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2020年出版计划 | 简介版 (二)
作者:甲骨文
来源:甲骨文
发布时间 2020-03-19 18:57 浏览量 293
世界大战、冷战
及二十世纪
24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
世纪初生:1904—1930
〔美〕威廉·夏伊勒 著
25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
噩梦年代:1930—1940
〔美〕威廉·夏伊勒 著
第二卷《噩梦年代:1930—1940》是身处动荡的欧洲大陆的夏伊勒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及战争初期的生动记述。
26
二十世纪之旅:人生与时代的回忆
旅人迟归:1945—1988
〔美〕威廉·夏伊勒 著
第三卷《旅人迟归:1945—1988》聚焦于回归故土后夏伊勒起起伏伏的事业和家庭生活。
27
1971一刻不闷:
摇滚乐的黄金年华
〔英〕大卫·赫普沃思 著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结束后的第一年,1970年最后一个夜晚,保罗·麦卡特尼开启了终结披头士乐队的进程。从此以后,音乐再也不跟从前不一样了。
28
冬夜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
1945年的莫斯科,正当斯大林及其他苏联领导人在克里姆林宫庆祝战胜希特勒时,枪声突然响起。在附近的一座桥上,一对年轻男女满身是血躺在地上。
29
正午的红色天空
〔英〕西蒙·蒙蒂菲奥里 著
本雅•高尔登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进古拉格,随后,他以戴罪之身进入一个由哥萨克和罪犯组成的对抗纳粹的惩戒营。后来他又加入了骑兵部队。
30
亿万美元情报间谍:
冷战时期一切情报、机密与背叛的故事
〔美〕戴维·E.霍夫曼 著
普利策奖得主作家戴维·霍夫曼(David E. Hoffman),继核军备竞赛历史书籍《死亡之手》(The Dead Hand)之后,再次创作一部精彩的真实历史惊悚故事,带读者一窥冷战期间CIA(美国中央情报局)与KGB(苏联情报局)的激烈抗争。当年CIA最宝贵的情报间谍如何躲避KGB的天罗地网的监视,才能顺利将原本美国五角大厦需要花费两亿美元研究经费才能获得的信息传递回美国总部。
1978年二月十六号的傍晚,CIA莫斯科情报站的局长正要上车时,收到一封匿名俄罗斯人的信件。信封里内容震撼全美国内部,原来苏联政府一切秘密的军事技术发展,美国都毫不知情……
这段重要且情节精彩斗智的历史故事,过去从来没有作品像这本书详述得如此淋漓尽致。作者霍夫曼身为《华盛顿邮报》资深编辑,曾任莫斯科局长无疑是写作此历史故事的最佳人选。霍夫曼透过CIA过去的机密资料,并大量访问当时参与事件的当事人,把这段本身已经就够精彩的历史事件,转化成约翰·勒卡雷间谍小说般的故事,带读者进入这场间谍的刺激冒险。
31
毒枪手:
慕尼黑的秘密间谍
〔美〕沙希利·浦洛基 著
1961年8月,就在柏林墙开始修建之前,一位名叫斯塔申斯基的克格勃间谍叛逃西方,他向中情局讲述了自己奉命在慕尼黑开展的行动——那既是为了消灭苏联的敌人,也是为了平息赫鲁晓夫的个人恩怨。他还供述了那把特制的枪——它射出的不是子弹,而是毒液,能杀人于无形 。由此引爆了冷战时期轰动一时的斯塔申斯基间谍案。后来斯塔申斯基在西德接受审判,他吐露的事实引发的公众关注,迫使克格勃改变了他们在海外的运作方式,也让苏联领导人谢列平的职业生涯走到了尽头,同时也让诸多欧美国家反思自身秘密间谍行动的方式及后果。
32
风雨四十载:
柏林墙下,一个家庭奋勇抗争的传奇故事
〔美〕尼娜•威尔纳 著
从东德逃往西德的那一年,汉娜(Hanna)20岁。享受自由的代价就是,抛下留在东德的双亲、八位表亲、她的家。在那样的时代,汉娜就像一个没有根的人,最终选择与丈夫搬到美国,在那里养育两个孩子。而这位汉娜就是是作者妮娜(Nina)的母亲。从小在美国生长的妮娜,长大后成为了美国军事情报员,在冷战的紧张时期被指派到了东柏林执行高危险的情报行动。而相隔不远的地方,同时间妮娜的外婆、阿姨和表姊妹,都在东德奥林匹克预备队里接受训练。因艰困的政治环境使然,妮娜和她的德国亲人,如同活在两个世界当中。
33
莫斯科的夜晚:
