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书单 | 聚焦双碳,13本书带你“碳”索未来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2-10-19 09:23 浏览量 717
把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在简单明了的刚性目标下,推进的是全社会、全方位、系统性变革。碳中和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而且呈现加速之势。我们主动、自觉地加入这个进程,应该说是机遇所在、发展方向所在。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和”是我们的价值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实现碳中和的内在动因和所遵循的生态逻辑。碳中和革命的成功,需要人类文明发展范式的根本转型,修正并逐步摒弃、避免工业文明的物质财富线性累积的逐利模式,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范式。
节能减排,双碳战略促发展。今日特为大家汇总双碳书单,一起“碳”索未来。
欧洲碳中和丛书
何继江 等著
2021年12月-2022年2月出版
碳中和正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依赖转向技术依赖。一场围绕碳中和的生态文明竞赛已经在全球展开。中国和欧洲在这场全球竞赛中,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欧洲碳中和丛书是欧洲能源转型万里行的考察成果。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何继江博士团队在欧洲进行了能源转型万里行考察,其中自驾车考察行程大约5万里,足迹涉及欧洲24国。
碳中和、光伏、能源转型成为欧洲能源转型万里行的三个关键词,考察成果依此汇成《欧洲碳中和2050》《欧洲光伏万里行》《欧洲能源转型万里行》三本书。
福建碳达峰碳中和报告(2022)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编
2022年9月出版
ISBN:978-7-5228-0484-2
本书是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的成果。书中归纳、总结和梳理了2021年福建省总体碳排放情况,结合碳市场建设、碳汇增加、低碳技术发展等分析了2021年福建省控碳、减碳措施,探讨了福建省打造东南清洁能源大枢纽、发展新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情况,从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CBAM)、国际碳达峰碳中和、德国电力系统发展、国外典型城市碳中和、英国和法国电力集团碳减排、全球能源短缺等国际视角分析了国际碳减排情况和相关启示,为福建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智库支撑。
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20~2021):
“双碳”战略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探索
李建平 李闽榕 主编
李建建 苏宏文 副主编
黄茂兴 执行主编
2022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0340-1
本书建立比较科学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及数学模型,对2019-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经济综合竞争力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的总体评价与比较分析。书中还开辟了“‘双碳’战略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探索”这个话题,聚焦“双碳”战略下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国碳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展望、中国区域能源结构调整转型、中国区域科技创新、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等五个专题研究内容,深入分析了“双碳”战略下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追踪研究了省域经济发展与“双碳”战略要求的内在关系,为提升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22)
黄晓勇 主编
陈卫东 王永中 副主编
王炜 执行主编
2022年8月出版
ISBN:978-7-5228-0440-8
本书阐述了全球能源局势与中国能源发展概况,梳理并分析了2021年世界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核能、可再生能源等各个能源行业的发展情况、市场走向以及未来趋势,聚焦中国和世界能源行业的热点话题,包括“双碳”目标下中国煤炭刚性需求影响因素及趋势、未来中国天然气利用方向及市场化改革、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变化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世界锂市场的发展状况等,还对绿色金融与能源投资、数字治理下中国的电力安全供应体系、干热岩与可燃冰的勘探开发、储能技术、中国城市能源绿色利用与碳排放达峰指数等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2)
沙涛 李群 于法稳 主编
姜冬梅 刘涛 刘基伟 副主编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 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研创
2022年5月出版
ISBN:978-7-5228-0076-9
本书对能源体系、生态碳汇、污染防治等碳中和相关重要专题展开了研究;总结了碳排放的时空差异,对中国碳排放的区域特征进行了研判;对碳中和相关科技体制改革、重要新技术的发展机遇和产业化途径进行了分析,并对碳中和相关行动、政策、法律体系进行了探讨。
碳中和产业路线
刘强 袁铨 编著
2022年1月出版
ISBN:978-7-5201-9599-7
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将会遵循怎样的产业路径?需要格外关注哪些重点领域?未来的能源体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碳交易体系将如何优化能源结构?绿色投资如何走上可持续运行的轨道?哪些领域可以为碳交易金融工具提供发展空间?本书用令人信服的数据和资料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并给出明确的建议。此书是政府相关部门、投资机构和相关企业研究双碳问题和能源转型问题极佳的参考书。
河南能源发展报告(2022)
魏澄宙 谷建全 主编
刘湘莅 王玲杰 白宏坤 杨萌 副主编
2021年12月出版
ISBN:978-7-5201-9561-4
本书由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编撰,以“碳达峰碳中和与能源绿色发展”为主题,深入系统分析了2021年河南能源发展态势,并对2022年发展形势进行了研判。全方位、多角度研究和探讨了河南能源行业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灾后重建、能源保供、绿色转型的各项举措及成效,围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施政决策、能源行业咨询研究、社会公众了解河南能源发展提供参考。全书包括总报告、行业发展篇、碳达峰碳中和篇、调查分析篇、专题研究篇五部分。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1)
谢伏瞻 庄国泰 主编
巢清尘 陈迎 胡国权 庄贵阳 副主编
2021年11月出版
ISBN:978-7-5201-9307-8
本书聚焦碳达峰、碳中和,从科学基础、核算方法、行业部门、行为主体、国际动态等不同视角出发,全景式地展现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面临的挑战机遇、重点难点,政策行动,以及主要国家的碳中和政策进展等。
公园城市发展报告(2021)
潘家华 姚凯 主编
廖茂林 周灵 执行主编
2021年10月出版
ISBN:978-7-5201-9197-5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公园城市专委会、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结合生态经济、能源经济、空间经济、发展经济、城市规划、金融、建筑等相关学科和理论,对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中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构建了新发展理念下公园城市迈向碳中和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成都迈向碳中和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探索了“双碳”目标下公园城市转型发展的综合方案,梳理出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可为超大城市迈向碳中和提供理论支撑与路径借鉴。
探索与构建:新时代中国绿色金融体系
徐京平 著
2021年6月出版
ISBN:978-7-5201-8539-4
本书从我国现实基础出发,结合碳中和、碳达峰和经济转型发展的背景,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借鉴国际实践案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金融体系。全书深入浅出,以数据翔实、图文并茂的形式全方位解读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力求阐明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的基本术语、理论基础、发展意义,有助于读者简明扼要地把握和理解绿色金融的主要内容和内在逻辑。
中国能源转型:走向碳中和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研究”课题组 著
2021年3月出版
ISBN:978-7-5201-8096-2
本书从能源消费侧的转型和供给侧的转型两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探讨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路径,并针对新能源产业补贴政策和新贸易保护对能源产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给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益的决策参考。
策划:张思莹
编辑:刘芳
审校:柳杨
引文节选自《中国碳中和发展报告(2022)》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华所作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研究”课题组 著
徐京平 著
魏澄宙 主编 谷建全 主编 刘湘莅 副主编 王玲杰 副主编 白宏坤 副主编 杨萌 副主编
谢伏瞻 主编 庄国泰 主编 巢清尘 副主编 陈迎 副主编 胡国权 副主编 庄贵阳 副主编
沙涛 主编 李群 主编 于法稳 主编 姜冬梅 副主编 刘涛 副主编 刘基伟 副主编 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 研创 中国碳中和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研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