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 《言利:包世臣与19世纪的改革》
作者:许存健
来源:社科文献启微
发布时间 2020-11-17 10:09 浏览量 247
编者按
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译者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不过翻译工作,尤其是学术翻译极为艰苦、琐碎,出版社能给的酬劳又有限,在大部分单位还不算科研工作量。启微自创立以来,有幸得到了各位译者的大力支持,现陆续发布他们的译后记,以表谢意和敬意。
许存健
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清代社会经济史,曾前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访学。
张澄/摄
受中国史学科划分的影响,学界长期以来将1840年作为古代史和近代史的分界线,导致研究清史的学者,或是专注于康雍乾的“盛世”,或是研究1840年以后的晚清史,嘉道时期的研究相对薄弱。近年来,西方学者越来越多将关注点放在了嘉道时期,并将嘉庆朝出现的新现象,如地方精英权力的兴起等因素视为中国近代的开端。本书探讨的便是活跃于嘉道两朝的包世臣,他虽然未曾担任高官,但作为幕僚,他在盐政、漕运、河工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议,并被中央官员、地方督抚所采纳。包世臣显然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他的眼光要比同时代的人更超前,预见到了19世纪后半叶的许多改革。
我对嘉道时期的了解,最初来自导师倪玉平教授的三本专著——《清代嘉道财政与社会》、《清朝嘉道关税研究》和《博弈与均衡:两淮盐政改革论纲》。通过阅读这三本书,我对嘉道时期的盐政、河工、漕运、关税等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来又阅读了一些原始史料和其他论著,加深了我对嘉道时期的认识。嘉道之际并非孤立于整个清史,因此只有站在整个清史的视角,才能更好地理解嘉道之变。
罗威廉教授是著名的海外中国史研究专家,他的关于汉口的两本专著一直是城市史研究的经典,此外还有数本论著被译成中文出版。能够翻译罗威廉教授的专著,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认识到了这项任务的重要性。本书正文六章的标题,罗威廉教授进行了高度概括,为便于中国读者了解全章内容,我们进行了一定的改动。本书正文的翻译,主要采取直译的形式,以保证准确地表达罗威廉教授的观点。在翻译过程中我尽量查阅了所有中文引文的原文,并在注释中列出了部分原文,供读者参考。
罗威廉教授曾于2011年发表论文《乾嘉变革在清朝历史上的重要性》,强调乾嘉之变的重要意义。除了乾嘉之变,本书也多处提及嘉庆、道光两朝的差异。本书虽然是包世臣的个案研究,展现的却是整个嘉道时期士人“救世”的努力,以及漕运、盐政等改革的历史过程。本书的翻译推介,希望能够帮助中国读者对嘉道时期有更深入的了解。
在接手翻译工作之初,觉得十分茫然。虽然对本书写作的历史背景较为熟悉,但真正开始后,才感受到了阅读与翻译的差别,理解英文意思虽然不难,但转换成中文却并非易事。在这里,非常感谢反水投注网站 李期耀老师的辛勤工作,编辑校对了全书,为本书增色不少,同时李老师还承担了日文注释的回译工作。导师倪玉平教授审阅了全书,倪老师是研究嘉道时期政治、经济问题的专家,本书亦多处引用其研究成果。在翻译过程中,我曾就一些问题通过邮件与罗威廉教授联系,得到了热情的回复,谨此一并衷心致谢。
许存健
2019年春于清华园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