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为人梯者』说丨张静:我与学术期刊的美好“纠缠”

作者: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 2024-01-29 15:27   浏览量 112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为人梯者”说

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2023年12月,由中国社科院科研局策划编写的《“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一书由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该书是《“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的姊妹篇,由52位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主编或编辑共同撰写,分享了他们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以来台前幕后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辑群体的心声。“社科期刊网”拟将本书文章陆续分享给各位读者,本期推出《世界社会科学》编辑部张静老师的文章。



作者介绍.

张静


编审,毕业于南开大学。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工作,2011年调入信息情报研究院,现为《世界社会科学》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张静

《世界社会科学》编辑部


我与学术期刊的美好“纠缠”

我于1987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已有36年。感慨万千之余,想到贯穿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应该是“学术期刊”,在即将离开工作岗位之际,说一说几十年来我与学术期刊的美好“纠缠”。

一 认识了解学术期刊

1987年,我从南开大学编辑出版学专业毕业,作为该专业全国首届毕业生,幻想着自己如果能进入出版社,可以策划编辑出版一些传世名作,并且带来广泛社会效益和巨大经济效益,甚至自己策划出版的书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能够拯救一个出版社……然而,事与愿违,想象中的美好并没有实现。机缘巧合下,我来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曾经的情报研究所,以下简称情报所)工作。当时情报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有《国外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快报》和二次文献工具刊物《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都是改革开放初期顺应国内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而创办的刊物。我被分配到《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编辑部,从事国外学术期刊论文题录中译及编辑出版工作。这个刊物当时是双月刊,在学界影响很大,包括英、法、德、俄、意、西、日、韩等多语种学术期刊论文题目的中译,内容涉及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主要学科,每期收录2000多条。那时候情报所图书馆订阅了大量国外著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学科种类齐全。当时我负责二十多种英文期刊的目录中译,每隔几天就要到图书馆借阅最新出版的英文学术期刊,这使我大开眼界。在学校修期刊编辑学课程时学到的有关编辑、设计、出版理念完全体现在手中实物上了,这让我惊喜万分。看着国外各种不同开本的印制精美的学术期刊(当时国内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几乎是清一色的16开本),我翻阅着、学习着、欣赏着、痴迷着,熟悉了很多学术期刊的主要内容、特色栏目、版式设计、办刊风格,等等。机械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噼噼啪啪的声音至今仍在耳边回响,想必那是职业生涯的初始音符。
1987—1997年十年间,我做着一项周而复始的工作,就是翻阅国外学术期刊,选择并翻译重要英文题录,编辑、审校文字,出刊,发行。编辑出版一份二次文献检索刊物,认识和了解的是世界社会科学研究的顶级期刊。这种高站位、广视野的工作经历,冥冥中注定了我的职业生涯与学术期刊的绵绵“纠缠”。1998年后,由于情报所办刊经费限制和互联网的发展,《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快报》《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都先后停刊,只保留《国外社会科学》继续前行。此后,与国外精美学术期刊的接触越来越少,进而转向对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研究。

二 研究评价学术期刊

《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停刊后,国内各图书情报机构和科研单位都热衷建设文献数据库,情报所更是理所当然参与其中。1999年,情报所开始建设《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它是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基础,其重要应用之一就是运用引文数据对学术期刊进行评价研究。我的职业生涯自此进入文献计量学中的期刊评价研究领域,所在研究室为文献计量学研究室,同期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当时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如火如荼,而最重要的应用研究领域就是期刊评价研究。当时国内最主要的三大评价成果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和我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我作为主要研制人员参与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2008、2013版的编制出版工作。期间,因职称评审需要,我撰写了若干期刊研究论文和著作,并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的h 指数研究”。2009年凭借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领域的若干成果顺利获得文化部评审的研究馆员职称。
1999—2009年,又是一个十年,在引文数据库的基础上,我每天都在与国内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打交道,对期刊作者信息数据、基金数据、文献产出数据、文献引用数据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期刊内容、栏目设置、封面及版式设计,力图通过学术期刊外部呈现的各种特征,深入探析学术期刊的内在价值及发展规律。那个时候,几乎所有国内核心期刊每每被提起,我都可以准确描述其开本、刊期、办刊定位、特色栏目、获奖情况以及大致被引用情况,在国内同类期刊排名中的大概位置,等等。我还记得当年发表过一篇文章《人文社科期刊中的引文现象分析》,梳理了学术期刊中作者的各种引用行为。后来,很多同行和期刊编辑都与我联系,询问我如何做的研究,如何能梳理出那么多种引文现象。我笑笑,这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那是长年观察积累、与各类学术期刊“痴缠”的结果。

