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新书速递|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
来源:反水投注网站 ·经管领读
发布时间 2021-09-28 16:26 浏览量 1970
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增长稳定,发展潜力不断被激发。金融科技底层技术蓬勃发展,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进程加快,金融科技在不同应用场景持续创新发展。在政策监管层面,安全、健康、可持续成为2020年金融科技政策的关键词,在顶层设计、数据安全、创新监管试点、标准化、借贷新规、数字人民币试点六个方面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目前,我国金融科技正处于从稳定发展到集聚发展的过渡阶段,在业务模式、应用场景、技术创新、融合发展、隐私保护等领域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为更好地顺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应对金融科技发展新阶段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应从技术创新、融合发展、联动机制建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试点推进、监管科技应用七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2021年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展望
我国正处于技术与金融高度融合的金融科技发展4.0时代。这个时代会经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双稳阶段。在这个阶段,产业发展规模和单个企业融资规模趋于稳定,市场和创新后劲充足。第二个阶段是集聚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一轮企业并购重组将开启,优质金融科技资产和创新资源进一步整合,跨域、跨境创新成为发展新常态。第三个阶段是共赢阶段。在这个阶段,数据联通机制将建立,创新共赢突破地域、行业、社会限制,造就科技共享、利益共分的金融科技新时代。目前我国金融科技正处于双稳阶段向集聚阶段的过渡期,随着创新资源的不断丰富以及各类社会基础机制的建立,合作共赢将成为金融科技的主旋律。在此基础上,我国金融科技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势。
一是底层技术乘数效应显现,加速带动上层业务深度融合。随着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不断迭代,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底层技术的相互融合更加明显,“ABCD”(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逐渐转化为“A×B×C×D”,底层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取代各项技术的单点突破。同时,随着底层技术的加快融合,下游金融应用场景会不断拓宽,用户管理、产品定价、渠道营销、运营模式等业务场景将发生重大变革,金融科技产业链运转将更加顺畅。
二是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更加精准。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薄弱环节,2020年是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目标任务第一步的完成之年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随着农村地区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将逐渐提升,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将迸发出新的活力。
三是新基建推进金融科技B端服务,加速智慧社会建设。在数字化浪潮下,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传统信息技术与金融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数字经济时代的需求。新基建通过建设云平台、数据中心等数字底层平台,带动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构筑起数字化时代的底层支撑,以指数级速度提高社会全要素生产率,并重塑金融科技发展格局。随着新基建推动产业互联网高速发展,企业对线上化、数字化的需求提升,To B端尤其是小微金融科技业务发展将迎来新的突破,为金融机构对公业务科技化转型提供新的想象空间。新基建通过兼顾短期扩大有效需求和长期扩大有效供给,从底层全面重塑工业时代形成的生产关系并释放数字生产力,借助金融科技带动数据等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全新的智慧社会。
四是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逐步扩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无现金支付趋势加快,我国加强数字人民币研发,数字人民币呼之欲出。目前,我国C端、B端、G端数据存在跑马圈地、互相割裂的状态。数字人民币的二元架构体系有利于中国人民银行实现穿透式监管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打通C端、B端、G端即零售端、企业端、政府端的多种应用场景。数字人民币作为货币形态的数字化跃迁,使得交易支付数据实现线上化与可视化,随着研发力度的加大与应用场景的扩容,将逐步构筑起数字经济时代坚实的基础设施。
五是金融机构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大。据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统计,2019年上市银行已披露的金融科技投入规模为1054.1亿元。其中,建行居首位,紧跟其后的是工行和农行。大部分上市银行增加了金融科技投入,并加强金融科技战略制定。随着“无接触”金融服务的普及,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提供金融服务倒逼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加快信息化建设与技术力量投入,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价值链逐渐由重视前端应用向前、中、后端并重发展,数字化转型势不可当。
六是区块链与实体经济融合更加深入。2019年,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块链发展进入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产业区块链”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区块链技术因其不可篡改、加密等特性,可以增进上下游企业的现实信任,解决供应链金融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推动数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未来,区块链将拓展在各领域,特别是“区块链+金融”“区块链+商业”“区块链+民生”“区块链+智慧城市”“区块链+政务服务”等典型场景的应用,全方位赋能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七是金融科技监管更加全面、系统。2020年11月,国务院第40次政策例行吹风会释放出如下信号:银保监会将完善风险全覆盖的监管框架,增强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的金融活动纳入统一的监管范围。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的演讲中指出,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数据垄断优势,阻碍公平竞争,获取超额收益。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必须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复杂性和外溢性,及时精准“拆弹”,消除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随着《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的实施,金融科技反垄断方式将不断探索创新。
