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书单 | “魁阁学术文库”书目盘点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4-02-26 14:47   浏览量 115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魁阁学术文库”是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于我社出版的一套丛书,该丛书由云南大学特聘教授谢寿光牵头主持,包括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方向的优秀专著。

本期书单盘点,为大家带来的即是“魁阁学术文库”已出版书目以及2024年待出版书目的详细信息。


01



已出版书目

魁阁学术文库

(按出版时间排列)


01


影视人类学信札


陈学礼 著

2024年1月出版/定价79.00元

ISBN 978-7-5228-3147-3


一群虚构的人,用来来往往的邮件,说了些影视人类学的事。一个长期从事影视人类学教学和民族志电影拍摄工作的人,以零零星星的札记,记了些不成体系的想法。

02


民间工艺的审美流变:以傣族手工织锦为例


汪榕 著

2023年8月出版/定价98.00元

ISBN 978-7-5228-2145-0


民间工艺是民众智慧的结晶。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机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消费市场的开放扩大,给民间工艺存续及发展带来巨大影响。民间工艺从以实用性为主的生产生活技术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符号,成为民众传统生活方式和质朴审美趣味的体现,一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民间工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民间工艺在适应时代需求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流变,反映了社会变迁对民间传统社会的深刻影响,体现了民间手工艺人在历史传统与现代生境双重关系中的能动性。民间工艺也是民间传统社会谋求与主流话语体系进行双向对话,与更大文化圈层进行艺术交流、寻求认同与共鸣的载体。

03


魁阁时期村庄再研究(全4卷)


马雪峰 张美川 苏敏 主编

石芳穗 杨雪琼 董辉虎 董殷江 刘兴旺 矫镇合 李伟玉 徐晖 刘湘琦 王冠华 马雪峰 周游 于耀 著

2023年7月出版/定价398.00元

ISBN 978-7-5228-1640-1


本书是对魁阁时期六个田野点的再研究。20世纪40年代初,一批受过系统训练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在云南的多个村镇中开展了系统的实地研究,带着他们的关怀、问题对这些村镇的基本状况做了系统的学术性呈现。差不多八十年后,本书作者们带着对前辈学者所关怀问题的理解,再到这些村镇去,看看这些村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本书试图从经济生活、村落空间、社会组织与精神生活四个层面来呈现这些村镇社会结构的变迁,以期通过这种呈现,在一个较长的时段内把握中国基层社区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逻辑。

04


中国社会组织概论


谢寿光 主编

杨曦 王海宇 副主编

2023年6月出版/定价88.00元

ISBN 978-7-5228-1495-7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中国社会组织,资料来源于已有的公开官方数据与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的皮书、报告等,研究内容从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历史、法律法规、社会服务、效果评估、交流合作、未来趋势、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等方面对中国社会组织进行总体性介绍。

本研究旨在填补当前有关中国社会组织综述类研究的空白,将中国社会组织在国内外的典型实践进行全景描绘,向国内外关心中国社会组织事业发展的研究人员、政府领导、从业者提供了一副完整的行业发展图景,全面展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立足本土发展实际。同时借鉴域外社会组织发展先进经验,完整梳理了中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实践。

05


乡村社会的文化治理


李佳 著

2023年6月出版/定价89.00元

ISBN 978-7-5228-1873-3


在长期的试错和纠错中,乡村社会发展出一套以文化调适为主要机制的社会治理系统。在乡村社会从传统的简单社会转变为复杂的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治理资源碎片化,无法系统性地发挥作用,需要改进,需纳入国家现代治理的范畴。新的社会治理系统应当找寻传统治理与现代治理的有效契合路径。国家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借助文化的治理功能,锻造一个具有管理公共事务和自我成长能力的乡村共同体。

06


和顺图书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演进


耿达 著

2023年6月出版/定价98.00元

ISBN 978-7-5228-1918-1


和顺图书馆位于中国西南边城腾冲,创建于1928年,是和顺旅缅华侨为振兴家乡文化教育而捐资创办的乡村图书馆。在一定意义上讲,和顺图书馆的发展历程乃是中国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发展的历史缩影,甚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图景的集中呈现。

通过对和顺图书馆经验事实的发现和解释,本研究论证了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机制与发展路径。本研究发现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生成演进发展不仅依赖乡土社会自身的秩序生产能力,还依靠国家的制度供给和资源输入。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构要基于乡土社会、政府行为、社会资源、功能转型、民众参与等要素,只有乡村社会内部形成的自然性秩序与外部嵌入的建构性秩序有机耦合才能促进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健康长效发展。

