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
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理论逻辑、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摘要
对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是维护金融稳定、保障金融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步骤之一,同时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金融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总体目标主要包括维持金融体系整体稳定、保证关键金融功能可持续性和保护利益相关者。当前美国、英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问题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机制,从法律体系建设、风险处置主体、处置流程、处置资金来源等多方面进行健全完善,从近年来的风险处置实践来看,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我国金融市场的相互联系和复杂性日益加强,问题金融机构处置难度也随之上升,规范化处置机制建设虽初步完成,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未来我国应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责分工,制定满足处置目标的最优处置策略,选择合适的处置形式,提高风险处置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充分保障存款人权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作者
胡滨 ,法学博士,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等40多项;撰写多篇要报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主编《中国金融监管报告》(12部);在《经济研究》《法学研究》《财贸经济》《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2部、译著1部。先后获得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创新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对策信息奖对策研究类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优秀皮书奖一等奖、优秀皮书报告奖一等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奖,并获评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青年等。2014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监管、金融风险、金融科技和普惠金融等。
范云朋 ,金融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
检索正文关键字
章节目录
- 一 问题金融机构的定义与类型
-
二 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目标与核心要素
- (一)确保速度、透明度和可预期性
- (二)持续提供金融服务
- (三)强化金融机构自救措施,明确处置资金来源和顺序
- (四)明确损失分摊机制
- (五)有效降低处置过程中的成本
- (六)保证市场参与主体的权益
-
三 域外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及其启示
- (一)美国
- (二)英国
- (三)欧盟
- (四)小结
- 四 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历史演进
-
五 当前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的不足之处
- (一)问题金融机构处置的法律体系亟待完善
- (二)问题金融机构的判定标准和判定流程有待细化
- (三)问题金融机构处置工具的使用条件与次序尚待优化
- (四)公共资金使用机制仍需完善
- (五)地方政府在问题金融机构处置过程中的角色有待厘清
-
六 完善我国问题金融机构处置机制的政策建议
- (一)完善顶层设计,健全相关法律体系
- (二)加强市场化处置,提高处置程序透明度,鼓励市场主体参与
- (三)灵活设置风险分担方案,单独或组合使用多种风险处置工具
- (四)完善问题金融机构的判定标准,明确触发条件和时限要求
- (五)规范公共资金的使用,完善公共资金退出机制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