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自我投资”的消费与“90后”农民工的主体性再造
摘要
农民工主体性和资本的关系一直是劳工领域研究的重要议题,传统的农民工研究将城乡二元矛盾以及在城乡二元维度下的农民工多重主体身份视为其被资本控制和利用的重要原因。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落户限制的逐步放开,农民工的主体性和身份认同也发生了改变。本文选取东莞大型手机电子厂为田野,着重阐述了“90后”农民工群体产生的“自我投资”的新消费现象是在“城市新市民”主体性建构下,由这种新的身份认同与参照群体的置换之间的张力所导致的,他们以此弥补在新的主体性建构下资本对底层劳工控制手段的变化和影响。
作者
李颖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检索正文关键字
论文目录
- 一 引言
- 二 相关理论和文献回顾
- 三 研究方法和田野情况
-
四 “城市新市民”主体身份的构建:参照群体置换的前提
- (一)城市化进城下的“个体化”
- (二)主体性建构中身份的“去打工化”
-
五 欲望的生产:参照群体置换的过程
- (一)对隶属参照群体的否定:缺陷的生产
- (二)建立新的参照群体
- (三)参照群体的扩容
-
六 “城市新市民”的身份认同与参照群体置换的张力产生了“自我投资”型消费
- (一)弹性用工制度下的底层身份
- (二)“自我投资”是“90后”农民工消费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 (三)形象的消费也是一种“自我投资”
- 七 结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