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书评】《天鹅之舞》译后记 │ 普鲁斯特的透镜

来源:索恩thornbird

发布时间 2021-08-20 10:03   浏览量 549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WeChat 圖片_20210820095822.jpg

WeChat 圖片_20210820095827.jpg


天鹅之舞:

普鲁斯特的公爵夫人与世纪末的巴黎(全2册)


[美]卡罗琳·韦伯(Caroline Weber)  著

马睿 译

2021年6月出版 / 239.00元

ISBN 978-7-5201-8176-1

反水投注网站 │索·恩



索·恩新书《天鹅之舞:普鲁斯特的公爵夫人与世纪末的巴黎》2021年6月与读者见面,恰赶上纪念马塞尔·普鲁斯特诞辰150周年(2021年7月10日)。这本60万字的大部头翻译历时一年,编辑出版又经历了一年多,今天再来写这篇文字,可说是真正的译“后”记了。然而对一部投注了一年的时间、精力和情感的书籍,怎可用一个“爱”字了结?又毕竟此书与普鲁斯特有关,他曾用长长的七卷本200多万字告诉我们:写作,是我们追忆、寻找和重现逝去时光的唯一途径。


WeChat 圖片_20210820095856.jpg


成书刚刚面世两个月,我却总是急不可耐地在网上翻阅书评,心里虽知道读完60万字是需要时间的,但就是迫不及待地、浮寄孤悬地,想在这浩瀚喧嚣的世界寻找那么几个同好和同道。在翻译和审读这本书,并为此阅读和翻查《追忆似水年华》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联想起《红楼梦》。


《红楼梦》也是关于逝去旧时代的故事,也是一部贵族社会生活史,爱读它的人,也是一腔向往——想通过作者的笔触,哪怕在口中细细“咀嚼”一下藕粉桂糖糕和松穰鹅油卷的名字,想知道那个逝去的别样世界中有过些什么“会散发出中世纪挂毯和哥特式彩绘大玻璃窗的奇异光彩”,想看看我们这个民主的、趋同的、无聊的中产阶级庸常生活中从未曾有过、也不会再有的精致、华美和绚烂。我想,所有热爱《红楼梦》《追忆似水年华》,还有觉得这本《天鹅之舞》好看和过瘾的同道知音,都是怀揣这种向往的人。如果你没有,那么相对于你的宝贵人生,这本60万字的书也未免太长。


WeChat 圖片_20210820095914.jpg

《天鹅之舞》书中彩插


不同的是《红楼梦》的叙述者是那个贵族世界中的一员,而《追忆似水年华》的叙述者马塞尔不是,普鲁斯特也不是,所以我们会在这本《天鹅之舞》看到,对那个贵族的世界和它所体现的艺术品味,对那些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的男男女女,对他们象征的旧世界旧时代和一息尚存的旧阶层,普鲁斯特也充满向往,向往得近乎巴结,正如书评人高林先生所说,在这本书中,读者会看到“作为社交家的、全巴黎最会吹捧人的普鲁斯特”。


少年时代在康多塞学校,普鲁斯特忍受着雅克·比才和达尼埃尔·阿莱维的霸陵恶作剧,仍然对两人的名字及其所代表的艺术世界充满神往,昵称雅克为“《卡门》之子”,只要有机会就当着达尼埃尔的面赞美卢多维克·阿莱维的著作,坚持不懈地努力赢得他们的好感。他曾在1892年春天的那段日子尾随着自己想象中的天鹅德·萨维尼夫人,开启了“一种荒谬的求偶方式”。而接近格雷菲勒夫人的过程就更加曲折和艰难了,为此他忍受了她的表舅孟德斯鸠的烦扰和羞辱,但她直到多年以后,才偶尔屈尊让他来剧院包厢里填补空位,或者在她的晚宴上扮演“牙签”:茶余饭后为更重要的宾客取乐的人。


WeChat 圖片_20210820095954.jpg

《天鹅之舞》书中彩插


然而普鲁斯特的向往毕竟不同于我们的向往,他是天才,他能在巴结进社交圈之后,带着自己的艺术和文学透镜去观察和记录,如果说资产阶级“小迷弟”马塞尔在本书的大部分篇幅中是一个靠低声下气和文学天分打入社交圈的小个子男人,那么作家普鲁斯特则冷静得近乎残酷、清醒得近乎狡黠、透彻得近乎恶毒。


普鲁斯特在那个圈层中看到了什么?这是这本书最有趣、最好看的地方之一,借助普鲁斯特的透镜,这本书堪称世纪末巴黎文化艺术八卦趣事大全。我们看到天才的音乐家比才如何创作出《卡门》,又如何可怜地被妻子反复利用。看到大作家莫泊桑如何像普鲁斯特一样在那个社交圈里攀爬,又如何像普鲁斯特一样在文字中忠实地呈现出一个作家的才华和良心,“对外表超越实质、形式战胜情感的上流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抨击”。看到了著名的《比才夫人的画像》、位于蒙索公园的莫泊桑雕塑以及与许多小说、音乐、绘画和雕塑作品有关的故事。普鲁斯特,和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那个中产阶级或平民天才们攀爬和努力进入的上层充满了庸俗、无聊、虚伪和残忍、肤浅和自私,天才作家普鲁斯特正是在这里展示了自己的冷静、清醒和透彻。