钢琴家与冷战
〔英〕奈杰尔•克利夫 著
本书讲述的是美国著名钢琴家范·克莱本的故事,克莱本的传奇是冷战时代的产物;他赢得1958年首届柴可夫斯基钢琴大赛头奖,既证明艺术成就可以视为综合国力的一部分,也确认优秀的艺术家能够超越国与国的隔阂迷倒所有人;而当时的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对于克莱本的获奖也给了肯定的意见。通过克莱本的经历,作者展现的是冷战时期的个人和冷战那个大时代。
34
乔治·凯南传
〔美〕约翰·刘易斯·加迪斯 著
20世纪40年代后期,凯南写了两份文件,即“长电报”和“X文章”,它们提出了遏制战略,界定了接下来四十年美国的对苏联政策。仅凭这一项成就,他就有资格成为冷战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美国外交官。但他同时还是马歇尔计划的规划师,获得普利策奖的历史学家,并将成为20世纪下半叶对美国外交、政治和文化最直言不讳的评论家之一。眼下,今日之世上最重要的冷战史学者之一将展示凯南的漫长生命和巨大影响力的方方面面。
我们能够在书中看到凯南在普林斯顿大学精英中作为一个中西部人的不安全感,他对权威和现状的不满,他在不如意中的挣扎,他那讽刺的天赋,以及他对所遇到的政策和人的敏锐洞察力。凯南把这些敏锐的分析天赋加诸己身,甚至到了要录下自己的梦的境地。结果就是一种极其惊人的剖析自身的观点,即这位最伟大的战略家是如何怀疑他的战略以及总是质疑本人的。
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历史和传记著作,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的巨大影响力和丰富的内心图景,而这个人既反映又塑造了他所经历的那个世纪。
35
恐惧与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如何改变了我们
〔英〕基思·罗威 著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事件之一。当一波波军队从地球的一端扫荡到另一端,消耗着全球经济,轻而易举地夺去平民和士兵的生命时,即便是那些身处其中的人,也能够看到某些最基本的东西在其中被摧毁了。
36
1945年的六个月
〔美〕迈克尔•多布斯 著
1945年的六个月见证了20世纪历史上最为戏剧性的场景:柏林的决战、罗斯福的离世、丘吉尔的落选、对德国科技遗产的瓜分,以及日本遭到的核打击。两军在欧洲心脏地带会师的同时,盟国领导人在欧洲就开始了影响力的角逐。
37
终结一切战争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 著
亚当•霍赫希尔德是美国具有强烈和平主义倾向的通俗史学家,他从一个新角度发现:在战争之中英国社会分成了各个团体。本书记录下那些强烈反对战争的人,尤其是为此甘冒风险和巨大代价的人的故事。
38
西班牙在我们心中:
西班牙内战中的美国人,1936~1939
〔美〕亚当·霍赫希尔德 著
一个理想主义与苦难的故事,一项崇高却注定以悲剧告终的事业,一部西班牙内战史。
39
布达佩斯之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百天
【匈牙利】翁格瓦利•克里斯蒂安 著
40
秘密会议
[英]罗伯特·哈里斯 著
(已出版)
教宗逝世。在西斯廷教堂紧闭的大门后,来自全球各地的红衣主教将为世界上最秘密的选举投票。他们是虔诚的神职人员,但他们也有野心,也存在竞争。七十二个小时后,他们中的一人将成为世界上影响力最强的精神领袖。
41
慕尼黑
[英]罗伯特·哈里斯 著
当张伯伦的飞机颠簸着飞过英吉利海峡,希特勒的火车无情地从柏林南下时,两个年轻人带着各自的秘密开始了一场旅行。
42
第三帝国的生与死
〔美〕彼得·弗里切 著
在这部杰出的作品中,彼得·弗里切(Peter Fritzsche)破译了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谜题。它的基本诉求在于民族共同体——一个“人民”社会,即要求纠正《凡尔赛条约》的错误,使日耳曼人成为一项伟大工程中的一部分,使国家变得强大和重要并摆脱不利因素。其目标是在日耳曼人之间创造新的民族和种族自我意识。为了德国的生存,其他人 ——特别是犹太人——必须死。日记和信件展现了日耳曼人的恐惧、欲望和保留,同时揭示了纳粹概念是如何渗透入日常生活的。弗里奇探讨了德国人为适应新的种族身份,相信战争的必要性,接受无条件破坏的动力——简而言之,为成为纳粹所做的努力。
