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循环型农业产业的制度供给与绩效

作者:经管领读

发布时间 2023-09-04 09:55   浏览量 163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绿色转型的有效路径。种养循环的农业模式是我国在农业循环经济长期实践探索出来的被广泛推广发展的循环型农业产业模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环境下,政府通过制度供给的方式推动种养循环农业模式的实施,由此形成了包含政府、种植业企业、养殖业企业和农业服务业企业等多产业主体在内的循环型农业产业,成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书以产业组织“结构-行为-绩效”SCP分析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为基础,围绕制度供给(R)、契约履约行为(C)、制度绩效(P)建立了RCP理论分析框架。从循环型农业产业发展特征,引出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供给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其变迁情况。从不完全契约理论视角探讨了种养循环模式下政府与种植业企业、养殖业企业、农业服务业企业等循环型农业产业主体之间的契约不完全性成因、履约机制和影响因素,并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来仿真分析了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博弈均衡和利益最优决策。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分析方法,采用四川省140个县域农业经济12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测量了交易费用的资产专用性、规模性和风险性三个因素对经济绩效的影响。通过梳理循环型农业政策的变迁过程,采用SBM模型计算县域农业经济效率损失,测度了时间序列下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制度绩效。为了检验上述理论推理与计量结果,作者选取了一个典型循环型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县进行案例研究,跟踪收集了样本点微观主体2014~2018年的经营数据,探讨了示范区内循环型农业产业主体间的不完全契约效率问题,验证了契约履约、交易费用、制度共同作用下循环型农业产业经济绩效和制度绩效的形成。


种养结合模式下的政府和养殖业企业、种植业企业、农业服务业企业一起构成的循环型农业产业是基于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链而串联起来的产业。研究结果进一步解释了各主体参与循环型农业产业的不同动因,包括降低环境治理成本、减少专用性投资、降低环境规制成本、增加预期收益、获得服务报酬等。我国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供给整体实施效果显著,政府与产业主体之间通过制度的激励和约束形成了契约,产业主体之间通过资源化利用产业链形成契约。


养殖业企业在履约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养殖业企业产生的废弃物(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循环体系中,养殖业企业一旦选择农业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就不会轻易改变策略,还会发挥主导作用,引导种植业企业和农业服务业企业加入,促成产业内不完全契约的履约,共同实现循环型农业产业的有效有序运行。政府的制度供给以降低养殖业企业交易费用为主导,激励效果显著。在契约的实施过程中,种植业企业和农业服务业企业的履约策略由成本费用和预期收益决定,因此只有有效降低产业内微观主体的交易费用,才能推动循环型农业产业实现各主体的均衡策略。从动态演化博弈过程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政府提供的降低交易费用的财政补贴政策对参与主体具有较好的黏性。


希望本研究所得到的结论能为目前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对县域农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郑晓书 王芳

反水投注网站


内容简介


绿色、节约、高效构成循环型农业产业的基本特征,而包含政府、种植业、畜牧业、农业服务业在内的多个产业主体的行为与策略选择,塑造了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与绩效。
本书从循环型农业产业的发展特征入手,探讨了循环型农业产业主体间的不完全契约履约效率问题,验证了契约履约、交易费用、制度共同作用下循环型农业产业经济绩效和制度绩效的形成。研究表明,降低交易费用是各主体参与循环型农业产业的共同动因,契约履约是循环型农业产业运行和发展的关键,而养殖业企业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未来,须从产业发展的规模和风险角度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循环经济制度体系。


作者简介


郑晓书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农村电子商务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循环经济、农村电子商务等。在《农业经济问题》《农村经济》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写四川省地方标准《农业科技成果效益计算方法及规程》,多次为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社科院、四川省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等提供政策建议。


王芳

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评审专家,多本SSCI期刊审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农循环经济,近年来主要聚焦于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主持或者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四川省科技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项,在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8本,为各地产业振兴提供咨询超过100余次。



目录

第一章 循环型农业产业发展的背景与脉络
第一节循环型农业产生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循环型农业发展的脉络线索
第三节循环型农业的研究与探索
第四节研究内容、方法与数据来源
第二章 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供给与绩效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相关理论基础
第二节理论分析框架
第三章 中国循环型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实证与特征
第一节中国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中国循环型农业产业发展状况
第三节循环型农业产业的制度供给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循环型农业产业主体的契约履约行为分析
第一节产业内不完全契约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基于演化博弈的不完全契约履约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循环型农业产业交易费用与经济绩效
第一节产业特征、交易费用与经济绩效的逻辑框架
第二节数理模型与理论假说
第三节实证分析与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绩效
第一节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绩效的理论分析
第二节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绩效测度——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案例研究:来自县域示范区的证据
第一节示范县农业产业现状
第二节不完全契约履约效率分析
第三节经验与启示
第八章 循环型农业产业制度绩效与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请下滑浏览)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