
  五 合法化问题Ⅱ:偏见化的权威行使087
第四章 理论模型:因果机制与假说091
  一 历史制度主义092
  二 反应序列095
  三 权威—合法化关联097

第二部分 全球治理的论争
第五章 全球治理体系的兴起:一种历史制度主义解释109
  一 国际权威的实证模式109
  二 二战结束作为关键节点113
  三 二战后制度的自我强化118
  四 反应序列与跨国规范倡导121
  五 柏林墙倒塌与全球治理体系兴起125
  六 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公共权威129
  七 释放功能分化133
  八 结论136
第六章 超国家权威的政治化139
  一 何谓政治化?141
  二 政治化的原因与效应144
  三 欧盟的政治化148
  四 其他国际制度的政治化156
  五 政治化的影响162
  六 结论171
第七章 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反制度化173
  一 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新兴大国与既成大国174
  二 国家权力的面孔178
  三 我们是否正在见证体系变革?182
  四 新兴大国的反制度化188
  五 既成大国的反制度化191
  六 结论197
第八章 全球治理的深化199
  一 经由社会压力提高合法性200
  二 国际组织的人权条款203
  三 研究发现206
  四 范围条件208
  五 结论219

第三部分 全球治理的未来
第九章 世界主义全球治理的现实模式是否存在?一份实证评估225
  一 论一种紧张关系228
  二 四种世界主义的全球制度秩序模式229
  三 四种模式的经验推断238
  四 促进性趋势:各自优势?244
  五 结论253
第十章 结论:国际关系学的一种新范式?255
  一 全球治理体系及其合法化问题255
  二 政治化与反制度化259
  三 衰落抑或深化?262
  四 全球政治范式的兴起?263
  五 未来研究270


参考文献273
索引326





试读部分




国际制度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 存在两个根本性缺陷: 一是相较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性, 国际制度所能做的远远不够; 二是国际制度的合法性基础有限, 以至于无法支撑其所为。过去五年里, 银行业危机引发全球性影响; 移民不仅挖空了输送国, 而且使接收国负担过重; 必须管控气候变化以避免严重人类灾难的结论已被反复确认; 跨国恐怖袭击以及以多种新方式呈现的核边缘策略日益频发。面临这些挑战, 全球合作的成果乏善可陈。尽管遏制银行业危机的努力相当有效, 但防止其重蹈覆辙的新规则依然不足。虽然 《巴黎协定》 最终达成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其并不足以阻止全球变暖。截至目前, 合作处理移民危机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而管控当前安全威胁的外交努力似乎也收效甚微。

对许多人来说, 国际制度不仅多余, 也常是其政治敌人攻击的对象。所有西欧国家的右翼民粹主义 (right-wing populism) 都在抬头, 特别是在奥地利和法国已经接近掌握政权的地步, 需要引起人们的警惕。在东欧,右翼民粹主义者的政治计划已在波兰和匈牙利开始实施, 并公然违抗欧盟的规定。美国人选出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 为总统, 这一事件也是右翼民粹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与此同时, 俄罗斯和土耳其的领导人以民族自豪感的名义, 成功地集中了权力。这些政治领导人和政治运动的共同之处在于, 他们都是强调控制边境的公开民族主义者, 强调所谓沉默多数的意志, 贬低 “普世” 权利与义务。欧盟和全球治理成为其共同的敌对目标。任何与强有力的国家政府无关的治理形式, 都不出意料地被其摒弃了。

所有这些现象都自相矛盾。全球治理在其最被需要之际却遭到了最为强烈的排斥。本书旨在解释这一悖论。就此, 笔者提出一套全球治理理论,其核心论点是世界政治已经形成了一套包含等级制和权力不平等的规范与制度结构, 从而内生地产生了论争 (contestation)、 抵制 (resistance) 和分配性斗争 (distributional struggle)。对社会进程的任何解释都涉及一种理解要素——在当前情况下, 使得对全球治理的抵制变得可理解——但我探求的规范性立足点是世界主义的 (cosmopolitanism): 我深信, 以民主国家为基础, 由负责任且有效的国际制度、 开放的边界和对人权的承诺所构成的全球治理体系, 具备规范必要性和政治可行性。



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欢迎分享!
不要忘了点击右下角的点赞、在看哦~

策划:燕   羽
编辑:燕   羽
审校:柳   杨
转载自:城邦的世界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