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摘】新书 |《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

作者:社会学之思

发布时间 2022-03-04 11:25   浏览量 285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转型的趋势,以家庭抗逆力理论为分析视角,搭建研究和实践框架,采用行动研究方法,遵循“问题确定—方案设计—行动验证—行动反思”循环反复的研究思路,基于三个社区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在三年中的实践,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深入动态剖析,有针对性地围绕残疾人家庭信念系统转化、家庭组织模式调整和家庭沟通过程调和三个维度开展介入服务。本书通过动态的研究以达到残疾人家庭抗逆力样态识别、社会工作介入策略有效性考量、家庭抗逆力理论本土检视等目的。


家庭抗逆力的生成: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行动研究

ISBN:978-7-5201-9647-5
姚进忠 等著

2022年2月出版


目录/contents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问题、目的与意义

小结


第二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与家庭抗逆力相关研究

第一节 社会福利中的残疾研究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研究回顾与范式转向

第三节 家庭抗逆力的理论分辨与实践演变

小结


第三章 家庭抗逆力理论框架与行动研究方法

第一节 家庭抗逆力的理论内涵与研究框架

第二节 行动研究方法

小结


第四章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样态的扎根剖析

第一节 稳定均衡型

第二节 功能失调型

第三节 运作僵化型

小结


第五章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服务推进与类型化策略

第一节 残疾人家庭需要评估与提炼

第二节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服务方案

第三节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类型化策略

小结


第六章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理论与行动反思

第一节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理论化策略

第二节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行动反思

小结


第七章 研究对话:家庭抗逆力的本土拓展

第一节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的多重表征

第二节 基于文化的家庭抗逆力理论延展与服务建议

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个案信息汇总

附录2 残疾人家庭问题应对能力水平问卷

附录3 残疾人家庭入户访谈提纲

附录4 成员参与研究心得


后记 寻找一种服务的对话


作者简介

姚进忠,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现为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集美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億方公益基金会菁莪计划三期伙伴,福建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厦门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福建省软科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等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论点摘编转载1篇,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或摘要转载10篇。获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内容摘要

残疾人作为特殊的弱势群体,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帮扶对象。“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重要组成。家庭是残疾个体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载体,残疾人福利与家庭有同频共振的联系,家庭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残疾个体的福祉水平。鉴于家庭在中国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以家庭为中心的支持体系,应当是新时代残疾人服务的中国方案。家庭抗逆力是家庭能力的内核,能够有效撬动家庭发挥杠杆效应。提升家庭抗逆力、保障福利效果的可持续成为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导向。立足实践,提炼具有本土特色的残疾人家庭专业服务经验,并进行理论与学术层面的提炼与总结,是残疾人研究领域的重要责任。进忠的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扎扎实实的社会工作实践进行的,这样的成果是学术界需要,也是实务界期待的。

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的行动研究是进忠在残疾人研究领域的第二本专著,也是他在其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继续延展和前行的成果。残疾人的服务与研究都是相对复杂的,进忠多年来持续优化自己的服务与研究视角,逐步完善自己的研究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他逐渐形成自己在残疾研究方面的“一体两翼”,即博士学位论文对残疾人福利制度的实证研究与本书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行动研究,打通了自己在残疾领域研究与服务的“任督二脉”。相比他的上本专著,这本专著更为精细地从社会工作角度将残疾人服务呈现给读者,可以说既是一本研究的成果,也是一本专业服务的呈现。

全球的残疾研究经历了从“医疗模式”到“社会模式”再到“增能模式”的演进,残疾人社会福利与社会服务逐步注重残疾人能力的开发与生态的优化。进忠的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走向下进行的。研究以家庭抗逆力理论为分析视角,搭建研究和实践框架,基于三个社区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三年的实践,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围绕信念系统转化、组织模式调整和沟通过程调和三个家庭抗逆力生成关键点提炼服务策略,对残疾人家庭抗逆力生成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基于实证研究将家庭抗逆力理论放置于中国文化处境中进行一定程度的延展。从家庭抗逆力的“家庭”再解读、家庭抗逆力的本土“力”文化和家庭抗逆力的本土“过程”把握三个角度进行家庭抗逆力的本土文化对话,以提升概念的解释性与可行性。研究呈现了一代本土成长年轻学者的研究脉络与学术情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知理论、懂实务是进忠他们这一代本土培养成长起来的青年学子必需的素养。令我欣喜的是,进忠一直持有专业的热情,深深投入社会工作实践,并立足实践进行自己的学术书写。这几年的学术成长让我感到高兴,也期待他可以更好地平衡行政、实践与研究,能够为中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再书写更多优秀的作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研究格局。斯为序!

彭华民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二级教授
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


摘自本书序言




欲了解详情或购买

存图片打开淘宝扫一扫



体验陪跑文化

扫码加入社群↓↓↓

策划:wyb

编辑:wyb

审校:myx

封面:photo by Josh Appe on unsplash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