三 实践耕耘学术期刊

2009 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工作,从此开始具体耕耘一份学术期刊。
《国外社会科学》创刊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独立建院后第一批创建的学术刊物。那时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还比较封闭,国内多数学者的外文水平较低,获得国外信息的渠道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先后创办了《国外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论文索引》《国外社会科学动态》《国外社会科学快报》《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信息情报系列刊物。这些刊物相互补充,又各具特色,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国外社会科学》的主旨就是介绍国外社会科学最新的学术理论、学术议题、学科进展、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等,反映的信息特别强调一个“新”字,即新理论、新思潮、新流派、新方法、新成果等。这适应了当时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之急需,受到学界极大的欢迎。
我来编辑部之前,早已了解《国外社会科学》的各种评价指标及其在学界的地位,因此,初来编辑部也是如履薄冰,深感责任重大,需要尽快熟悉工作,并全身心投入工作。于是,我虚心向老编辑学习,尽快熟悉刊物定位、栏目特色、体例规范、工作流程,同时建立完善各种编辑工作制度,包括编辑工作流程、出版工作流程、编辑岗位职责、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等。
2011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信息情报研究院,《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整建制并入新的单位。虽然办刊不是信息情报院的主要业务工作,但是凭借良好的办刊基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编辑部全体同人的努力,《国外社会科学》于2012年成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首批资助期刊之一。从此,《国外社会科学》踏入新的征程。总览世界思想风云,关注境外学科发展动态,把握国际理论创新脉搏,评析全球学术热点和方向态势,成为《国外社会科学》的鲜明特色。
近年来,国内学术期刊界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特别是综合类期刊,与专业期刊相比具有明显办刊劣势。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办特色期刊是我们不断纠结、苦苦思考的问题。
首先,越来越多地打破按学科设置栏目的传统方式,更加强调问题意识、综合意识,突出综合性刊物的优势,在策划栏目和组稿选稿过程中,以多学科和跨学科的视角聚焦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之下的重大前沿问题。
其次,完善编辑工作制度,以制度保障期刊学术质量和编校质量。在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的基础上,陆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包括编辑岗位职责、编辑工作程序、编辑分工制度、引文注释规范、拟用稿通知及作者承诺制度、学术不端人员黑名单制度等,规范审稿流程,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制定特色的查重查新制度及刊后审读制度等。
为保证期刊的学术质量,刊物坚持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所有通过复审的稿件均需匿名外审。对外审专家的选择坚持慎之又慎的原则,既要学术功底深厚、学风扎实,又要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对于外审专家的意见,我们也给予作者充分的自由空间,倡导学术争鸣。为保证刊物的编校质量,在传统三校流程的基础上,编辑部还增设了外校专家通校、编辑部主任通校、责任编辑互校等环节。
再次,不断创新办刊方式,实现“开门办刊”。编辑部通过多种举措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为打造学术共同体、形成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打下良好基础。一是主办专题学术会议,研讨国内外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并以学术活动为依托策划专题栏目,推动组稿约稿,扩大刊物影响,提升刊物质量。二是通过实地调研和举办“作者·编者·读者交流座谈会”、专家报告会、选题策划会等多种形式,深入科研单位一线,宣传推介刊物,增进作者、编辑、读者之间的交流,探讨学科热点,了解作者读者需求,更有针对性地策划栏目和组稿约稿。三是不断提升国际化程度,积极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
2022年,信息情报研究院在广泛听取作者、读者和学界同行意见的基础上,经过慎重考虑,决定自2023年第1期起,将《国外社会科学》更名为《世界社会科学》,此举得到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批准。更名后的《世界社会科学》,将秉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先进理念,致力于探寻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发展。《世界社会科学》当然会继承《国外社会科学》优良的办刊传统,继续为中国学术界介绍国外社会科学最新的学术理论、研究方法和发展趋势,同时也要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把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实践,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最新成果,用学术思维、学术逻辑、学术语言向国内外学术界呈现。
自2009年进入《国外社会科学》编辑部,从《国外社会科学》到《世界社会科学》,从注重介绍引进国外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到构建国外学术引进来与中国学术走出去的双向交流平台,十几年的辛勤耕耘,与期刊、栏目、文章、作者、文字苦苦“纠缠”,我始终践行着工匠精神,为人作嫁衣。
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36年,职业生涯渐近尾声。从认识了解学术期刊到研究评价学术期刊,再到实践耕耘学术期刊,几乎从事的所有工作都没有离开学术期刊。我把一份学术期刊当作了自己的孩子,精心打造,静静守护,一生“痴缠”,无怨无悔!



关于本书

《“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 编

ISBN:978-7-5228-2889-3

出版日期:2023-12-22

定价:98元

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


《“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是《“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的姊妹篇,该书的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学术期刊的又一批编辑人员,这里面有“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资深编辑,也有“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的青年编辑,力图更真实、更全面地向读者展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编辑群体多彩的工作实践与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本书中,期刊编辑们分享了各自好的经验和心得,畅谈了学术编辑的理想和情怀,也诉说了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表达了对今后当好期刊编辑的愿景和期待。



《“为人梯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之二》


Enjoy

the Melodies

of Life

本书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回顾

『为人梯者』说丨前言

张晓敏:纸边墨余的一点感想

单超:有幸拥入怀中的伟大事业

易海涛:苦乐行思——我的编辑工作点滴体会



编辑 | 乐乐

审核 | 振华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