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讯】世界很乱,我们更要读书 | 1月读过的9本书

作者:经管领读

发布时间 2022-02-28 13:42   浏览量 189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一月虽然很忙,但仍读了9本书,

超额完成任务。






《财经》年刊有23万字,篇幅相当于书了。总体看下来,2022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经济增长还处在下行通道,这是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过程中必然的阶段。过去重要的增长引擎——房地产,现在正在被严控,对增长的贡献小了,这是壮士断腕之举,放任房地产高速发展就是积累系统性风险,所以明知会影响到经济增长,也得遏制。

随着人力成本提高、环保要求提高、人民币升值,出口增长也慢了。目前正在重点投入的如绿色环保产业,高端制造业,这都是未来的增长引擎,但成效没那么快显现。国内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高房价、低保障遏制了消费增长,这就是“共同富裕”之由来——遏制房价,提高社保,教育公平,让老百姓敢把积蓄拿出来消费,但这也有个过程。所以2022年中国经济大概率处于波动筑底的阶段,甚至未来若干年都是这样。

从全球看,经济增长放缓也是普遍现象。经济发展速度慢了,在快速发展阶段积累的泡沫就可能破灭,增量少了,对存量的竞争就会加剧,这样贫富阶层的分化就更明显,社会矛盾变得突出,以上都是这两年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政府往往会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挑动地区争端,这就是这两年区域冲突不断的原因,最近成为焦点的是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边境对峙。

经济发展是有周期的,有下降就有回升,在下降和筑底阶段,虚假的泡沫将被挤破,无效的企业和产能将被淘汰,最终保留下来的健康元素将会带动经济复苏、发展,引发又一次增长,催生新的泡沫,接着泡沫又会破裂……如此往复循环。虽然我们无法判断经济具体在什么时候下降,在什么时候回升,但下降和回升都是必然要发生的,这就是经济周期理论,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周期,但可以利用好周期,我在2018年写过一篇介绍周期的文章,可点击蓝色字体阅读:从长周期的视角观察时代、规划人生

年轻人不要浪费经济下行和筑底阶段带来的机会,一方面要保持学习,提升自己,在即将到来的增长阶段才能更好的抓住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养成积蓄和投资的习惯,周期底部是积累财富的最佳时机,要利用好定投指数基金这个理财工具,年轻人积蓄少,种类不用多,也不要买主题类的、行业类的基金,就买主要的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中证500,科创50,跟踪这些指数的公募基金都是定投好标的。每月的收入坚持拿出一些来定投,长期坚持,时间的玫瑰会慢慢绽放。



(德)哈特穆特-罗萨:《新异化的诞生:社会加速批判理论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这本书一看书名就很牛叉,“批判理论大纲”,一般敢贴这个标签的都是重要基础性理论,于是赶紧找来看了。总体感觉还行吧,给现代性批判增加了一种视角,但似乎还谈不上重要的基础性创新。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加速导致新异化的产生的,加速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科技进步加速,科技进步的初衷是为人类节省劳动时间,但实际情况是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更加忙碌了,简单举个例子,过去传递信息靠写信,写得慢传递也慢,后来有了电子邮件,按说效率提升了很多倍,也就应该节省下很多倍的时间,但有了电子邮件人们就会发更多的信,有了即时通讯工具后效率更高了,但人们传递信息也更频繁了。

第二层是社会变迁的加速,各种产品、信息的时效性越来越短,电子产品以几个月的时间换代,热搜的转换速度已经短到十几分钟,工作生活面临的变化越来越频繁,这又导致第三层加速,即生活步调的加速,工作生活要处理的事务越来越多,于是人们又要不停升级科技来帮助自己,结果科技升级又带来更多的事务,社会就陷入了加速的循环。

加速带来了物质的丰裕,但生活节奏的快慢和生活质量成反比,节奏越快的城市更发达,而民众生活满意度则更低,比如北京的生活满意度排名垫底,而昆明则排名第一。可现实是更多人愿意进入北京,而不是节奏慢的中小城市。这就是作者说的异化:人们自愿做某些不是人们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