八是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赋能效应凸显。金融科技通过技术创新提升金融效率,而科技金融则通过金融手段提升科技企业融资效率。金融科技的发展,将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业务线上化、智能化,优化场景应用,同时推动科技金融精准融资,加速资本高效对接。科技金融将为金融科技发展提供资本支持。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赋能,以“金融+技术”新动能、新模式互补互促,最终形成发展闭环。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融合探索场景进一步扩大,“ABCD”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绿色项目投融资、绿色贷款等方面。
九是数据隐私保护进入新时代。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布,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很好地呼应了数字时代发展的新态势,回应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需求。在数字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每天有大量的数据产生和使用,与之相关的数据保护问题逐渐成为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
在明晰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应采用不同的措施,以应对金融科技发展新阶段所产生的新问题、新挑战。
一是进一步鼓励底层技术创新与转化。积极营造技术创新氛围,积极出台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以及支持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底层技术创新发展的政策;重点培育一大批技术领军型企业,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与创新,前瞻性布局底层关键技术,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掌握国际话语权;促进金融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实验室、基金、研究院等产学研协同与一体化的要素汇聚,完善金融科技产业链,形成金融科技发展的良好生态。
二是推动金融科技融合创新演化。加强产业内融合,关键是强化“金融科技+创新服务”,推动业务各环节的智慧化、自动化,最终实现业务能级转化提升。加强产业间融合,关键是强化“金融科技+科技金融”,通过金融科技赋能科技金融,为各产业提供普惠和精准服务,最终形成生态圈金融。加强产城融合,关键是强化“金融科技+智慧城市”,通过金融科技与智慧社保、智慧医疗等的融合,打造面向未来的新金融城市。
三是建立国际金融科技联动发展机制。加强与其他国家在研发、贸易、服务、风控等方面的合作,实现金融科技发展的互利共赢。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在反垄断、反欺诈、反洗钱等领域加强交流。推动跨境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场景中的应用,探索法定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四是加强金融科技国际标准合作制定。进一步强化国际标准在金融法律法规等制度执行中的作用。做好金融科技标准储备和研究储备,加快研制机器可读等国际标准,鼓励国内领先科技企业主动贡献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科技标准建设,提高在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实质性参与程度和话语权,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
五是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建立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和认定机制,构建国家级金融科技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探索人才考核与培训模式。加强国际人才的引进培育,建立金融科技人才的国际流动机制。
六是做好金融科技监管创新试点及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在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广步伐,在保证安全的同时创新发展模式,以试点为原点撬动新型金融科技市场。
七是强化监管科技研发应用。建立中国特色金融风险科技管理机制,研发基于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监管平台和工具,提升风险探视感知和计划能力,增强金融监管的穿透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摘自本书前言
图书推荐
《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1)
杨涛 贲圣林 主编
杨东 宋科 刘勇 副主编
2021年8月出版/188元
反水投注网站
本书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与金融科技50人论坛联合推出的系列年度报告的第四本,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金融科技创新与发展状况、演进动态与市场前景,充分把握国内外金融科技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变化,不断完善金融科技相关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本书致力于为金融科技相关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业务探索提供有效支撑,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献素材。
目录:
前言 2020年金融科技运行及2021年展望/001
第一章 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003
第二章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020
第三章 互联技术及其应用/042
第四章 分布式技术及其应用/063
第五章 安全技术及其应用/114
行业篇: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变革
第六章 银行业的创新与发展/137
第七章 证券业的创新与发展/170
第八章 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189
第九章 信托业的创新与发展/212
业务篇: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拓展
第十章 支付清算的创新与发展/233
第十一章 数字货币的创新与发展/260
第十二章 存贷款与资本筹集的创新与发展/280
第十三章 投资管理的创新与发展/303
风险篇:金融科技与风险识别及监管
第十四章 金融科技发展中的风险分析/329
第十五章 金融科技与改善风险管理/343
第十六章 信用科技的创新与发展/363
第十七章 监管科技与合规科技的发展/384
比较篇:全球视野下的金融科技理论与实践
第十八章 金融科技相关文献概览/403
第十九章 各国金融科技生态环境比较分析/423
第二十章 各国金融科技监管及法律关系/459
第二十一章 全球金融科技领域投融资分析/484
附 录
附录1 2020年金融科技大事记/507
附录2 2020年典型城市金融科技发展及政策/525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