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新书 | 《中国经学史·南北朝、隋及初唐卷: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12-01 09:28 浏览量 679
公元310年与311年,中国北方陷于游牧部落之手,由此华夏文化中心从尘土飞扬的长安、洛阳平原转移到水草丰茂的建康,即现在长江畔的南京。《中国经学史·南北朝、隋及初唐卷: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将继续讲述朝廷定都南京后的经学故事。这里的学风为释道所浸染,相对于方正的儒家道德更显超脱。在这样的氛围中,政权更加短命,面对玄学本体论,儒学吸引力更是愈加微弱。在北方,扎实的经学研究为在北方王朝统治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传统文化堡垒与自我认同的源泉。短暂统一的隋代与其后开启中国文化黄金时代的漫长唐代,在经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疑经”的种子也在唐代建立后的数十载间孕育发展。
(摘自本书导言相关内容)
颜师古与《五经定本》
贞观七年,拜秘书少监,专典刊正,所有奇书难字,众所共惑者,随疑剖析,曲尽其源。是时多引后进之士为雠校。……师古既负其才,又早见驱策,累被任用,及频有罪谴,意甚丧沮。自是阖门守静,杜绝宾客,放志园亭,葛巾野服(隐居)。然搜求古迹及古器,耽好不已。俄又奉诏与博士等撰定《五礼》,十一年,《礼》成,进爵为子。时承乾在东宫,命师古注班固《汉书》,解释详明,深为学者所重。承乾表上之,太宗令编之秘阁,赐师古物二百段、良马一匹。
《汉书》“母媪……”
师古曰:“蓄水曰陂。盖于泽陂堤塘之上休息而寝寐也。陂
音彼皮
反。”
(节选自本书第十章第二节 颜师古与《五经定本》)
书籍信息
中国经学史·南北朝、隋及初唐卷:
文献学的衰落与诠释学的崛兴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校译者简介
童 岭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秘书长。研究方向:六朝隋唐时代的学术、思想与文学,中国中古经学史等。著作《南齐时代的文学与思想》《六朝隋唐汉籍旧钞本研究》《炎凤朔龙记:大唐帝国与东亚的中世》;译著《唐代传奇小说论》(小南一郎)、《中古中国的文学与文化史》(柯睿)、《天之子李世民:唐王朝的奠基者》(费子智)、《项羽》(永田英正)等。
陈 秋
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22 级博士生。
研究方向:六朝隋唐时代的经学、文学与文化。
李 晔
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19 级硕士。
研究方向:中国中古时期的文学、历史与艺术。
徐兴无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著作《白日薄西山——大汉帝国的衰亡》《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刘向评传》《经纬成文:汉代经学的思想与制度》《早期经典的形成与文化自觉》等。
刘雅萌
南京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古经学及思想史。主要发表论文《以注为论——从〈文心雕龙·论说〉论魏晋注体的文体价值》等。
书籍目录
( 向上滑动浏览 )
推荐阅读
中国经学史秦汉魏晋卷:经与传
[美]韩大伟(David B. Honey) 著
黄笑 译
2019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4337-0
本书所涉内容跨越了半个千年:始自秦,历经汉,横贯魏,止于晋。在这一纪元的早期阶段,人们见证了秦王毁书后的经典重建以及最终由朝廷王室完成的儒家典籍正典化过程,同时也目睹了作为国家资助“产业”的经学的专业化。身处那个时代之中,作为个体存在的大师们都得让位于那些专治一经并依赖治经之学从而得以求取一官半职的当朝“终身院士”们!语文学这一学科内部生发出了三个主要的二级分支和下属类别——文本考证、编纂学和注释学——它们为这个时代之后其他注释类型的发展提供了源动力,使得文本内部的复杂多样性得以解释和呈现。
中国经学史·周代卷
[美]韩大伟(David B. Honey) 著
唐光荣 译
2018年6月出版
ISBN:978-7-5201-2518-5
当今世界,经济和交往的全球化已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环境,跨文化传播、文化比较和借鉴成为世界潮流。我国著名文化学者费孝通有一句关于文化比较的名言,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即提倡在文化自觉的同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欣赏异质文化,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和精华,以使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永远保持新鲜的活力。中国经学和文献学固然有自身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然而西方的经学和文献学也自有其独到之处,可称异曲同工。《中国经学史·周代卷》中涉及以西方经学研究的方法研究中国经学文本,这样的研究也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探讨周代经学的学术机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学史研究著作。
策划:宋淑洁
编辑:张思莹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