怎么应对加速带来的异化呢,作者提出了“共鸣”理论。就是因为提出了“加速”、“共鸣”这样的大词,作者才会自诩“批判理论大纲”。所谓共鸣就是说对物质和增长的追求让人类异化了,加速的生活让主体与世界、主体之间缺少交流,主体的价值需求、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所以生活质量不高,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现主体与世界的共鸣。感觉这个共鸣理论还是有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痕迹吧。

这本书篇幅不大,虽然讨论的是哲学问题,但语言通俗流畅,可读性还比较强,加速和共鸣用来解释内卷、躺平这些现象也还比较好用,值得一读。



(英)本-麦金泰尔:《间谍与叛徒:改变历史的英苏谍战》,反水投注网站 ,2021


本书是比尔-盖茨2020年推荐书单中的一本,讲的是冷战时期英国苏联之间发生的真实谍战故事,主人公叫奥格列-戈尔季耶夫斯基(名字太长,就叫他老戈吧),父亲和哥哥都是克格勃官员,他从苏联名校毕业后,顺理成章的也加入了克格勃。老戈从大学就有自由化的思想,后来被派往西欧国家的情报站工作,经历了苏联对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后,决定背叛苏联,成为英国军情六处的间谍。

随着职务不断提高,老戈能接触到越来越高层的情报,加上他记忆力超群,情报专业精湛,成为冷战期间西方阵营收获的最高等级的间谍。老戈一路高升,最后做到了伦敦情报站站长,即将完全掌握苏联的最高层机密。结果这时候美国中情局成了猪队友,军情六处会将老戈提供的部分情报分享给中情局,但不告诉中情局情报来源,中情局意识到军情六处策反了一个非常高级的苏联间谍,既羡慕又嫉妒,于是搞了个工作组,根据军情六处提供的情报分析这个隐藏的间谍是谁,最后还真判断出来了。谁曾想这个工作组中的一人叛变了,结果老戈就暴露了。

老戈刚到任没几天,克格勃总部就让他回去一趟,反复权衡之后,老戈还是选择了回去。好在除了中情局叛徒的告密,克格勃不掌握任何证据,而经过斯大林时代之后,苏联的法治环境也有改善,负责调查老戈的特工又是一个特别自负的人,他坚信能掌握证据搞定老戈,所以没有对老戈用刑也没有囚禁他,只是24小时监视。

结果老戈竟然逃出来了!这个过程太紧张刺激了,我要是剧透就太不厚道了。这本书真是值得推荐,写的非常好。前半部娓娓道来,老戈到了伦敦情报站后情节逐渐抓人,回到莫斯科后进入高潮部分,真的像惊险电影,让人不忍释卷,非得一口气读完。

里面有些内容也很耐人寻味,比如老戈投诚后提供给军情六处一个情报,工党领袖、英国首相的有力竞争者迈克尔-富特曾与克格勃有来往,并曾接受过克格勃的财务支持。有意思的是,这个情报并没有给到首相撒切尔夫人,而是给了内阁秘书长。内阁秘书长经权衡后竟然没有告诉撒切尔夫人,因为他认为尚无证据证明富特就是间谍,而马上面临选举,这个事情若被撒切尔夫人掌握,很可能影响选举公正性。这件事能反映民主政治运行机制之一斑,就是历史形成的复杂的分权和制约,有分权就面临责任,面临重大政治决策时掌握权力的人如何抉择,可能对国家社会带来巨大影响,这个细想很有意思。关于英国内阁秘书长这个角色,推荐大家看两部神剧:《是,大臣》和《是,首相》,绝对不会失望。



韩志峰,张峥:《REITs:中国道路》,人民出版社,2021


这本书属于比较专业的金融书籍,不从事金融工作的同学没必要读,但REITs这个东西还是值得了解一下。

REITs是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的简写,意思是房地产投资信托。这是一种金融工具,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现在美国,简单讲呢,就是把有现金收入的不动产资产,转化为能在资本市场买卖的证券。

