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期刊目录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23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作者:社科期刊网
发布时间 2023-12-05 09:33 浏览量 458
1981年创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主办。本刊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理论刊物,坚持高品位、高学术性,以反映俄罗斯、中亚、东欧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理论、历史、文化、军事、民族等各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主要任务。
投稿网址:http://www.oyyj-oys.org/
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思想源泉与实践路径
薛力 苗蓓蕾
【内容提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领导人为回答人类向何处去而提出的中国答案,其主要思想源泉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和世界观、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国际观和世界观以及道儒法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念下,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过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目标,新型国际关系是实践路径,“一带一路”是合作平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各种理念、方略与政策,也正是构建全球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表现,体现在宏观、中观、微观等不同层面,包括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等不同领域,以及双边、区域、全球、功能议题等四个层次。
【关键词】文明新形态 思想源泉 新时代 中国外交
【作者简介】薛力,中国社科院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苗蓓蕾,重庆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世界经济中心转换的规律性
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俄〕谢尔盖·格拉济耶夫
【内容提要】根据全球社会经济发展长周期理论,随着世界经济型式的更迭,世界经济之“极”的形成和消亡呈周期性变化。当前正在形成的新世界经济型式是一体性世界经济型式。该型式有三种具体类型:社会主义、民主主义与寡头政治。世界新秩序将在这三者的竞争中形成——主要是前两者的竞争,因为美国统治精英发动的全球混合战争将注定失败。新的一体性世界经济型式将产生一个两极核心:中国和印度。至少从17世纪起,俄罗斯就成为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独立一极,但要摆脱目前在新旧世界经济型式核心之间的边缘地位,俄罗斯必须彻底调整经济政策,在新技术型式的基础上落实加速发展战略;随着全球混合战争的结束,美国用来维护其霸权的国际组织(北约等)的影响力将迅速消退。一体性世界经济型式恢复了国家主权和以其为基础的国际法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未来地缘政治格局的多样性。与此同时,文明相似度、精神价值观和共同历史命运等非经济一体化因素的重要性也会显著上升。也就是说,一体性经济型式的多极性将具有文明内涵。
【关键词】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型式 世界格局 多极文明 国际经济新秩序
【作者简介】谢尔盖·格拉济耶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联邦总统欧亚一体化顾问。
【译者简介】白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
中欧班列治理机制及其
对“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意义
马斌
【内容提要】中欧班列开行至今一直保持较快发展趋势,这使它不仅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保持紧密联系的最佳方式,更成为学界观察和理解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项目。建立和完善治理机制是中欧班列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欧班列发展的重要保障。中欧班列治理机制包括国家层面的管理指导机制、行业层面的磋商议事机制以及跨国层面的协调合作机制。其中,国家管理指导机制作为中国管理指导中欧班列的顶层机制,包括明确中欧班列定位和原则、出台中欧班列规划和政策、协调处理中欧班列难题三方面内容。行业磋商机制依托中欧班列运输协调委员会来组织行业对话和协调,包括统一中欧班列业务运营、确立中欧班列运营规范、协调班列行业行动步调。以运输联合工作组为核心的中欧班列国际协调合作机制主要发挥构建和完善国际协调平台、协调和优化班列运营组织两方面作用。由于中欧班列的飞速发展,各机制在发挥积极作用之外尚有某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中欧班列治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一带一路”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在通过机制建设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聚焦现实难题、依托现有平台和推动多方参与等举措既是建立相关国际合作机制的主要路径,也可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助力。
【关键词】中欧班列 国际铁路联运 “一带一路”倡议 国际协调机制 协调管理机制 行业磋商机制
【作者简介】马斌,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基于物流绩效指数和贸易额的分析
刘华芹
【内容提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欧班列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积极成效,成为亚欧大陆主要的货物运输方式之一。目前,中欧班列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比如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及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世界贸易发展低迷,重要过境国物流管理效率有待提升,导致中欧班列运行效率下降,世界贸易发展低迷导致班列货源不确定性增强等。立足于长远,为了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不仅需在中蒙俄、中俄及中国—中亚三个方向上加强国际协调提升中欧班列运行效率,还可开辟中欧班列跨里海交通运输走廊、中国—中亚新铁路通道、中国与俄罗斯跨境运输新通道、中俄陆路粮食走廊等新线路,同时打造“中外中”跨境铁海联运新方式,创新合作模式,稳步落实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的共识,拓展中俄交通运输通道,构建中欧班列运输通道多元化新格局。