WeChat 圖片_20210820100018.jpg

《天鹅之舞》书中彩插


《天鹅之舞》英文版的封面是一双红色的高跟鞋,这是《追忆似水年华》中一个极其突出的意象,而且普鲁斯特还曾在《盖尔芒特家那边》问世之前提醒斯特劳斯夫人,说他“把红鞋子写入了”自己的故事:在那个上流社会,最好朋友的生命也没有轻浮的礼仪重要,人们没功夫倾听什么身患绝症的故事,却有时间对一双赴宴的鞋子的颜色吹毛求疵。


WeChat 圖片_20210820100054.jpg

《天鹅之舞》原版封面


“阶级”、“贵族”、“王室”、“财富”,法国大革命过去整整100年,在那个世纪的拐角,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烙印,要去直面出身、宗教和族群等各种碰撞冲突和意识形态选择(或无可选择)。然而这本书呈现的最大真相是,那个美好时代真正美好的东西,大多都是打破阶级壁垒之后的平民或中下层天才们带来的,是上层阶级瞧不上的雨果、比才、福楼拜、莫泊桑、波托-里什和普鲁斯特们留下的,而那个阶层内部的动态,则像本书开头的萨冈舞会,在奢华讲究的肤浅表面之下,就是残忍嗜血的丛林——这几乎是普鲁斯特的报复。


正如一位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鲁斯特追逐他的公爵夫人,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追逐普鲁斯特。带着艺术家透镜的天才普鲁斯特没有看到什么?那正是热爱普鲁斯特的人要读这本书的理由:这三位普鲁斯特费尽力气去追逐、接近并进而幻灭和毫不留情地整合到作品中的上流社会贵妇人,各自有着怎样的生命史, 经历过怎样的无助、悲哀、离恨、丧痛、矛盾、挣扎?


WeChat 圖片_20210820100120.jpg

《天鹅之舞》书中彩插


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普鲁斯特未能全面立体地观察他的贵妇们,是这位艺术家罕有的缺陷之一”,而她写作本书的初衷,就是要“重新赋予她们一些复杂性、深度和细微情感,即她们在普鲁斯特的公爵夫人那里所缺失的东西”。那三个女人,如何各自从美丽的、高贵的、聪明的、敏感的女孩子成长起来,如何在一个既不给女人充分的发展空间(格雷菲勒夫人伊丽莎白热爱写作,但那个时代的女人写作要用男性化笔名【比如乔治·桑】,而工作,在上流社会看来,根本就是丢人现眼)又要求女人开设沙龙、成为浅薄时尚的道德典范和完美化身的社会环境中,使用不同的策略确立形象,走向众星捧月的耀目之地,又遁入强光近旁的孤独暗影,舔舐身体的、精神的、心灵的伤口。


如果只是称《天鹅之舞》为一部女性主义传记作品,难免有过度概括和简化之嫌,它要丰富厚重得多,拒绝任何标签式解读,也丝毫不讳言这些女人各自的人格和道德缺陷,但这的确是一部为在文学中不朽的女人背后的三个真实复杂的女人作传的书。在翻译这本书的那一年里,我像她们的密友一样,跟着三个美丽的女人过完了她们的一生,同她们一起品尝生命和爱情的甜蜜、辛酸和苦涩,既了解她们的隐痛,也时常会有些厌恶的不赞同。


WeChat 圖片_20210820100153.jpg

《天鹅之舞》书中彩插


如果说《追忆似水年华》的天才作者普鲁斯特冷静得近乎残酷、清醒得近乎狡黠、透彻得近乎恶毒,那么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则宽广得近乎慈悲。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叙述者眼中,是写作和艺术为人赋予了永生的意义:“在灯火通明的玻璃橱窗里,他的那些三本一叠的书犹如展开翅膀的天使在守夜,对于已经不在人世的他来说,那仿佛是他复活的象征”。是的,本书作者卡罗琳·韦伯也一样用她的文字,让三个女人真实鲜活地在书中重获新生,乃至永生。



— E N D —

前往反水投注网站 天猫旗舰店

即可享受优惠购买本书


WeChat 圖片_20210820100230.jpg


相关阅读:

余中先x高林:为什么《天鹅之舞》是理解《追忆似水年华》必不可少的著作?

纪念普鲁斯特诞辰150周年 │ 索·恩新书《天鹅之舞:普鲁斯特的公爵夫人与世纪末的巴黎》(全2册)


WeChat 圖片_20210820100252.jpg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