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古今中外上厕所的细节

作者:刘澍

来源:先晓书院

发布时间 2020-01-07 15:07   浏览量 234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上集我们讲了厕所对中国历史的改变,刘邦、刘备在上厕所时死里逃生,曹操他爸曹嵩、贾似道在上厕所时被干掉,王耀武因为上厕所被抓,孙权上厕所前定下赤壁之战方略。上集说的都是上厕所与军政大事,这集好好说说上厕所的细节。

中国古代上厕所是个危险的事,因为有君主为此丧命,说到这,估计大家都反应过来了,那就是晋景公。晋景公生病后,巫师说他吃不到新麦子了。秦国派医生给他治病,医生来之前,晋景公做梦梦见自己的疾病变成两个小孩,一个小孩在自己的肚子里说:“秦国来的医生可是药到病除,俺们咋办呢?”另一个小孩说:“我们在膏的下面,肓的上面,他根本抓不到我们。”膏指的是心尖的脂肪,肓指的是心脏与膈膜之间。故而病入膏肓就指的是绝症。

六月份麦子熟了,做成饼后摆在晋景公面前,晋景公很高兴,说:“巫师说寡人吃不到新麦子了,看看这是啥?眼看就要吃上了,这个巫师是诅咒寡人早死。”于是晋景公下令把巫师叫来,说:“你看看这是嘛?还说寡人吃不上新麦子,来人,拉出去砍了!”这个巫师被砍了,一声惨叫传来后,晋景公突然觉得腹胀,感觉要漫天飞翔了,于是就去厕所。

先秦时期厕所的坑挖的又大又深,因为挖得越深,掉下去的粪便距离上面的人越远,味道就越小。然而厕所也很容易出人命,估计晋景公可能是踩到什么上了,脚下一滑,扑通一声就掉坑里了。由于这个坑太深,极有可能一人多高,于是晋景公就这样挂了。

说出来可能大家都不信,晋景公他爸晋成公的名字就叫姬黑臀,看名字就很像晋景公死时的画面。先秦时期人们的名字是非常奇葩的,周公的姓名就叫姬旦,大家肯定都知道。电视剧里也演了,秦宣太后也就是芈月的情夫有一个叫魏丑夫的,明明是个小鲜肉,却偏偏名叫魏丑夫。当然,魏丑夫之所以叫魏丑夫,是因为他是丑时,也就是凌晨1点到3点出生的小男孩,所以叫这个名字。那么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是不是子时出生的小男孩,然后去泰国做了手术后来服侍汉武帝呢?那就肯定不是了。

至于晋景公,不像他爸姬黑臀名字这么奇葩,晋景公叫姬獳,还算正常,本来大殿内的人还等着晋景公姬獳吃新麦子呢,左等不来,右等不来,最后去厕所一看才发现国君已经挂了,于是一个宦官下去把晋景公捞出来。一身翔的宦官让其他大臣看着很是不爽,最后干脆让他给晋景公殉葬了。

其实直到1949年后,中国农村还是有很深的粪坑。比如大家看到的1958年毛主席畅游湘江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就是摄影师侯波拍摄的,这是毛泽东在1927年离开家乡,成为新中国国家元首后,时隔31年第一次回到家乡。他那首“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就是这次写的。然而在岸边负责拍摄他游泳场景的侯波却只顾看前面,没看后面,一不小心就掉进了身后的粪坑,好好的相机也掉粪坑里了,还好,她马上被人捞出来,又活了59年,2017年去世,比起晋景公,侯波算是幸运多了。

 中国有人掉茅坑里死了,其实外国也有,发起第二次十字军东征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1123——1190)本来国力强盛,然而1183年他的8名骁勇善战的皇子和一批将军在Erfurt城堡的议事堂开会,大家争吵的激烈,他们脚下的木板承受不住了,只听咔嚓一声,地板塌陷,8个皇子和所有将军一起掉入城堡议事堂下面的化粪池中,在城堡几百年发酵的**之中,所有人都死了,没有一个能爬出来。

     上厕所太危险了,所以古人发明各种器皿来方便,比如虎子就是夜壶的前身,因其形状似老虎,所以叫作虎子。到了唐朝,由于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古代讲究避讳,开国皇帝的爷爷的名字怎么能用来做上厕所的器皿名称呢?于是,“虎子”就改名为“马子”。后来马子逐渐进化成桶形,这就是马桶的前身。原来马桶是因为李世民的曾祖父得名。

      说完了厕所与人的生死、上厕所用器皿,我们再说说每次上厕所后的善后工作,估计大家会很好奇,晋景公用什么来做善后工作呢?