【关键词】中欧班列 “一带一路”倡议 国际铁路联运 物流绩效 国际经贸合作 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刘华芹,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地缘政治经济危机下
俄罗斯国际物流通道的重构
李锡奎
【内容提要】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强化对俄罗斯的政治围堵和经济封锁。在严峻的地缘政治经济危机局势下,俄罗斯参与世界经济循环的广度和深度被迫大幅收缩,参与全球经济链和国际贸易链的地位和角色发生变化,对外合作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物流通道严重受损。为对冲当前困局,在国际合作新格局下谋求发展,俄罗斯开始重构国际物流通道,并采取了相关举措。在俄政府积极推动下,国际南北运输走廊计划强势复苏,北极航道全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有关各方积极行动,俄罗斯国际物流通道出现了新局面。此外,俄罗斯希望抓住中欧班列过境运输机遇,升级改造远东地区铁路运输系统、提升铁路运输能力,为俄罗斯扩大对外出口创造条件。在当前地缘政治经济局势下,俄罗斯积极重构国际物流通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但与此同时,相关物流通道建设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沿线各国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通道途经国家间贸易量以及俄罗斯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都需要加以考虑。
【关键词】俄罗斯 地缘政治经济危机 国际物流通道 国际南北运输走廊 中蒙俄经济走廊
【作者简介】李锡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外语学院教授。
地位信号与国际冲突:
基于俄乌冲突的研究
郑丽丽 汪金国
【内容提要】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宣布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为什么与后苏联地区的国家爆发冲突,学界对这一问题未有定论。本文从地位信号理论出发,探寻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斗争型”策略的原因,试图揭示俄罗斯在获得国际和区域地位方面的机制及深层原因。俄罗斯对乌特别军事行动面对多重观众,国际和国内观众促使其转向“斗争型”策略,以寻求大国地位。国际层面,霸权国和崛起国霍布斯式的关系模式是冲突爆发的结构性前提。当一国的附属国走向自己的敌对阵营时,该国因国际地位受到挑战,会采用“斗争型”策略,同时向国际观众采用“炫耀性消费”策略,释放出高调的地位信号。国内层面,该国面对因战争而受到损失的国内观众群体,会以“受害者”的形象进行“倾向性叙述”,向受众群体释放出低调的地位信号,刺激国内的鹰派,进而促成对外采取“斗争型”策略。这一研究框架及相关结论对理解后苏联地区的冲突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地位信号 俄乌冲突 俄罗斯 后苏联地区
【作者简介】郑丽丽,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汪金国,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利益平衡与角色转变:
日美同盟视角下的日本对俄外交
陈梦莉
【内容提要】针对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2022年俄乌冲突,在美俄对立延长线上的日本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本文基于利益平衡理论构建起解释两次危机中日本对俄采取不同政策的理论框架。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日美在对俄政策上出现利益分歧,日本出于自身利益,以“平衡者”角色最低限度地配合美国对俄实施制裁,有限地改善日俄关系。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日美在对俄政策上出现利益重合,日本不仅以“追随者”角色跟随美国对俄实施制裁,还以“利用者”角色借此谋求自我松绑、猛增防卫费,并以“代理者”角色充当“北约亚太化”的急先锋,向正常化国家和军事大国迈进。未来,日本处理日俄关系的最大变数是美国。在政治和社会思潮保守右倾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日本对俄外交已重回传统的保守路线,两国关系短期内难以转圜。
【关键词】利益平衡 角色转变 日俄关系 日美同盟 俄乌冲突 乌克兰危机
【作者简介】陈梦莉,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乌克兰危机与俄罗斯和北约
在黑海的战略对抗
焦一强 朱艳
【内容提要】黑海位居欧亚大陆交汇的十字路口,历来是大国利益交汇与竞争博弈的重要舞台。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不仅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一道分水岭,同时也是俄与北约对抗升级的重要转折点。特别是克里米亚入俄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急剧恶化并陷入全面对抗之中,其中黑海对抗是俄与西方总体战略对抗的一个缩影。本文以2014年乌克兰危机为背景,基于黑海地缘战略价值,分析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与北约不断加大黑海军事存在、频繁举行军事演习以及日益强化黑海战略力量等对抗态势,从“安全困境”、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利益诉求等维度深入探讨俄罗斯与北约黑海对抗升级的动因,分析黑海对抗给地区地缘政治与安全稳定、沿岸国家区域经济合作、欧洲安全秩序及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造成的冲击和影响。随着乌克兰危机的全面升级和冲突的爆发,俄与北约黑海对抗也在进一步升级和加剧,使得黑海地区局势走向和发展前景充满极大不确定性。
【关键词】黑海 乌克兰危机 俄乌冲突 克里米亚入俄 地缘政治 战略对抗
【作者简介】焦一强,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中亚研究所教授;朱艳,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
18世纪俄国的中亚视野:彼得一世时期的
中亚地理考察及其意义
敬如歌
【内容提要】作为欧亚大陆核心区域的中亚一直是俄罗斯“欧亚世界”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俄国的中亚视野萌发于彼得一世时期,俄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中亚地理考察活动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启的。考察集中探索了哈萨克汗国、里海、希瓦汗国及布哈拉汗国四大地区,取得两项重要成果:一是填补了俄国对中亚地理空间的认知盲区,绘制了一系列重要地图,并使俄国以中亚为跳板进一步向东发展与中国的地理联系;二是使俄国意识到中亚地区的战略意义,中亚成为历代沙皇扩张势力范围的既定方向。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亚地理考察意义深远,不仅为俄国打开了通往中亚的地缘政治博弈之路,还为俄国东方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重点关注彼得一世时期的中亚地理考察活动,梳理、总结地理考察的路线、人员构成及成果,以期为全面了解18世纪俄国中亚交流史提供有益材料。
【关键词】彼得一世 中亚地理考察 俄国中亚研究 地图绘制
【作者简介】敬如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乐乐
审核:振华
▼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