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凹阅读』新书 | 《数字经济规范发展与市场治理》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9-06 09:42 浏览量 118
我国丰富的数据场景与规模庞大的数字规模,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提供了坚实的数据生态基础。数据是线上市场不同于线下市场的主要作用机制。而要发挥好数据机制的作用,必须加强数据治理,其核心是建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主要包括确权、流通、交易(或开放共享)、分配、安全5个方面。
从欧美的实践经验来看,它们正在强化数据使用的规则、谋求数据确权与开放的平衡、注重数据交易中的反垄断、加强数据流通监管的专业性、在安全前提下推动数据的跨境流动。
加快建立与完善数据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数据保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制度标准和法律法规。进一步明晰政府、平台和企业等主体在数据采集、使用、交易等各环节的权责。
明确用户个人对数据的所有权,只有在个人知悉与同意的情况下平台才可将数据用于广告等业务。
平台获取用户同意,要以用户有足够的外部选择权为前提;用户拒绝平台获取数据时,不能影响用户实际享受的平台服务水平;用户同意平台获取数据时,平台也不能给予用户特殊的优待。
个人具有数据转移的权利,在一个平台上的数据可以转移到另一个平台上,相应平台必须给予技术上的便利,例如微信通讯录可以导入支付宝通讯录。若要跨平台使用,则须事先征得用户同意,且要将此数据库对外开放,其他平台也可免费使用这些数据。
发展数据确权标识技术来解决数据交易流通的权属问题。利用智能合约技术对数字经济的各类契约进行标准化,将复杂的契约条款转化为智能代码,自动生成、自动执行,以此提升契约的效率和可信度。
把数据价值判断融入新业态新模式的业务流程,实现基于精神价值的“内循环”监管,确保数据资源优化配置到生产实践中。
培育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形成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一批数据服务商,开发和推广一批数据产品和服务,为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搭建起一个完善的生态伙伴体系。
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形成数据资产目录,逐步完善数据定价体系。发展隐私加密计算技术推动高价值数据在“可用不可见”的前提下实现交易。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推进数据开放利用技术应用和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研制工业数据交互等基础共性标准。
通过区块链加密技术,把线上数据作为企业的资信证明,酌情应用于政府采购、项目申报、获取财政资助等场合,以替代政府部门认证、会计审计证明等。
把信用监管扩展至工业生产领域,使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采集的数据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全景图,搭建基于生产运行数据的新型征信体系,缓解传统征信体系对中小企业不够友善的问题。
把政务数据作为数据共享制度的试点领域,并逐步扩展至由企业提供的地图导航、健康管理等其他公共数据。建立数据信托制度,组建数据银行和公共数据池。
要加强监管平台和企业基于数据形成垄断势力的行为。
借助数据应用追踪技术,将数据治理嵌入数字经济监管的各环节,更多地依靠区块链、机器学习等先进算法来监管数字经济,洞察那些微妙而隐蔽的反竞争行为。参照欧美的做法,基于数据量和活跃用户数认定少数大型平台,对它们进行专门规制和针对性治理。
加强平台企业沉淀数据监管,对不同类型平台的数据垄断进行分类监管:对商业平台的数据垄断要加强监管,特别是由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监管转变,提高政策的前瞻性;对公共平台的数据垄断要给予优化利用,使其更大程度发挥公共效能而不是攫取垄断利润;对平台之间以及平台与实体店之间的并购,要特别关注数据整合形成的新的市场势力。
寻求以效率为导向的数据管理与以人性为导向的伦理管理之间的平衡。对平台提供数字服务的算法加强管理,对劳动者权益保障、消费者保护、科技产品向善等做出细化规定。
加强对算法设计者和应用者的技术伦理教育,使其认识到增进效率的同时可能导致社会负外部性,引导其在事前制度设计上嵌入对劳动者的关怀。合理分配数据要素收益,有效保障社会公众的数字资产权利,并确保公众有机会参与数字资本收益的分配,形成“人人都可以依靠数据增进生活便利度、改善工作条件和技能、提高劳动报酬”的数据要素分配格局。
加强数据税法长期研究,形成合理的征税方案,借此形成稳定的预期,“净化”不合理避税和偷税漏税恶习,倒逼平台更加专注创新发展而非“钻营”制度漏洞,促使其更加合理地使用数据。
对数据的包括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投资者在内的各方的权益进行保护,做好数据权利保护与数据要素流转利用之间的平衡。加强数字企业并购和境外上市的风险管控。
摘自《数字经济规范发展与市场治理》
书籍信息
内容简介
书籍目录
( 向上滑动浏览 )
策划:韩凝佳
编辑:韩凝佳
转载自:经管领读
—End—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