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洋地区安全局势总览
作者:朱翠萍
来源:《印度洋地区发展报告(2020)》
发布时间 2020-12-01 09:40 浏览量 1223
自2019年以来,印度洋地区安全形势总体呈现稳中向好趋势。根据海上安全公司德里亚德全球(Dryad Global)发布的全球海上安全事件年度分析报告,排除地缘政治事件,2019年印度洋海上安全事件与2018年相比下降了73%,与2017年相比下降了83%。2019年,印度洋发生了16起海上事件,其中11起是在高风险区域之外,而且有7起是地缘政治性质的。但是,印度洋地区安全局势仍不容乐观。
过去的一年多,印巴冲突不断升级。2019年2月,印度和巴基斯坦战机在克什米尔领空发动空袭,是自1971年印巴战争以来,两国首次相互越过克什米尔实控线进行袭击,也是近20年来,印巴面临的最为严重的危机。南亚局势骤然紧张,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影响更为广泛且形势更为严峻的是,莫迪政府于2019年8月5日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特殊地位”,将其重新划分为“查谟-克什米尔”和“拉达克”两个中央直辖区,这一大胆决定导致了克什米尔的动荡,使印巴关系更加紧张。作为回应,巴基斯坦立刻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降低与印度的外交关系、暂停双边贸易、召回驻印高级专员(大使)、驱逐印度驻巴基斯坦大使以及暂停特快列车服务和“友谊巴士服务”、停止各种双边文化活动等。之后,印巴在两国边境线进行了大规模军事部署,在克什米尔实控线的交火明显增多,并不时造成人员伤亡。印方先是声称废除宪法370条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问题,并反复对外宣称“克什米尔是双边问题,也必须在双边层面上解决”。但是,在没有引发大规模冲突之后,克什米尔问题很快演变为印度的“内政问题”,印度敦促巴方“接受现实”。由此,激化了印巴矛盾,冲突一触即发。其中,印度更多地表现出“攻势”,巴基斯坦则更多地处于“守势”。根据《印度时报》的报道,莫迪于2020年1月28日在公开场合表示,在过去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的三次战争中,巴基斯坦均惨败于印度。现在如果两国爆发战争,“印度打败巴基斯坦只需要12天”。莫迪还表示,“克什米尔是印度的王冠”,“我们有责任让克什米尔人民摆脱数年来的苦难”。印度单方面改变克什米尔现状的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印度不仅不满中国在联合国针对克什米尔问题力挺巴基斯坦的举动,而且拒绝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提供帮助”的建议。克什米尔是国际公认的争议区,印度担心“克什米尔问题”被国际化。为此,印度正努力寻求欧盟的支持。当前,印巴关系持续恶化,导致爆发局部战争的风险增加。印控克什米尔的“特殊地位”被取消后,将逐渐增加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战略优势,减少了巴基斯坦对印度的渗透和印控克什米尔骚乱的风险,使巴基斯坦在印巴对抗中处于劣势。
南亚地区除了印巴冲突以外,2020年2月29日,美国与塔利班叛乱分子签署了一项历史性协议,为未来14个月内美军全面撤出阿富汗铺平了道路,为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和结束18年的战争迈出了重要一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阿富汗问题能够得以和平解决,阿富汗安全局势依然堪忧。
在中东,美伊冲突此起彼伏。2019年9月14日,沙特两处重要的石油生产设施遭遇无人机袭击后,也门的胡塞武装声称发动了袭击。美国认为胡塞武装受伊朗支持,将矛头指向德黑兰。美国总统特朗普下令对德黑兰实施新制裁几小时后,美国将军事力量派往海湾地区。
2020年,中东地区首先进入视线的重大事件是被视为伊朗二号人物的卡西姆·苏莱曼尼遇袭身亡。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司令苏莱曼尼刚乘车离开巴格达机场,即遭遇美军定点袭击身亡,袭击还造成包括伊拉克什叶派武装组织副指挥官在内至少7人死亡。1月5日,特朗普威胁,如果伊朗方面报复,美国将对伊朗的52个目标进行反击。作为报复性行动,伊朗于1月8日对驻伊拉克美军阿萨德基地和埃尔比勒基地发动了两轮袭击。
2020年4月,美国海军指责11艘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舰艇“多次”对在北阿拉伯海参加联合行动的美国海军军舰进行“危险和骚扰性的接近”。美国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舰艇以“极近的距离并高速”超越美国军舰,包括多次近距离超越“拉普尔号”和“毛伊号”(Maui)。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否认了美国海军声称伊朗舰艇4月19日在阿拉伯海“骚扰”其军舰的说法。德黑兰表示,在美国海军4月份两次阻挡了其一艘舰艇的航路后,伊朗只是在海湾地区加强了巡逻。伊朗将对任何误判做出“果断”的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随后表示,他已指示海军“击毁”任何骚扰美国海军军舰的伊朗舰艇,这将是这两个对手在波斯湾和阿拉伯海进行的危险对峙的急剧升级。
同时,美国和俄罗斯围绕伊朗展开较量。自2019年5月以来,霍尔木兹海峡发生了多起游轮遭遇袭击事件。白宫指责伊朗军队在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海峡破坏船只,加剧了伊朗和西方国家之间围绕中东尤其是靠近伊朗海岸线的世界重要石油运输走廊霍尔木兹海峡的紧张关系。在美伊紧张局势升级的背景下,为了威慑伊朗,美国增加了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随着五角大楼对伊朗实施制裁,并将经过霍尔木兹海峡的游轮遭遇袭击归因于伊朗海军部队,伊朗寻求与另一个不断受到西方严厉制裁的国家俄罗斯的合作。随着伊朗和美国之间海上紧张局势的不断加剧,俄罗斯海上力量的存在,将对潜在的西方进攻性海军行动构成重大牵制,包括平衡在巴林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2019年6月,阿曼湾发生爆炸和火灾后,波斯湾局势急剧恶化。在英国和沙特阿拉伯的支持下,华盛顿指责伊朗进行袭击,而德黑兰则否认了这些指控。当伊朗、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局势紧张时,中东发生的一系列与油轮有关的事件引起了人们警惕,该地区紧张局势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有两艘油轮在霍尔木兹海峡附近越过阿曼湾时遭到袭击,随后伊朗在阿曼湾击落了一架美国的无人机。
