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楼宇烈丨李四龙新作《人文宗教引论》序
作者:社科文献
发布时间 2022-03-16 11:14 浏览量 311
14
三月
星期一
文与神的关系,即礼教与宗教的并存。在中国人的宗教生活里,礼教的因素高于宗教信仰。
—— 《人文宗教引论》
人文立本,感应为体,是人文宗教的基本特征,有别于西方宗教学对“宗教”的界定。人文宗教并不排斥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但首先重视个人修身与社会责任。文与神的关系,即礼教与宗教的并存,远比人神关系重要。
《人文宗教引论》以“人文宗教”概括中国的宗教观,诠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共同基盘。全书共分五章——“人文宗教:中国宗教史的核心范畴”、“天道人情:中国宗教的思想基础”、“感应道交:中国宗教的神秘体验”、“会通共生:中国宗教的关系格局”、“混元并用:日常生活的信仰图景”。作者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以世界史的眼光,将“人文宗教”视为一种世界宗教的基本类型。
(当代中国著名哲学家、佛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
新书资料
人文宗教引论 :
中国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
李四龙 著
2022年2月出版 / 138.00元
978-7-5201-9653-6
反水投注网站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十余年讲授“中国宗教史”的心得体会,在自己此前发表的论文基础上凝练而成。全书共分五章:“人文宗教:中国宗教史的核心范畴”,“天道人情:中国宗教的思想基础”,“感应道交:中国宗教的神秘体验”,“会通共生:中国宗教的关系格局”,“人伦日用:日常生活的信仰图景”,以世界史的眼光,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尝试建构有中国特色宗教理论。
针对海内外学者关于“中国宗教”特点的相关论述,作者着力拓展“宗教”的传统定义,诠释儒释道三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共同基盘,并以“人文宗教”予以概括。作者认为,以人文为本,以感应为体,是人文宗教的基本特征。在无神论占人口主体的中国社会,文与神的关系,即礼教与宗教的并存,远比人神关系重要,且对“神”的理解有别于西方宗教。人文宗教并不排斥对神的信仰和崇拜,但首先重视个人修持与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
李四龙,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哲学系、国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人文宗教研究》主编。
目录
策划:佟 譞
审校:胡百涛
转载自:人文万象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