07


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的机制构建与治理转型


凌巍 刘建娥 徐玲菲 著

2023年4月出版/定价79.00元

ISBN 978-7-5228-1575-6


本书基于发展型社会政策、社会融入、生态系统等理论的整合,结合政策和试点实践的研究总结,尝试构建欠发达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发展融合型社会政策体系”,力图回应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意愿、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实现人的社会权益,最终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成果转化为惠及整体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福祉。

08


老年抑郁的忧与伤


唐谭 著

2023年4月出版/定价79.00元

ISBN 978-7-5228-1495-7


这是一个对老年人友好的时代,这是一个对老年人不够友好的时代。

在长达7个月的精神科沉浸式观察与调研过程中,作者深入访谈了30位被诊断为抑郁症的老年人,听他们讲述那些患病的经历,那些不开心的往事,那些自我苦苦的挣扎,那些萦绕在心、久久不能散去的忧与伤。他们的忧与伤不仅仅是个人的体验,更是个人与外界环境互动的结果。

本书将老年人的个人忧与伤放置于医疗话语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宏观背景下,探索主流话语与社会文化对老年抑郁的形塑作用,试图以小见大,加深我们对老年抑郁的理解,为临床研究及实务政策提供未来方向并提出建议。


02



待出版书目

魁阁学术文库


01


民族志电影笔记


陈学礼 著

即将出版/定价79.00元

ISBN 978-7-5228-3337-8


这本笔记,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作者在20多年中学习和从事影视人类学的经历与经验,以及其对在民族志电影教学、乡村影像在地培训、民族志电影摄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的反思。

02


道路·村寨·国家:一个路边村寨社会变迁的人类学研究


张锦鹏 著

即将出版/定价128.00元

ISBN 978-7-5228-3093-3


本书以“路边村寨”那柯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那柯里“因路而生、因路而兴、因路而变”的研究,揭示了道路对于少数民族村寨的多层面影响。回顾“路边村寨”那柯里的前世今生,道路不仅对那柯里的生计经济转型产生深刻影响,而且也深刻形塑着村寨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道路改变着乡村聚落的景观与社会空间。从早期的村寨聚落景观,到今天的“茶马驿站那柯里”旅游景观,都与那柯里道路变迁关系密切。道路影响着村民的通婚圈。在不同时代,那柯里村民通婚圈圈层特点不同,但都具有“千里姻缘一‘路’牵”的特点。道路于无形之中形塑着那柯里村民的社会生活,村民们的社会日常被不知不觉地改变着,也改变着理解“我者”和“他者”的方式。通过那柯里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变迁历史过程,还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层的议题:国家在提供物化的道路的同时,也提供着制度意义的“道路”。道路的通达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力量进入的一种体现,那柯里村的巨变也是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成效。

03


国家公园与环境正义:普达措的地方性实践


郭娜 著

即将出版


长期以来,包括国家公园在内的自然保护地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对周边社区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制约了他们对部分自然资源的使用,或多或少地造成了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也引发了关于自然保护地社会公正的讨论。基于不同的理论思想和伦理价值,学者们尝试通过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寻求保护与发展的协调。本书把生态保护与社会公平正义结合起来,通过对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的环境正义地方性实践研究,为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权衡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性见解。

04


共同书写的历史——外地干部支援云南迪庆口述史(1950—1979)


李志农 和淑清 周丽梅 陈经宇 著

即将出版/定价128.00元

ISBN 978-7-5228-3035-3


一位援藏干部的生活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史。从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本书作者到昆明、丽江、大理、迪庆等地对40余位年龄在70岁到100岁之间,于1950年至1979年间进入并扎根云南迪庆帮助进行社会变革及党政、教育、医疗卫生、科技、生产、交通等领域建设的外地干部展开半结构性访谈。本书以“四个共同”的历史观为指导,选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30位“扎根式”援藏干部,以行业区分为主、进藏时间为辅的排序方式,分民主改革、党政军旅、医疗卫生、民族教育、财贸基建、农林牧业六大板块,用口述史形式记录他们“进藏—建藏—留藏”的历史过程。

05


政治人类学:从日常语言视角


朱晓阳 著

即将出版/定价98.00元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政治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首先,本书对传统的政治人类学诸进路进行置评,并对中国人类学传统的进路或“社会学中国化”(包括吴文藻、潘光旦、金岳霖和费孝通等)主张进行梳理。其次,本书对当代人类学本体论转向思潮中的本体政治取向进行述评,其中对金岳霖的日常语言哲学之人类学意义进行辨析。

本书在第二部分,用两个民族志案例来呈现日常语言视角政治人类学。两个案例均以地势方法研究乡村社会领导及基层秩序。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