中国人在晋景公那个时代,用什么善后,并无记载,留给大家想象的余地与悬念的空间,当然,也是细思极恐。

许多人会说,应该是用厕筹吧,但《法苑珠林》第十三卷《感应录》记载三国时吴国已有厕筹,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厕筹的最早记载,厕筹是用木片或竹片制作的,大约三五寸长,用刀削完打磨光滑后,放在厕所里用。至于春秋时期用什么,真不知道。如果谁能研究出来,那就又是一篇CSSCI。

根据《毗尼母经》卷六记载,释迦牟尼就曾经指导众比丘上厕所时要用厕筹的事,因此学界普遍认为,厕筹最早是印度发明,后来才传入中国。

有人或许会问,印度现在那么脏,大多数农村都没有厕所,怎么可能厕筹还比中国早呢?您还别说,印度非但有最早的厕筹,世界最早的厕所排水系统就是印度人发明的。英国杰克·查罗纳主编《改变世界的1001项发明》写道:“考古研究表明,公元前2500年前后就出现了用水冲刷的厕所。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人类,发明了复杂的厕所系统和配套水管设施;每家每户都有坐式厕所,粪便用干粘土砖砌成的排水系统冲走。印度河流域的多数地区都在使用这一系统。”“公元前2500年印度流域文明沿着街道修建了精准的衬砖排水系统网,用于排放居民家中的污水。街道两侧住户厕所直接与这些街道下水道相连,厕所是用清洁水人工冲刷。”除厕所之外,世界最早的标准度量砝码在前2500年左右由印度人发明;虽然现在印度的水质让外国游客望而却步,而世界最早的净化饮用水的方法就是印度人在前2000年左右发明;我们每天须臾不可离的阿拉伯数字更是印度人发明。所以,印度曾经也是很牛的,人家也曾经阔过,只是最近1000多年一直不景气,当然,1000多年好像也不近了。

中国的许多东西是印度传来,无论是厕筹,还是糖类的制作工艺,这个季羡林先生《糖史》有论述,但印度也有许多东西是中国传来的,比如造纸术。中国造纸术传入印度前,印度人用贝叶、木板书写,贝叶经就是如此得名。发明纸张,中国人造福了世界,先有书写用纸,才能一步步有上厕所用的卫生纸。

东汉时蔡伦发明纸张,但那时纸张稀缺,肯定舍不得用来擦,关于中国人何时用纸擦,历史没有明确记载。但起码唐朝时道宣和尚曾有规定,禁止僧人用写过字的纸张来擦,由此可以推断出此时中国人已经会用纸来擦了。

当然,那个时候的纸远没有现在卫生纸这么绵软,所以使用前得反复揉搓软化。元朝时,据《元史·列传第三·后妃二》记载,忽必烈的皇太子真金的太子妃对婆婆,也就是忽必烈的皇后非常孝顺,每次婆婆上厕所之前,她都会用自己的脸试试卫生纸的柔软度,柔软度够了才给婆婆用。《元史》原话叫做:“至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柔软以进。”

元朝都能用上纸,明清两朝更是如此,小说《红楼梦》里,刘姥姥在大观园上厕所之前就找丫环要了纸。

中国人唐朝上厕所就能用纸,外国呢?根据美国朱莉·霍兰《厕神:厕所的文明史》记载,古罗马人是用从木棍上长出来的木耳擦,此外古罗马人还在公共厕所里准备插在小棍子上的海绵来用,提起裤子,拿起棍子用海绵蹭就可以。中世纪法国人用粗麻绳来擦,皇上用完了皇后用,皇后用完了宠臣用,每次用完后就用水洗一遍。同一根麻绳,不知跟多少个人亲密接触过。

1620年五月花号来到美洲大陆,他们这些人是吃完玉米后,把干硬的玉米芯用水泡软后来擦。最好玩的应该是彼得大帝,他喜欢用刚宰杀的鹅的脖子来擦,鹅脖子还在动呢,彼得大帝就用来擦,不知会不会起鸡皮疙瘩,不,应该是鹅皮疙瘩。欧洲人真正发明卫生纸来擦,要在1718年了,而美国人则要等到1857年才用上卫生纸,此前华盛顿和杰斐逊都是用玉米芯来擦,想象一下,他们在讨论《独立宣言》时,坐不住的样子吧。

到了20世纪,上厕所用的纸张和厕所排水系统已经须臾不可离也。根据周连春《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记载,北约轰炸南联盟,南斯拉夫之所以投降,与抽水马桶系统瘫痪有关。美军轰炸的重点最初集中于军事目标和交通枢纽,后来转而轰炸民用生活设施,贝尔格莱德等城市的供水系统被破坏。抽水马桶一两天不能用,一两家不能用,大家还能忍,但时间一长,最后大家都忍不了了,于是只能签订城下之盟。

      本集内容主要依据周连春《雪隐寻踪:厕所的历史、经济、风俗》,冯萧伟《厕所文化漫论》、美国朱莉·霍兰《厕神:厕所的文明史》、日本光藤俊夫《居所中的水与火 厨房 浴室 厕所的历史》,如果想了解关于清代人上厕所,清代人居家过日子的吃喝玩乐,就请看反水投注网站 出版的拙作《进击的铁骑:大清开国的历史瞬间》,谢谢大家。

©️本文版权归作者【先晓书院】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分享
  • 评论(0)
  • 点赞(0)
  • 收藏(0)

发表评论

同步转发到广场

发表评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