REITs有很多好处,比方说,A投资5亿元建设了一个购物中心,一年能收5000万租金,那么A至少需要10年的时间收回投资开始盈利。有了REITs,A可以用5亿成本加上适当的利润,比方说6亿元,把购物中心卖给REITs,这样A就可以及早收回投资,继续去做下一个购物中心。REITs是金融产品,很像股票,可以上市交易,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想要持有像购物中心这样的资产是不可能的事,但REITs的份额是可以买的,就跟买股票一样,所以REITs又给了普通投资者参与大型不动产投资的机会。

中国现阶段奉行“房住不炒”原则,所以对房地产比较敏感,目前做成REITs的资产局限于基础设施,比如高速公路、物流仓库、产业园,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有持续的现金收入。未来随着房价稳定住,像购物中心、租赁公寓等都会成为REITs的底层资产。具有稳定现金收入的不动产是非常好的资产,过去普通人无法参与这类投资,有了REITs之后,投资理财就多了一个选择。

不过现在还不是个人参与REITs投资的好时机,等将来REITs发展壮大了,有了专门以REITs为投资标的的公募基金,大家可以配置一些这种基金,长期看是收益率胜过银行理财,而波动性小于股票的好产品。



刘润:《底层逻辑 : 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这本书是属于方法论层面的一本手册,年轻人读一读挺好。为什么说一代比一代强,像这样系统性总结方法论的书,我们年轻时就没有,或者读不到,这里面的道理随着年龄和经验增长自己也能总结出来,但如果有人给你系统性的总结出来,更早的掌握,那当然更厉害啊。

作者刘润出身微软中国,后来自己做了咨询公司,还挺有水平的,他在“得到”开的5分钟商学院我听过,也很不错。



聂作平:《大地的细节 : 在路上的中国风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这本书是在得到电子书的新书推荐里看到的,一看名字感觉挺好就读了,读后感觉一般,大部分内容都是匆匆浏览了。

这个题材的书属于一个细分门类——行走类,行走类书籍要么体现地理特征,比如《徐霞客游记》,要么体现历史特征,比如这本书。体现历史特征的书相对好写,好比这本书里写李白,你只要把涉及李白的文献资料看一下,把他的生平和走过的地方串一下,就是一篇行走加历史的文章,只要有时间有资料检索能力,这样的书都可以写。如果阅读量比较大的话,看这样的书就很难有兴奋感。

行走加历史的书要想让人又兴奋感,不能光有史料,还得有史观,要有自己的观点,比如去年读的一本《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作者步行重走元朝大都(北京)到上都(锡林郭勒)的辇道,一路漫步加遐思,不光介绍了史实,更有自己的思考,这样的行走书才更耐读。



周思成:《隳三都 : 蒙古灭金围城史》,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


这本书去年很火,很多书单上都有。作者选择的是一段比较冷门的历史——金朝覆灭于蒙古。所谓三都,是金朝末年在蒙古大军的压力下,从中都(北京)迁都汴京(开封),又逃至蔡州(湖北枣阳)并在此亡国。

这种各大书单一致推荐的书肯定差不了,兼具学术性和文学性,好看又耐看,和前面那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了,值得一读。

金朝的灭亡是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一个缩影。金灭北宋靠的是游牧民族的野性和勇武,但其文物制度不足以治理疆域庞大的国家,于是必须接受中原文化的同化,而一旦礼仪繁缛,耽于享乐,野性和勇武就逐渐磨灭了。这是古代史令人扼腕的地方,文明富足当然要比野蛮贫瘠更好,但在冷兵器时代,野蛮往往征服文明,中西历史都是这样。

