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饶睿颖《泰北佛教史》
来源:鸣沙
发布时间 2021-11-30 15:05 浏览量 5087
泰国北部地区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建立过独立的国家,其所辖区域包括清迈、清莱、夜风颂、普叻、帕尧、难府、南奔、南邦、程逸的部分地区。泰北以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其核心宗教文化,历史上泰北佛教的形成、发展,始终伴随着泰北古国的兴衰,不断变迁。从泰北佛教形成的历史空间来看,与孟人佛教自湄南河流域向北传播佛教建立“女王国”有很大关联,但最重要的,是与泰北主体民族泰庸人所建立的兰那王国之兴起、扩张、繁荣,息息相关。从开国国王芒莱王接受佛教开始,兰那王国历代国王都依赖佛教,解释、确立他们在政治统治方面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在兰那,国王必须是佛教忠实的拥护者,其正统性也必须要经过僧伽的认可。佛教僧伽也依赖统治阶层获得相当的供养得以延续并弘扬。
在泰北佛教弘扬传播的过程中,随着泰北兰那王国国力的强盛,佛教的繁荣。在泰北及周边地区还形成了兰那佛教文化圈,以兰那王国王都清迈为中心,深刻影响了老挝琅勃拉邦、缅甸景栋、勐乃、勐勇与中国西双版纳地区。兰那佛教文化圈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属于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范畴,同时也具有其他民族文化的特征,尤其是傣—泰民族的文化特征。兰那佛教文化圈的形成,也是佛教文化在传播普及过程当中的一个缩影。佛教文化涵盖范围广阔,它覆盖了东南亚及南亚的很多地区,是一种国际文化现象。兰那文化圈的形成,就是在佛教文化推广普及的过程当中加入了兰那本土文化元素,并加以融合、创造。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也是泰北兰那泰庸人的特色文化。兰那佛教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泰北兰那与清迈以北区域之间的亲密关系,使佛教文化成了这个区域之内重要的精神纽带。
迄今,在这些地区我们仍然可以见到不少南传佛教的佛寺佛塔。这些辉煌的佛教建筑不仅折射出了佛教徒们对前印度宇宙空间的想象,更反映出了佛教在曾经的兰那佛教文化圈地域内,传播的深度与广度。
处于兰那佛教文化圈范畴内的西双版纳由于与泰北在历史上保持着不间断的交流、互往。兰那佛教重要佛教教派的建立与兴盛,必然会随着相互之间的不断交往北传至西双版纳,从14世纪—15世纪兰那的两支重要佛教教派,花园寺派与红林寺派先后传入西双版纳。在西双版纳形成了“摆孙派”与“摆坝派”。随着佛教的传播,文字作为宗教的重要载体也应运而生。西双版纳用来记录佛经的老傣文与兰那文有着80%以上的相似性,双边文字完全互通。从佛教传入西双版纳,西双版纳与泰北之间就保持着持续的宗教交流,交流的形式主要有经典交流、高僧弘法交流,以及民族迁徙而造成的宗教交流。民族迁徙中的宗教交流在19世纪末还形成了具有傣泐民族特色的地方宗派。西双版纳与泰北的宗教交流传统,是双方互鉴学习的重要基础,在双方随后的佛教发展过程中愈发凸显了宗教交流的重大意义。
本书将带您穿越回1000多年前,领略泰北历史与南传佛教的发展,了解佛教文化圈地域范围内,傣—泰民族间佛教文化的交流与相互复兴,以及近现代佛教文化的交流对消弭族群与政治边界,促成民心相通的重要意义所在。
本书以历史为主线,在爬梳史料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寻根溯源,对泰北兰那王国的形成发展与泰北佛教的传入、变迁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并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把握和探究,对兰那佛教文化圈的形成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重点关注曼谷王朝佛教改革给泰北佛教及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另外,本书还研究了中国西双版纳地区与泰北之间的佛教渊源与佛教僧伽制度的改革关系。
本书所选取的时间范围是从8世纪女王国建立一直到20世纪初兰那归属泰国。因为这段时间涉及泰北佛教传入、发展、变迁的整个历程。在20世纪初兰那被纳入泰国版图、1902年泰国颁布121号《僧伽法》之后,泰北佛教基本成型,未有重大变化,因此1902 年之后的泰北佛教历史,本书并未涉及。
出版时间 2021年12月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