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自我投资”的消费与“90后”农民工的主体性再造

摘要

农民工主体性和资本的关系一直是劳工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传统的农民工研究将城乡二元矛盾以及在城乡二元维度下的农民工多重主体身份视为其被资本控制和利用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落户限制的逐步放开,农民工的主体性和身份认同也发生了改变。本文选取东莞大型手机电子厂为田野,着重阐述了“90后”农民工群体产生的“自我投资”的新消费现象是在“城市新市民”主体性建构下,由这种新的身份认同与参照群体的置换之间的张力所导致的,他们以此弥补在新的主体性建构下资本对底层劳工控制手段的变化和影响。

作者

李颖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鲍曼,齐格蒙特,2018,《流动的现代性》,欧阳景根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蔡禾,2010,《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开放社会》第9期。
  • 迪尔-维斯福特,尼克,2020,《赛博无产阶级:数字旋风中的全球劳动》,燕连福、赵莹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2019,《文明及其不满》,严志军、张沫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 金晓彤、王帅,2021,《营销学视角下的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金晓彤教授访谈》,《社会科学家》第4期。
  • 李培林、田丰,2011,《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态度和行为选择》,《社会》第3期。
  • 李强,2004,《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反水投注网站 。
  • 刘林平、王茁,2013,《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80后农民工与80前农民工之比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
  • 彭美琪,2020,《农民工留言图书馆走红:在泥泞生活中坚守精神富足》,《新京报》6月27日,第2版。
  • 王春光,2001,《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第3期。
  • 王宁、严霞,2011,《两栖消费与两栖认同:对广州市J工业区服务业打工妹身体消费的质性研究》,《江苏社会科学》第4期。
  • 文军,2001,《从生存理性到社会理性选择:当代中国农民外出就业动因的社会学分析》,《社会学研究》第6期。
  • 项飙,1995,《现代化进程中的“悬浮群体”——一项对广东东莞市民工群体的实地调查》,《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第3期。
  • 余晓敏、潘毅,2008,《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性再造》,《社会学研究》第3期。
  • 周贤润,2021,《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认同与主体建构》,《北京社会科学》第9期。
  • Bak,Joan. 2000. “Class,Ethnicity,and Gender in Brazil:The Negotiation of Workers Identities in Porto Alegre’s 1906 Strike.”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Review 35(3):83-123.
  • Deleuze,Gilles,and Felix Guattari. 1983. Anti-oedipus: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 London:The Athlone Press.
  • Duesenberry,J. 1959. Income,Saving and the Theory of Consumer Behavior. 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 Pun,Ngai. 2003. “Subsumption or Consumption?The Phantom of Consumer Revolution in Globalizing.” China,Cultural Anthropology 18(4):469-492.
  • Shibutani,Tamotsu. 1955. “Reference Groups as Perspective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0:562-569.

“自我投资”的消费与“90后”农民工的主体性再造

可试读20%内容 PDF阅读 阅读器阅览

试读已结束,剩余80%未读

¥9.46 查看全文 >

VIP免费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相关理论和文献回顾
  • 三 研究方法和田野情况
  • 四 “城市新市民”主体身份的构建:参照群体置换的前提
    1. (一)城市化进城下的“个体化”
    2. (二)主体性建构中身份的“去打工化”
  • 五 欲望的生产:参照群体置换的过程
    1. (一)对隶属参照群体的否定:缺陷的生产
    2. (二)建立新的参照群体
    3. (三)参照群体的扩容
  • 六 “城市新市民”的身份认同与参照群体置换的张力产生了“自我投资”型消费
    1. (一)弹性用工制度下的底层身份
    2. (二)“自我投资”是“90后”农民工消费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3. (三)形象的消费也是一种“自我投资”
  • 七 结论

论文图片/图表

查看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