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书单 | 小大之间:18本家庭关系书目推荐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3-02-13 09:27   浏览量 768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之于国家而言,家庭是一个小小的单位,根据2022年人口普查数据,全国共有近5亿户家庭。之于个人而言,家庭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它囊括了从为人子女到结为夫妻、再到为人父母等种种身份与关系。这些关系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处于叠加状态。同时,从生育到教育,从生计到养老,每一件之于家庭而言,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


本期书单,文献君挑选了十八本与家庭关系有关的书籍,涵盖代际关系、婚姻关系、生育意愿、家庭教育与家庭生计五个主题。这些只是与家庭有关的话题中的一小部分,但由小见大,对这些问题的洞察,或许能够揭示一些当代中国家庭的共性问题与背后的原因。




Part 1 代际之间


NO.1


少子老龄化社会与家庭:中日政策与实践比较


张季风 主编

胡澎 吴小英 副主编

2021年1月出版/定价98.00元


·  内容简介  ·


日本早已进入少子老龄化社会,而中国如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老人日常护理、年青一代家庭育儿支持等方面,日本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政策成果,有诸多值得中国借鉴的地方。本书以此为背景,基于统计数据、田野调查以及社会学和人口学理论,从家庭层面讨论了中国与日本的少子老龄化现状、家庭功能变迁以及代际和性别关系的变化等问题,分析了相关的社会服务和国家政策,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全书视域宽阔、内容丰富,对相关领域学者和从业人员均有启发与借鉴意义。



NO.2


居家养老家庭支持: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


周建芳 著

2021年11月出版/定价128.00元


·  内容简介  ·


在江苏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同时,家庭继续呈现规模缩小的趋势,这给居家养老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江苏在“十四五”时期和未来的更长时间内,如何坚持和巩固居家养老的基础性地位?本研究基于对江苏省张家港市、海安市和淮安市淮安区三地的实证研究,构建了居家养老能力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了家庭的居家养老能力、养老支持以及二者间的关系,进而在分析南京市互助养老案例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江苏居家养老家庭支持体系构建和发展路径提出了对策建议。



NO.3


找回家庭:农村代际合作与老年精神健康


王晶 著

2016年4月出版/定价69.00元


·  内容简介  ·


精神健康一直是社会学关注的范畴,个体的精神健康状态必然嵌入在一个社会形态之下,由社会形态建构而成,社会结构、社会规范、社会价值观等形塑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社会行为。在市场化环境下,农村老人不再扮演一家之长的角色,而是与青年人一样,需要通过“经济的”(比如个人收入)或“工具性”价值(比如看护孙辈)来证明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如果说传统家庭秩序的维系是有赖于家庭伦理,那么现代家庭秩序的基础则在于家庭内部的社会分工。



NO.4


独立与依赖: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家庭代际关系


石金群 著

2015年4月出版/定价69.00元


·  内容简介  ·


家庭代际关系是家庭关系在纵向上的基本表现,是家庭研究的传统课题。在当今巨大社会变迁的背景下,人们既想“独立自主”生活又要满足“家庭延续性”的要求,渴望行动自由又期望得到源于家庭制度的支持,折射出令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本书作者通过对2008年中国社科院“五城市家庭调查”数据以及2012年作者在广州进行的为期一个月定性调查所搜集材料的研究,对广州成年子女与父母的家庭代际关系现状和变迁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描绘,充分展示了城市家庭代际关系的外在形式、行动、情感和态度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勾勒出转型期中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大致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家庭代际关系矛盾心境理论从结构和主体能动性两个维度去分析转型期家庭代际关系特点的形成原因,回应了相关的理论和研究。



Part 2

婚姻中的性别与主体


NO.1


家庭与性别评论(第12辑):

非常态家庭与亲密关系实践


马春华 主编

吴小英 执行主编

2022年12月出版/定价118.00元


·  内容简介  ·


家庭和性别模式的变迁是当代社会最引人关注的事件之一。认识、发现和揭示这一变迁过程的规律及其特性是社会科学的职责所在,也是现实对理论工作的期待和召唤。《家庭与性别评论》将分专题系统地刊发、评论在家庭和性别研究领域中有独到见解的研究论文,用以展示和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的多样化研究视角和研究成果。



