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书单 | 17种城市规划研究图书推荐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2-27 09:16 浏览量 387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虽然很多城市因为自然环境等因素具有一种自然秩序,但规划让城市产生一种更加严谨的秩序。城市规划具有多学科综合性、政策性和法规性、长期性以及经常性、实践性和地方性等显著特点,城市规划让城市更加富有秩序,更加具有生活便利和舒适感,也能够比较合理地实现各类要素的利用和价值。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也是解决城市布局和城市空间秩序的重要方式。
引言摘自《城市学:理论与实践》
以下书目按出版时间排序
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新时代大都市城市品质建设
张国平 著
2023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28-3006-3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依然在快速推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城市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作为城市品质建设领域的一项系统研究,本书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多维度城市品质观,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全面和可持续的指导原则,采用了跨学科的定性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让城市研究理性又生动。此外,本书还通过丰富的案例经验梳理与分析为城市品质提升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和可能路径,对城市规划者、研究者和决策者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也为我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助于城市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基于协调博弈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研究
王超 著
2023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2261-7
本书基于协调博弈的分析视角,结合对深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定图则)公示意见的统计情况,分析了在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的行为、博弈内容等相关博弈要素,并通过对深圳市某社区征地返还方案具体案例的剖析,揭示了深圳市法定图则编制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关注点和利益诉求,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学术参考价值。
空间生产的合约机制与产业用地到期治理
刘成明 著
2023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2257-0
本书基于对产业用地合约性质的基本判断,在“社会-空间”逻辑基础上,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合约理论以及心理所有权理论,考察了空间生产的合约机制,阐述了“合约-行为-认知”互动关系,并从合约角度探索产业用地到期问题,分析了产业用地上空间生产合约的结构特征、存在问题和优化策略以及权利认知构建机制,最后提出优化空间治理体系及解决到期问题的政策建议。本书为国有土地续期制度建设提供了新的认知,丰富并拓展了空间生产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合约理论。
基于合约视角的存量规划
刘一鸣 著
2023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2052-1
本书将合约分析引入空间存量规划,从制度约束层面的缔约背景、系统组织层面的路径策略、模式层面的关系-要素-结果分析三个维度出发,构建了适合于分析存量规划与城市更新的合约分析框架;之后以以制度约束层面的缔约背景为考量选取了四个典型案例进行理论模型与经验案例的对话分析,拓展了城市规划“实然”研究路径,有助于提升存量规划背景下城市空间治理水平。
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
李浩 著
2023年6月出版
ISBN:978-7-5228-2242-6
“梁陈方案”是中国城市规划史上受广泛热议的一件著名大事,也是关系首都北京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本书作者在对一些基本史实进行爬梳的基础上,借助一则最新发现的重要史料《梁林陈评论》,揭示梁思成等与苏联专家争论的真正分歧所在;并通过对梁思成“新北京”规划思想的渊源和现实根据、陈占祥规划思想的来源和工作经历,以及苏联专家规划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厘清双方规划争鸣的关键要义,进而从多个视角系统理解和认识“梁陈方案”的全貌及前因后果。作者作为城市规划史专家,根据第一手资料所做的史料梳理,以及冷静、严谨、理性的考察和论证,保证了本书论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
黄晓春 主编
金桥 庞保庆 项军 副主编
2022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28-0605-1
本书所收入论文为历届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特大城市社会治理”论坛的部分优秀论文。全书分为治理理论篇、人口治理篇、政府治理篇、社区治理篇和社会组织篇五个部分,聚焦人口治理、政府治理、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等具体领域,既有对社会变迁及其治理意涵的理论思考,又有对北京、上海、广州等不同城市治理实践经验的提炼总结,有助于促进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与治理实践之间的互动,可为高校师生、研究机构研究人员,以及与城市治理相关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区的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日本车站史
[日]原田胜正 著
叶晓瑶 译
2022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8821-0
铁路是近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它为人们带来了不受限制的、平等的移动自由。作为铁路与城市的“接口”,铁路车站也成为近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公共空间。明治初年,响彻新桥站的一声汽笛,拉开了日本近代化的帷幕。以横滨站和东京新桥站的出现为开端,车站进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往来车站的每一天”成为新时代的象征之一。同时,作为城市枢纽和住宅区中的重要公共空间,车站不仅影响着城市的面貌,还控制着人群和信息的集散。正是在这种集散中,近代社会的“公共意识”得以逐步确立。本书从选址、城市规划、建设等多个角度,佐以文学著作、纪实作品和调查报告,追溯日本近代关于铁路车站的共同记忆。
转型时期的城市空间
王天夫 肖林 著
2021年4月出版
ISBN:978-7-5201-8255-3
中国的城市发展和空间变革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案例和经验材料,对于推动城市社会学理论的发展和更新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书在梳理城市社会学和空间社会学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以什刹海40多年来发展和变迁的经验为案例,翔实地呈现了城市空间变革的机制和力量,对于总结中国城市发展和空间变革经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设计现代城市:1850年以来都市主义思想的演变
