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摘要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复杂多变的趋势和新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涉及自然环境的广泛领域、渗透到经济社会方方面面,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农业、交通、能源、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系统等领域的影响,预估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发生概率以及重大经济战略区风险发生概率,针对我国应对和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等主要问题,提出科学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对策建议,旨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筑牢防灾减灾第一线,推动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

作者

张小锋 ,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政策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象经济效益评估、气象政策和智库战略。
李佳英 ,国家气象中心决策服务首席,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决策服务。
孙林海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监测诊断、预测和气候服务。
吕明辉 ,博士,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象服务评价、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和气象信息传播。
王晓晨 ,博士,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适应、气象政策和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黄丹青:《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基本规律与科学应对》,《国家治理》2023年第17期。
  • 周佰铨、翟盘茂:《未来的极端天气气候与水文事件预估及其应对》,《气象》2023年第3期。
  • 张君枝、梁雅楠、王冀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京津冀极端高温事件变化特征研究》,《灾害学》2023年第4期。
  • 杨久栋、关仕新:《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增多,如何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记者观察》2023年第28期。
  • 孔锋:《统筹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助力极端高温天气灾害应对》,《防灾博览》2023年第4期。
  • 方建、陶凯、牟莎等:《复合极端事件及其危险性评估研究进展》,《地理科学进展》2023年第3期。
  • 孙景博、王阳、杨晓帆等:《中国风光资源气候风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中国电力》2023年第5期。
  • 吴杨、彭俊文、何雨璐等:《极端天气气候与空气质量对健康影响》,《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4年第3期。
  • 李明、陈琛:《优化制度设计 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治理能力》,《中国减灾》2021年第15期。
  • 吴建南、高小平、钟开斌等:《增强极端天气下城市治理的韧性》,《探索与争鸣》2022年第12期。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影响分析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10.17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章节目录

  • 一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与风险
    1. (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1. 1.对农业的影响
      2. 2.对水资源的影响
      3. 3.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4. 4.对能源供应的影响
      5. 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6. 6.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二)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预估
      1. 1.未来极端事件与复合型气象灾害发生概率
      2. 2.未来我国气候风险预判
      3. 3.未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系统的风险
      4. 4.未来极端事件对重大经济战略区气候风险预估
      5. 5.未来极端事件对重大基础工程气候风险预估
      6. 6.未来极端事件对不同行业气候风险预估
  • 二 我国应对和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一)应对和防范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2. (二)全社会的应对防范能力有待提升
    3. (三)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亟待提升
    4. (四)风险管理能力不足
    5. (五)法律体系有待完善
  • 三 科学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对策建议
    1. (一)加快完善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体制机制建设
    2. (二)强化社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3. (三)持续提升防灾减灾气象应对能力
    4. (四)提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管理能力
    5. (五)完善防减救灾法律体系

章节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