NO.2


自主: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法律与女性身份(1940~1960)


[美]丛小平 著译

2022年3月出版/定价89.00元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1940年代陕甘宁边区“封张婚姻纠纷案”为切入点,讨论中国革命中的婚姻改革和司法建设。作者讨论了从司法案件的原型到文艺作品的演变过程,以全景式的视角,探讨了此案在司法实践、乡村建设、政权建设以及女性研究等方面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革命中出现的新话语、新的文化符号进行解析。作者认为,新的话语和新的文化符号凝聚了20世纪社会运动与革命的实践与经验,同时也连接了传统与当代,是中国革命经验的概念化表达。



NO.3


社交媒体中的婚姻与个体


程萍 著

2022年3月出版/定价89.00元


·  内容简介  ·


Web3.0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对国人生活的深度嵌入,婚外性开始借助社交媒体这一新的媒介工具,并呈现出新特点。在此背景下,本书以国内某知名社交媒体为调查对象,前后花费三年时间,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无结构式访谈的方式,对28名已婚男性的网络约见行为进行了虚拟民族志研究。以此为棱镜,本书从日常生活实践的生活伦理视角,展布转型期已婚者特别是男性已婚者构建、演绎婚外性脚本的行为、过程和心理,揭示了人们对婚姻的复杂性认知,也丰富了性社会学的相关研究。



NO.4


21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第4版)


[日]落合惠美子 著

郑杨 译

2021年6月出版/定价89.00元


·  内容简介  ·


作者在分析二战后日本家庭和日本社会特殊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家庭的战后体制”这一概念,推动了日本家庭社会学向前迈进一大步。作者通过翔实的数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家庭”的诞生、大众化和变迁,展望了21世纪日本家庭变化的新趋势。书中还涉及一些有趣而深刻的话题,如“为什么女性是主妇”“主妇的诞生”等,在平实的叙述中,作者对家庭的多样性提出了诸多独到的见解。



NO.5


性别视角:婚姻与家庭


王金玲 黄长玲 主编

姜佳将 高雪玉 副主编

2019年8月出版/定价169.00元


·  内容简介  ·


婚姻是家庭的分寸和纽带,而家庭又是婚姻的组合形式。它们是同时发生的。首先,家庭自婚姻始,没有婚姻也就没有家庭。次要,婚姻的露出,意味着露出了为社会所承认和规范的较固定的两性匀称单位(即家庭)。第三,婚姻仅意味着夫妻波及,家庭不只包括夫妻波及,还包括由这种波及进度起来的父母子女波及及别的亲眷波及,家庭制度比婚姻制度更繁难,更完整。本书从在台湾出版的《女学学志》上筛选12篇相关论文编辑成册,展现从性别视角阐述婚姻与家庭的关系。



NO.6


性·爱·情:过程中的主体建构


王文卿 著

2019年4月出版/定价79.00元


·  内容简介  ·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如何处理爱情与性的关系日益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本书借助对深度访谈资料的分析,试图考察当代青年如何理解和利用新出现的各种可能性空间。情感在性的社会关系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但一些青年开始程度不同地偏离以婚姻为中心的传统性秩序,积极追求性的快乐并努力解决性的烦恼。借鉴斯威德勒、阿帕杜莱和布尔迪厄等人的理论资源,本书分析了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主体的“放开”何以可能或不可能。


Part 3 生育意愿


NO.1


“生”或“不生”:二孩政策下的生育响应


薛君 著

2022年4月出版/定价99.00元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宏观层面的生育形势和微观层面的家庭生育决策两个方面回应“为什么中国当下的生育水平偏低;生育政策调整能否提升生育水平;生育率的适度区间是多少;生育数量回升到什么水平才能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等相关命题,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完善我国生育政策、构建家庭政策相关建议。