此外,2020年3月,沙特等海湾国家与俄罗斯围绕削减石油产量以稳定石油价格的谈判破裂了,导致双方都誓言要增加石油产量。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导致石油需求下降的影响,国际原油期货价格暴跌,油价经历了断崖式下跌。在美国的压力下,沙特让步并最终与俄罗斯等国达成规模空前的减产协议,但并未能阻止油价进一步下跌,其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能源需求减少。可以预期,“石油价格战”终将结束,但沙特率领的欧佩克、俄罗斯和美国这三大石油输出方之间围绕石油展开的博弈还将继续。
在印度洋沿岸的东南亚地区,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化、组织化的非法活动,如走私、贩毒和非法移民等,导致的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二是潜在的恐怖主义威胁逐渐浮出水面;三是历史问题导致的宗教和民族冲突,使部分国家国内政局不稳。
第一,罗兴亚人问题引发的难民危机依然没有朝积极的方向发展。罗兴亚人问题困扰缅甸近百年,是影响缅甸和孟加拉国双边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国际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根据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全球趋势报告,逃往孟加拉国的缅甸穆斯林少数族裔罗兴亚难民已有超过50万人在孟加拉国首获身份证件。目前大约有90万罗兴亚人生活在孟加拉国的考科斯巴扎尔难民营。面对西非国家冈比亚控诉缅甸在罗兴亚事件中的“种族屠杀”罪行以及所提出的对缅甸进行“临时措施”的要求,2019年10月12日,缅甸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还亲赴联合国国际法院应诉。早在2017年11月,孟加拉国批准了一项开放孟加拉湾内一座孤岛用以安置从缅甸逃离进入孟加拉国的10万罗兴亚难民的计划。罗兴亚人往往从孟加拉国出发,许多少数民族在逃过军事镇压后,住在拥挤的难民营里。2020年4月,孟加拉国政府称,可能取消在孟加拉湾的一个荒岛安置10万罗兴亚难民的计划,因为政府的目标是把难民送回他们的国家,而且荒岛的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罗兴亚穆斯林以各种方式通过孟加拉湾进入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避难。2020年2月,一艘载着138名罗兴亚难民前往马来西亚的超载船只在孟加拉湾倾覆,16名来自孟加拉国难民营的罗兴亚难民溺水身亡。尽管危险,不时有难民船只被发现和被扣押,但很多罗兴亚人还是选择从孟加拉湾漂流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成为罗兴亚人避难的首选地。马来西亚是一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已经有相当规模的罗兴亚人散居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些人更被指控为非法入境。马来西亚在寻求阻止一船又一船的罗兴亚人入境方面的压力不断上升,其强硬立场已经惊动了人权组织。
第二,东南亚依然是恐怖分子的藏身之处,恐怖主义渗透态势没有停止。根据2019年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2018年全球恐怖活动致死人数降至15952人,降幅为15.2%。在10个受恐怖主义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中,东南亚的菲律宾“榜上有名”。自2017年开始,全球恐怖主义就呈现从中东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根据苏凡集团(The Soufan Group)的报告,在中东参战的外籍极端分子中,有约900人来自东南亚国家,其中大多数是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人。这些极端分子还在“伊斯兰国”的叙利亚“领地”内组建了名为“马来群岛”的战斗小组。中东战场失利后,这些东南亚“圣战”分子的残余势力作为“伊斯兰国”的存续力量将回流到东南亚。而且,网络恐怖主义问题也使东南亚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第三,部分东南亚国家政局不稳,民族、宗教矛盾突出。在东南亚地区,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政局历来跌宕起伏,风云变幻。即便政局没有出现“政变”、“地震”和“重新洗牌”等重大事件,也时常处于暗流涌动之中。其中,泰国军事政变频繁,政治人物的崛起和跌落,折射出泰国政治的现实。2020年2月21日,泰国宪法法院裁定新未来党党魁塔纳通向该党捐款违法,判决解散新未来党,禁止塔纳通等政党主要成员参政10年,并不准许其立即组建新政党。随后这个泰国政治新势力,被迫转为以民间组织(前进团)的形式继续活动。同时,马来西亚也不平静。2020年3月1日,马来西亚前副总理毛希丁宣誓就任马来西亚新总理,这意味着2018年大选之后以马哈蒂尔为总理的“希望联盟”政府的旧格局瓦解,政局开始重新洗牌。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该国向来政党林立,派系众多,是政局持续动荡的一大诱因。此外,印度尼西亚2019年4月17日开启总统选举,现任总统佐科·维多多成功连任,并于10月20日在雅加达宣誓就职,国内政局趋于稳定。但是,民族宗教矛盾以及极端宗教冲突时有发生。2018年,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其中大多数均属未经周密计划的“独狼行动”,且袭击者大多受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宣传的影响而自我“激进化”。据统计,有超过600名印度尼西亚人曾前往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伊斯兰国”战区。2019年9月,印度尼西亚东部省份巴布亚再次发生骚乱,导致至少32人死亡,数以千计的民众逃到避难所避难。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