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2021年社科文献优秀原创学术图书丨《货币常识》
作者:经管领读
发布时间 2022-02-21 17:01 浏览量 603
“优秀原创学术图书”由社科文献出版社社外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出,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鼓励学科内产生重大影响或在学科领域受到较高评价的原创图书,宣传学术精品力作,持续提升学术影响力。2021年社科文献出版社优秀原创学术图书为以下10种。
货币常识:历史与逻辑
流言与真相:革命视野中的郭沫若
天山廊道军镇遗址与唐代西域边防
变迁社会中的西北基层人民法院
日本对中国的认知演变
白银与战争:晚清战时财政运筹研究
转型时期的城市空间
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
国际组织学:知识论
宏观经济大数据分析
今天向大家介绍《货币常识:历史与逻辑》一书。
李义奇 著
01
内容简介
从神明信物、国家权威到数字货币,货币既不圣洁也不低俗。本书以货币形态演化过程为主线,系统梳理了货币的历史与逻辑,对当今社会主要的货币问题,如通货膨胀、主权货币、数字货币、比特币、货币伦理以及负利率等,给出了逻辑与经验相统一的解答。对读者掌握货币常识、增强辨别能力、掌握真实财富具有启发意义。
02
作者简介
李义奇,河南桐柏人,经济学博士,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副总经理,主要研究领域为货币与银行。
03
专家推荐
说常识的目的是就一些“看似寻常最奇崛”的现象与问题为普罗大众释疑解惑,为达此目的,需要走出繁文缛节的传统推演套路,在正襟危坐的理论诠释边缘另辟蹊径,无须兜学术圈子而直达问题根苗,因此容不得半点闪烁其词或者模棱两可。本书展现出作者长期秉持的沉稳柔韧而不失简洁明快的行文风格,不少片段值得读者反复品读与思索。
——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张杰
对于非专业人士,通过历史了解金融也是一条高效费比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思辨不重要。正如许多智者指出的,史料不会说话,它们需要选择和阐述。因此,要真正从历史中获得经验和教训,本书所述的“常识”必不可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程炼
通常来说,大危机往往也是理论创新的重要契机,但显然长达十多年非常规政策效果不佳表明,很多创新性政策及其理论基础并不可靠,而这很可能需要从货币的本源探寻原因。很可能,恰恰是因为过于追求理论自恰的复杂解释,有意无意地蒙蔽了事物背后简单清晰的实质。由此,能将复杂的事情直白地讲清楚,这本身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货币常识》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是正本清源,将很多非常复杂的理论用平实易懂的语言讲得清晰透彻,这是任何理论研究者都应学习的地方。
—— 一位货币经济学资深学者
现代货币理论很复杂而抽象,更是运用计量工具和数学模型,套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成果,的确非大众所能深究。但货币却又是社会日常生活的重要媒介,这本《货币常识》正是在高深莫测的货币理论和大众视野之间搭起一座桥梁,重构了大众所认识的货币知识框架。在普及方面,功不可没。
——中信银行原行长 朱小黄
04
目录
引言 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第一章 基本知识
什么是货币:支付工具与价格标准的统一
货币起源:人为选择的结果,远非俗物
货币史概览:从贝到纸币
货币单位:古代几大文明的“不约而同”
第二章 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谁说金属货币可保物价稳定
钱荒:金属货币流通史上的主要矛盾
中国古代纸币:见证王朝兴衰
金属竞争:劣币与良币,谁驱逐谁?
金本位制:曾引发世界经济大危机
第三章 银行货币
银行起源:金匠、货币兑换商、早期国家银行
货币发行权:集中还是放任?
中央银行:“人类最伟大的三项发明之一”?
货币彻底摆脱金属:货币制度的革命性进步
第四章 现代货币
货币供给:一个复杂体系
现金与存款:质的区别
利率:现代银行货币体系之锚
利率简史:问题不在于利率水平高低,而在于借贷行为是否规范
货币价值: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其购买力
货币贬值:钱只有花了才能体现出价值
第五章 货币的未来
主权货币:货币演化的一个环节
数字货币:最终归宿是超主权货币?
货币的未来:收敛还是发散?
第六章 回到常识
货币伦理:滥发货币,如同富人抢劫穷人
日常生活中的货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回到精神世界的货币:散发着迷人的气质
参考文献
后记
— E N D —
编辑:natsu
审定:QM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