NO.2


亲历者记述: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解振明 主编

顾宝昌 郑真真 汝小美 刘鸿雁 副主编

2020年6月出版/定价98.00元


·  内容简介  ·


本书用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尤其是用亲历者的故事,展示了中国计划生育从人口数量控制到生殖健康促进的转型过程,呈现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组成部分的计划生育改革创新。同时,本书用事实回答了网络上对中国计划生育的一些不实之词,本书的作者正是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精神引入、传播和履行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也是中国计划生育改革创新的探路者和实践者。



NO.3


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江苏的现实


郑真真 张春延 等著

2017年7月出版/定价128.00元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江苏省群众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研究(JFIBS)”项目的主要成果,书中阐述了符合各类生育政策群众的生育观念、生育意愿、生育计划以及生育行为,指出了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因素在宏观、家庭和个人层面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厘清了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生育政策背景下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了生育行为对未来生育水平可能产生的影响。



Part 4 婴孩诞养


NO.1


礼俗时刻:转型社会的婴儿诞养与家计之道


刘新宇 著

2022年5月出版/定价89.00元


·  内容简介  ·


本书还原了20世纪30年代和80年代北京家庭的婴儿诞养风貌,结合2016年至2019年作者在这一区域内的田野考察,从育儿母职、家计过程、哺育伦理三个层面,阐释了不同社会转型期中家庭切身体验的礼俗之变。本书认为,中国家庭婴儿诞生与养育过程发生转变的背后是彼此交锋中禁欲主义与快乐主义道德机制。通过跨时段的历史研究能够发现,维系家庭生活的力量并非单纯的治理逻辑或市场机制,乃是道德合法性的塑造与再造过程。



NO.2


拉扯大的孩子:民间养育学的文化家谱


安超 著

2021年7月出版/定价128.00元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个乡村女孩在成为母亲之后,通过口述史和民族志的方法写就的中国乡村百年传续的教育家谱,对家庭教育中的亲缘共育、恩德训育、吃苦伦理、青春期悸动、贵人相助、阶层摆渡、现代养育焦虑、完美母职、象征性父权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农村家族的五代人在百余年间如何面对苦厄、动荡、无常把孩子“拉扯大”的复杂经验,也能看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野孩子”们的长大成人的多条路径。



NO.3


家庭教育投入:期望、投资与参与


刘保中 著

2021年4月出版/定价79.00元


·  内容简介  ·


家庭教育是当下的社会热点,教育投入则牵动着每个家庭的神经。伴随愈演愈烈的育儿竞争,家庭教育投入似乎正在成为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处于不同社会位置的家庭借助经济、文化、社会资本在教育场域中为子女竞争资源与机会。不同家庭之间的教育投入“鸿沟”不断扩大,其所造成的教育不平等和社会不平等也在加剧。本书采用教育过程视角,使用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力图揭示当前家庭教育投入的全貌和影响链条。



NO.4


中国家庭教养中的父母角色:基于0~6岁儿童家庭现状的调查


中国儿童中心 主编

2017年11月出版/定价120.00元


·  内容简介  ·


0~6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时期,了解我国0~6岁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及时给予正确指导,不仅对于儿童成长、家庭和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提高国家长期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从我国东部、东北部、中部和西部四个地区中选取北京、山东、辽宁、湖南、山西、四川、内蒙古、甘肃八个省(区、市)进行调查,共计调查人数约3万人,希望用定量研究的方式,对中国当前家庭教养中的父母角色进行全面了解,并做出判断,进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Part 5 家庭生计


NO.1


生计与家庭福利:来自农村留守妇女的证据


杨雪燕 罗丞 王洒洒 著

2018年9月出版/定价89.00元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农村留守妇女生计发展领域的最新著作,弥补了农村留守妇女生计研究的不足。本书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视角,得窥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外部环境、生计资本、生计策略和家庭福利现状,影响其生计策略和家庭福利的因素以及对相关制度和政策的评价,由此提出了降低农村留守妇女脆弱性、改善其生计资本、提高其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方法、途径和政策措施。



策划:张思莹  

编辑:丁曼泽

审校:柳   杨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