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译后记 | 《甲午战争》

作者:刘峰

来源:社科文献启微

发布时间 2020-11-03 15:15   浏览量 263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编者按

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主要方式,译者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不过翻译工作,尤其是学术翻译极为艰苦、琐碎,出版社能给的酬劳又有限,在大部分单位还不算科研工作量。启微自创立以来,有幸得到了各位译者的大力支持,现陆续发布他们的译后记,以表谢意和敬意。

1604387577108335.png

刘  峰

日本千叶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政治外交史、日本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1604387690729695.png

我是在2018年初回湖南老家探亲的途中接到此次翻译任务的。得知是大谷正教授的《甲午战争》一书,我倍感兴奋。因为早在赴日留学期间我就曾多次拜读大谷教授的著作与论文,对其治学之严谨、学术水平之高深十分钦佩,另一方面我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也与日本明治时期的政治外交多有关联,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本书的原著,日文名为『日清戦争』,是大谷教授于2014年6月在中央公论新社出版的。书中运用大量翔实可靠的文献档案与参考资料对既往研究进行了补充、修订与完善,进而对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各当事国的具体情况展开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不仅为读者还原了诸多历史事实,使时局的推移与发展过程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而且也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线索与思考路径。可谓日本学界近年之力作。

若翻阅此书便可发现,大谷教授切入课题的视角并非单一,涉及了政治史、外交史、军事史、媒体史等多个领域的问题,甚至针对战争的称谓与概念内涵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这或许会让读者在刚进入阅读时产生疑问:为何非要在甲午战争的称谓上如此纠结,甚至为此花费大量笔墨?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却可以发现,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实则与战争性质的判断密切相关。因为从空间维度来看,战争所牵涉的国家并非局限于中日两国;从时间维度来看,战争的起止时间亦存在着推敲斟酌的余地。大谷教授正是采用这种由表及里、纵横拓展的做法,自问题的表象渐次深入性质的研究,展现了本书的与众不同。

同时亦因在媒体史领域有着相当之造诣,大谷教授还在书中专门以一章的篇幅详细考察了日本媒体与战争的关系。尤其针对当时的随军记者、新闻报道、画报摄影展开了集中而细致的探讨,让我们看到了甲午战争的另一面。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媒体的参与,日本近代的自我意识与身份认同在战争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近代民族国家渐告巩固。但同时亦不可忘记,正是在此影响之下,日本民族的自负感与优越感乃至对外扩张的野心迅速膨胀,最终走向了侵略的不归路。甲午战争,终究是一场日本觊觎对朝支配权、谋求东亚霸主地位的非正义战争。这是我在翻译过程中反复提醒自己、时刻反思的一点。

拙记的末尾,我要对反水投注网站 的各位领导与同仁,尤其是李期耀老师为本书出版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亦要感谢姜鸣先生为本书审读作序,感谢日本千叶大学山田贤教授、赵景达教授、见城悌治教授,国学院大学樋口秀实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翟新教授、王选研究员,复旦大学许金生教授,苏州科技大学祝曙光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徐显芬教授,上海师范大学鸟羽厚郎老师长期以来对我的指导与帮助。为方便中国读者阅读,本书将“日清戦争”等日文词汇全部译成了中文的常用、惯用称呼。同时因译者的水平有限,难免会有疏漏误译之处,还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刘峰

2019年2月9日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