[美]埃里克·芒福德(Eric Mumford) 著
刘筱 译
2020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6896-0
作品从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视角,着眼于传统城市的现代化,研究投资者、设计师、开发商、产业工人以及政府部门等如何塑造城市的历史细节;探讨城市设计中的关键人物如何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环境,并形成全新的城市发展观;介绍迄今仍被称为经典的欧洲和美国的城市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转变而成的全球模式,并观察亚洲、中东、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其他区域的许多新城市中仍然在不断出现的新现象。旨在呈现自工业革命以来都市主义和城市设计的全球发展史,为当代设计师提供全面的城市规划设计指南。
城市经济学:实证研究与方法
丁成日 等著
2020年7月出版
ISBN:978-7-5201-6225-8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研究城市及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和平台。中国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型,要素空间流动性迅速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城市经济研究的领域广阔、潜力巨大。本书从城市体系、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要素(产业、就业、交通、土地、住房等)、城市政策与规划影响等方面分析和探讨城市发展。本书既为读者提供中美两个国家城市研究的典型案例,也提供城市研究的分析方法、思路、理念和框架。
让城市规划真正起作用:方法和技术指南
[英]克利夫·黑格(Cliff Hague) [英]帕特里克·韦克利(Patrick Wakely) [英]朱莉·克雷斯平(Julie Crespin) [英]克里斯·亚斯科(Chris Jasko) 著
吴尧 林怡君 译
2019年6月出版
ISBN:978-7-5201-4498-8
近年来,城市发展的规模、速度,甚至本质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形式包括快速城市化、贫困城市化、社会多样性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多环境友善的郊区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差异,但是南北半球共同面临着地球发展的机遇与问题。不同地方与不同文化的专家,以及非政府组织正在发明新的城市治理和规划形式。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他们使用了哪些实用技能?本书通过对20多个不同国家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为什么迫切需要新的城市技能及如何发展技能与提高能力。作者总结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呼吁国际承诺所有程度的技能发展。
城市学:理论与实践
李永东 著
2019年6月出版
ISBN:978-7-5201-4740-8
本书紧扣城市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展开分析,如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重视人的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提出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偏好和期望等,通过精细化城市设计和管理来满足市民的需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建设高品位城市。最后对城市和城市学的未来进行展望性分析,为城市领域的学者和机构提供一个概念性的发展框架。
场景
[加]丹尼尔·亚伦·西尔(Daniel Aaron Silver) [美]特里·尼科尔斯·克拉克(Terry Nichols Clark) 著
祁述裕 吴军 等译
2019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3618-1
场景理论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特里·克拉克和丹尼尔·西尔为首的新芝加哥学派,对美国1200多个城市和国际38个国际性大都市成千上万种的舒适物设施与活动进行分类统计、整理与比较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学术成果。本书通过大量的数据与案例分析,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出国际上首个分析城市的文化风格和美学特征对城市发展作用的理论工具……这里的“发展”意义比较广泛,从经济增长到居住地选择,再到选举和新社会运动,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京都,流动的历史
[日]小林丈广 [日]高木博志 [日]三枝晓子 著
谢跃 译
2018年7月出版
ISBN:978-7-5201-2880-3
本书以“道”和“场”作为关注视角,从东海道、清水坂以及室町街这些有各种各样主题的“道”,到京都御苑、北野、北山、嵯峨野、岩仓等人们居住或聚集的“场”,从城市形态到节庆习俗,从战争灾害到商业营生,从日常生活到贵族文化,从文化传统到宗教信仰,分别将其放在历史流变中进行实地走访与考察,全方位呈现一个不断变化的、丰富多义的,耐人寻味的京都。
日本创意城市战略研究
赵敬 著
2018年5月出版
ISBN:978-7-5201-2479-9
今天,一个城市只有通过创意途径才能彰显独特性,在全球化竞争中崭露头角。本书将带您走进日本独具特色的创意城市——市民、生活文化、自然和谐共处的宜居城市盛冈,由传统制造业转型而成的新制造业城市北九州,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开放性城市札幌,创意产业与城市规划契合的现代艺术城市横滨,并阐述创意城市论在日本的发展历程,考察日本创意城市的行政、财政、政策基础,探索日本创意城市战略的成功经验。
紫禁涅槃: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
吴十洲 著
2018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1774-6
本书主要记述了从故宫博物院建院的1925年至今的90年的历史,它展现了一座皇家私人宫殿成为国家级博物馆的发展历程,读者能从中看到一座皇宫的变迁,也能看到一个国家从封建末期到国民革命到内忧外患再到和平时代的历史轨迹。本书为再版,增加了故宫与卢浮宫、白金汉宫、克里姆林宫、艾尔米塔什、凡尔赛宫等世界级皇宫博物院的比较,文物迁台、北京故宫与台北故宫的交流等内容,并配百余幅图片。
地点理论研究
张中华 著
2018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1825-5
近年来,地点(place)理论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话题,涉及建筑学、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哲学、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领域。地点理论所包含的“地点性”“地点感”“地方性”“地区性”“场所精神”“地点依恋”“地方性知识”等亚理论单元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及日常生活空间建构分析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从不同语境中(国内外文献、国内外案例、多学科视野、多类型空间)提取有关“地点”的核心理论主张,并以特定的方式阐释或建构“地点内涵”。重构地点理论是在批判现代主义和国际式带来的城乡空间特色趋同以及现实城乡空间意义缺失的背景下所提出的,需要立足于全球化背景下所出现的城市、乡村、社区、建筑等各类人居环境空间现象(景观)。本研究还在于发掘地点理论的时代属性和现实意义,并结合差异化的城市亚空间、村镇人居环境空间等进行应用活化维度的思考,从而使地点理论得以焕发时代光彩。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