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启微No. 17 | 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作者:川田稔

来源:社科文献启微

发布时间 2020-03-12 23:19   浏览量 654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启1.jpg

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川田稔  著

韦平和  译

2020年2月出版

精装 • 276页

反水投注网站 •启微


内容简介

日本陆军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打倒了一直推行国际和平协调外交、在国内也比较稳定的政党政治。它是怎样逐步走向侵华战争,然后对美开战,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领导这个时期日本陆军的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等人,持有什么样的政治军事构想?本书的焦点就在于此。


作者简介

川田稔

1947年生,日本历史学者。名古屋大学博士,专攻政治外交史、政治思想史。现为日本福祉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著有《第一次大戦後日本の国民国家構想と政治指導》《日本神道の政治思想史的·社会人類学的研究》《満州事変と政党政治 : 軍部と政党の激闘》《昭和陸軍全史》。


目录

序幕  九一八事变


第一章  政党政治下的日本陆军

  1 二叶会和木曜会

  2 一夕会


第二章 从九一八事变到五一五事件

  1 九一八事变前夕

  2 柳条湖事件与陆军中央

  3 犬养毅内阁的成立与荒木贞夫就任陆军大臣


第三章 日本陆军的构想

  1 国家总动员论

  2 批判国际联盟与对华政策


第四章 日本陆军派系斗争

  1 陆军中央的派系对立

  2 军队青年将校与陆军手册

  3 派系斗争的激化与暗杀永田铁山


第五章 二二六事件前后的日本陆军与围绕大陆政策的斗争

  1 华北分裂活动与二二六事件

  2 石原莞尔对苏战略和对华政策的转变

  3 卢沟桥事变与石原莞尔、武藤章的分歧


第六章 日中战争的全面爆发与“东亚新秩序”

  1 战争的扩大和战线的胶着

  2 近卫声明及反响


第七章 欧洲大战与德日意三国同盟

  1 《综合国策方案》的制定与建设“大东亚新秩序”

  2 对南方行使武力论与德英战争的走向


第八章 渐进的南进方针与德苏战争的冲击

  1 从英美可分离到英美不可分离

  2 德苏战争与武藤章、田中新一的分歧

  3 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与美国的对抗措施


第九章 日美谈判与对美开战

  1 继续谈判,还是决心开战?

  2 东条内阁的成立与走向日美开战的道路

  3 武藤章和田中新一的世界战略与战争指导方针


尾声  太平洋战争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

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日本陆军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19319月,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关东军是当时驻扎在中国东北所谓“满洲”的日本军队,主要任务是守卫日本经营的南满铁路及其沿线。


19319月18日夜,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等派人在奉天(今沈阳)近郊炸毁了南满铁路,并嫁祸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立即出动关东军。次日,关东军占领了辽宁的主要城市。这是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谋划的。


石原莞尔等人早就计划军事占领整个中国东北,此时开始实施他们的计划。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关东军参谋与陆军中央参谋一样,全部是日本陆军大学毕业的精英军官。


在东京的陆军中央,陆军省的军事课课长永田铁山、补任课课长冈村宁次,参谋本部的编制动员课课长东条英机、欧美课课长渡久雄等人开始配合石原莞尔等人的行动,以“有利于关东军展开活动”(《冈村宁次日记》)。这个由永田铁山、石原莞尔为首的陆军中坚幕僚团体一夕会的成员还有:军事课中国班班长铃木贞一、作战课兵站班班长武藤章、教育总监部员田中新一等人。


最初,不仅当时的若槻礼次郎民政党内阁,南次郎陆军大臣、金谷范三参谋总长等陆军高层也都坚持“不扩大事态”的方针。但是,永田铁山等中坚幕僚团体抗拒这个方针,支持关东军的行动。

永田铁山、东条英机、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等人后来逐渐成为控制日本陆军的核心人物。如,永田铁山就任陆军省军务局局长一职,成为所谓统制派的领袖,事实上领导了整个陆军。后来,他在陆军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的派系争斗中被暗杀。


东条英机在缔结德日意三国同盟时担任陆军大臣,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担任首相兼陆军大臣,后来在东京审判中作为甲级战犯被处以死刑。武藤章在缔结德日意三国同盟和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担任陆军省军务局局长,之后同样作为甲级战犯被处以死刑。田中新一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担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太平洋战争开战时,这三人掌控着陆军的实权,尤其是田中新一,是对美开战的主导者,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唯独他没有作为战犯遭到起诉,至今仍是一个谜。


石原莞尔在九一八事变后,先后担任参谋本部战争指导课课长、作战部部长,实际上是整个日本陆军的领军人物。但是,在卢沟桥事变发生时他主张不扩大战线,与主张扩大战线的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武藤章、陆军省军务课课长田中新一等人发生分歧而下台,不久便离开陆军。


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企图按照最初的计划控制整个中国东北,并确定了建立“满洲国”的方针。当时,陆军中央的领导层试图阻止这一行动,而以永田铁山为首的一夕会中坚幕僚团体支持关东军的计划,两派发生了激烈的争斗。


但是,若槻内阁不久内部崩溃,犬养政友会内阁成立,一夕会推举的荒木贞夫成为陆军大臣。继而,陆军领导层被全部更换,永田铁山等一夕会幕僚占据了陆军的要职。与此同时,关东军采取的行动得到了陆军中央的全面支持。陆军在日本政治上正式崛起。


永田铁山等人认为,依靠以往的统帅权独立,无法实现国家总动员,应该在陆军中形成一个新的派阀,通过它对政治施加影响。也就是说,他们企图让陆军作为一个组织,通过陆军大臣向内阁施加影响,按照军方的想法控制国家政权。


在本书中,将九一八事变以后作为一个组织政治化了的陆军称为“昭和陆军”。然以往也曾有山县有朋、桂太郎、寺内正毅、田中义一等陆军领导人作为个人试图掌握政治权力的先例,但是陆军作为一个组织试图控制政权,乃是一个新的动向。

 

那么,关东军为何要发动九一八事变呢?还有,成为昭和陆军核心的永田铁山、石原莞尔等人的一夕会是如何形成的呢?这些必须追溯到1920年代初的大正中期。 

序幕  九一八事变


特别感谢

本书在封面设计时得北京大学李秉奎副教授、苏州大学武向平教授帮忙查找资料,特此感谢!


李秉奎/下载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