文明发展到近代,发展出了热兵器,孔武有力就不足恃了,所以物质发达的文明社会又占了上风。文明社会又对所谓野蛮部落进行了残杀和灭绝,这是所谓文明社会的罪行。直到一战后建立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现代国家关系建立,二战后民族国家独立潮,众多落后民族也成为了正常国际关系中的主体,人类文明发展到了有史以来最好的阶段。现在仍有地区战争,仍有大国霸权,但相比古代和近代那种丛林社会,赢者通吃的状态,还是要好太多了。

但科幻作家想的更长远,地球文明这种稳定状态会消退人类的勇武气质,整体变得柔弱,无外敌尚可,一旦有科技爆棚的外星人杀来,大家想,可不又回到了金朝灭亡那个当口的状态吗。《三体》写的就是那么个故事。



李义奇:《货币常识:历史与逻辑》,反水投注网站 ,2021


货币是我们最常使用的东西之一,但也是最神秘的东西的之一,没有人敢说自己洞悉货币到底是什么。但货币是人类社会运行的重要底层逻辑,又吸引着人们去研究它,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比较通俗易懂的货币学著作,对金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之所以通俗易懂,因为作者从常识出发来谈货币现象,简单直接,命中要害。比如宋朝的交子是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比特币算不算货币,你存在微信支付里的钱和现金有没有区别,这些问题很可能就把你问懵了。但如果把握住货币的本质,然后来比对种种货币现象,是非真伪就一目了然了。

这本书还讨论了中央银行的职能问题,利率问题等等,这都是非常复杂的金融学话题,但这本书还是说的深入浅出,读来很有收获。



(法)西尔万-泰松:《在西伯利亚森林中》,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作者是一位法国记者,有一次接触了贝加尔湖畔原始森林的护林员生活,大感兴趣,决定在护林员的小木屋里独自生活半年,这本书就是这半年隐居生活的日记。

这本书还挺有名,被誉为当代的《瓦尔登湖》。主题是差不多,都是写隐居生活,但风格差老多了。贝加尔湖的寒冬非瓦尔登湖可比,西伯利亚森林的隐居生活更加严酷,当然也少不了伏特加的慰藉。读这本书最好是在寒风大作的严冬之夜,坐在暖和的床上,倒上一杯伏特加……我确实买了一瓶伏特加配这本书。

作者来到西伯利亚隐居的目的之一是读书,读这本书的另一个乐趣,就是构想如果自己隐居六个月,打算带哪些书。作者的书单如下:

“其中有为遐思而准备的米歇尔·图尼埃,为忧郁而带来的米歇尔·代翁,为肉感而准备的劳伦斯,为冷冽而带来的三岛由纪夫。我还有一小辑关于森林生活的书:激进的格雷·奥尔,神秘的丹尼尔·笛福,道义的奥尔多·利奥波德,还有哲学的梭罗,但他那责任感十足的新教徒式冗长说教让我有些厌倦。惠特曼则使我着迷:他的《草叶集》是上天的惠赠。荣格尔是“回归森林”这一词汇的发明者,我有他的四五本书。此外还有些诗歌、哲学:尼采,叔本华,斯多葛派。萨德和卡萨诺瓦则是为了给自己一些刺激。还有一些黑色系列的侦探小说:有时也得喘口气。德拉绍与尼埃斯莱出版社关于鸟类、植物和昆虫的几本博物学手册。当我们不请自来地闯进森林时,最起码应该知道主人的姓名。冷漠是一种冒犯。如果有人闯进我的公寓强住下来,我希望他们至少能称呼我的名字。我那几册七星文库书的切口在烛火中闪着光。书籍也是圣像。生平第一次,我将一口气读完一本小说。”

书中时有神来之笔,比如这段:

“我的桌子顶着朝东的窗户,按照俄罗斯的风格,与窗同宽。斯拉夫人能坐上几个钟头,盯着水汽在窗格上凝成水珠。他们有时站起身来,入侵某个国家,闹革命,然后回到暖气过热的房间里,在自己的窗前继续梦想。在冬天,他们没完没了地啜着茶,并不急于出门。”

多好。今年要多看一点文学类的书。

编辑:natsu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相关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