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新书 | 《从封闭到开放:一个中国乡村社区的认同与治理》
来源:社会学之思
发布时间 2021-12-10 14:02 浏览量 340
几十年来,这片广袤土地上所发生的风云变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对于这期间每时每刻都经历着日新月异的人们来说,却是深深切切,有如生命长河里的翻江倒海。
——《从封闭到开放:一个中国乡村社区的认同与治理》
从封闭到开放:
一个中国乡村社区的认同与治理
蔡杨 著
2021年11月/79.0元
IBSN 978-7-5201-9206-4
目录
内容简介
现代化转型给乡村社区带来实质性的冲击和改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大量农民开始在城乡之间及乡村内部不同地区之间流动,乡村社会及社区变得更加开放,传统同质、封闭的社区或共同体出现分化和异质化,然而现有制度下村级组织的封闭性和单位化治理,使已趋个体化的乡村社区诉求无法得到有效回应。如何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乡村基层治理体制,成为进一步推动乡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最迫切的问题。对于关心基层治理和乡村变迁的读者来说,本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作者简介
蔡杨,女,湖北襄阳人,博士,现为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政治与比较政治;在《光明日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行政学院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0余篇。
精彩片段/段落
近代以来,中国的乡村社区及共同体一直处于各种变化之中。一方面,中国农民在乡村社会的生活历程继续推动着乡村社区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乡村社区的构建同时重合于国家与社会的巨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成为考察中国乡村社区的一个重要视角,中国乡村社区由传统到现代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进历程。
在传统帝国时代,国家与乡村社会呈现离散与合作并行的状态,对于乡村社会分散的小共同体而言,地方权威实质性地承担着管辖权,而国家则运用权力通过地方性权威实现对基层社会的组织、控制和管理。基层治理以州县官府为核心、乡里组织为载体、家族宗族为依托、乡绅精英为支持,既不是完全的自治,也非完全的官治或吏治,而是一种“官督绅办”或“官督绅治”、“双轨政治”或“长老统治”的治理体制,“乡绅配合官府治理乡村”,王权及官僚系统通过乡里组织和乡土士绅对基层社会实行控制,国家与乡村社会在基层社区进行合作治理。
而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现代国家的构建,国家权力进一步深入乡村,乡村治理日益国家化、行政化和官僚化。伴随着国家权力在乡村社会的下沉,国家政权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出现了裂变,乡村社区被进行大规模改造和重新规划。及至新中国成立后至人民公社时期,国家全面介入乡村,传统的家族组织被瓦解、其他来源的权威结构被消解,乡村社区的生产生活一度全部纳入准军事化管理,传统乡村社区的封闭性与国家的离散性被打破,国家权力垄断了社会资源,农民与国家之间的联系被强化,农民作为封闭社区的成员开始对社区与集体产生高度依赖,社区的认同从属于国家权力控制范围。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流动,乡村社会及社区也变得更加开放,伴随着各种资源和权力的变化,原有的血缘、地缘共同体边界被打破,传统同质性和封闭性的社区共同体出现分化和异质化。然而现有制度下村级组织仍然具有的排他性、封闭性和单位化治理,使事实上已经面对面的国家和乡村社区个体之间,并未建立起直接有效的沟通渠道,国家对个体化、多元化的乡村社区的诉求无法进行有效回应,由此导致乡村治理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不足,不仅造成诸多的社会矛盾,也使乡村社区陷入失序,出现治理危机。
本书以个案来考察上述乡村社区的发展及治理。主要内容分上篇和下篇,以农村改革为时间分界线,对一个我国中部地区乡村社区百年历程展开叙述,描述其从传统社会到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变迁,重点考察流动和开放背景下,村庄社区的居民构成、共同体生活方式及社区治理的变化:首先回顾J村的历史;再详细描述流动和开放背景下,以J村为代表的“流入型”村庄社区新的样态、居民构成、一系列的权利困境、认同变迁,展现社区共同体在继续开放与进一步融合之间面临的困境;最后以J村为表述对象,揭示国家权力对村落共同体本身的形塑、村落社区及共同体发展对制度变迁的诉求,并讨论在更深层次流动和开放的转型中,乡村社区重新整合与融合的需求将进一步求诸国家制度的回应,乡村不再是被动的乡村,乡村社会日益显示出其主动性并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变革与发展。
(摘自本书前言)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