43
克虏伯的武器:
战时德国军工王朝的兴衰
〔美〕威廉·曼彻斯特 著
克虏伯曾经是国际军火商中最著名最成功的一个。它是个真正的国中之国,其驻外代表常常比德国大使们更有影响力。在20世纪,克虏伯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无法衡量,没有哪个国家连续多届政府如此紧密地与一个工业家族联系在一起。
44
不死军魂
〔美〕布鲁斯·亨德森 著
《不死军魂》始于希特勒纳粹党气势汹汹的崛起时期。那时犹太家庭都在竭力逃出欧洲。畅销书作家布鲁斯•亨德森抓住了幼子被父母送往未知的美国,面对一个未知未来,也许再也不会与亲人相见的故事。随着这些少年成长为年轻男人,他们决心加入欧洲的战斗。
45
帝国安全状态:
英国的殖民知识及其在亚洲的帝国构建
〔美〕何伟亚 著
本书探讨了英帝国殖民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但未被充分发掘的方面——它的信息系统和军事知识与帝国维护之间的密切联系。何伟亚对1880年至1940年期间的英属印度军军事情报的军令和军事报道进行了创新研究。这些聚集起来的策略、地理、政治和人种的消息不仅构成了英帝国对东部殖民地区的战略框架,并且孕育了其所干涉的对象——亚洲本身。最后,本书强调了安全制度的长期影响,揭示了英国殖民知识是如何继续影响二十一世纪的伊拉克和阿富汗策略。
46
守护者:
国际联盟与帝国的危机
〔加拿大〕苏珊·佩德森 著
苏珊·佩德森在本书中表明了国际联盟在创造现代世界中所起的作用。从1920年到1939年,作者分析了国际联盟在外交领域的作用、专家和官员的观点,托管地内部的各种斗争。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后,这个托管系统最终成为今天这个世界格局的促成因素。这是一部融合各种研究的历史书,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主义的历史和内容。
47
走向火焰:
帝国、战争与沙皇俄国的终结
〔英〕多米尼克•利芬 著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共同在更深远的意义上塑造了20世纪。在本书中,长期从事俄国研究的利芬教授第一次将这两大事件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俄国视角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以及国际史视野的俄国革命发生的原因。
48
拉斯普京
〔美〕道格拉斯•史密斯 著
格里高利•拉斯普京被谋杀一百年后,他作为邪恶的化身始终激发着流行文化的想象。不计其数的传记、小说、电影总结了他的掌权之路,回顾了他如何成为尼古拉和亚历山德拉的心腹,以及俄罗斯皇室继承人、饱受疾病困扰的皇储的守护者。他的堕落、险恶的政治影响力以传说般的方式呈现出来,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都被怪罪到他身上。
49
红色王子:
哈布斯堡大公的隐秘生活
〔美〕蒂莫西·斯奈德 著
哈布斯堡王朝可谓欧洲各大王朝中国祚最长、统治领域最广、国力最为强盛的王朝,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王国、奥地利大公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哈布斯堡君主国是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其皇族从一出生就会学习多种语言,了解其治下各王国的历史文化。
本书的主人公“红色王子”威廉也不例外,他出生于奥地利,成长于亚得里亚海海滨,被父亲按照波兰人的标准培养,最终却自愿选择成为乌克兰人。他曾试图取得法国的永久居住权,最后却被法国政府永久驱逐;纳粹试图强迫他承认自己的德意志血统,他却抵死不从;他曾无数次幻想在基辅登上乌克兰国王的王位,最终却死于基辅的牢狱之中。威廉跌宕起伏的一生,显示出个人民族身份的流动性。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