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与广州行动
摘要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随着十九大报告的提出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逐步明确。广州作为区域核心城市,拥有综合稳健的产业结构、广阔的对外联系交通、优势突出的创新人才资源,是改革开放以来湾区发展的“领头雁”。为应对现阶段区域核心城市竞争日趋激烈,本研究通过明确广州自身定位,探索广州与港、澳在合作平台方面的共建共享机制,明确广州与佛山、深圳的互联互通行动,为广州未来在湾区中的行动开展前置研究。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
- [1]许学强、李郇:《改革开放30年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回顾与展望》,《经济地理》2009年第1期。
- [2]任思儒、李郇、陈婷婷:《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经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国际城市规划》2017年第3期。
- [3]罗小龙、沈建法:《从“前店后厂”到港深都会:三十年港深关系之演变》,《经济地理》2010年第5期。
- [4]汪行东、鲁志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从单中心到多中心》,《岭南学刊》2017年第5期。
- [5]马向明、陈洋:《粤港澳大湾区:新阶段与新挑战》,《热带地理》2017年第6期。
检索正文关键字
报告目录
-
一 研究背景
- 1.粤港澳大湾区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 2.在《纲要》印发的背景下,广州亟须明确行动方向
- 3.文献综述
-
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判断
- (一)发展历程
- 1.广、深、港独立发展阶段
- 2.前店后厂造就“世界工厂”阶段
- 3.广、深崛起,区域融合发展阶段
- (二)发展现状
- 1.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雄厚,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核心区域
- 2.区域建设空间相向拓展,广佛、深港等地区逐渐形成城镇连绵带
- 3.湾区生产网络发生深刻变化,并逐渐融入全球产业链
- (三)趋势判断
- 1.在创新经济的带动下,产业发展从传统分工格局向供应链格局转变
- 2.区域协作关系加深,广、深、港核心城市的“极点带动”作用增强
- 3.“穗港深+佛莞”区域“轴带”的一体化程度提高,去边界化特征突出
- 4.基础设施建设对“网络化空间格局”的支撑作用增强
- 5.湾区腹地逐步拓展,对泛珠三角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 (一)发展历程
-
三 广州在湾区的发展策略
- (一)广州在湾区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
- 1.在湾区的地位受到挑战
- 2.与港澳合作力度和制度创新仍显不足
- 3.与周边城市的跨界合作需要深化
- (二)广州行动建议
- 1.增强话语权,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
- 2.推进与佛山、深圳的合作,促进“穗莞深”东部轴带一体化
- 3.积极应对区域格局变化,聚焦“环湾留白”地区、枢纽机会地区
- 4.强化对外辐射,加强湾区西岸维育拓展,构建区域功能网络
- (一)广州在湾区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
-
四 相关政策建议
- 1.深化社会保障合作,促进区域人才流动
- 2.创新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共建模式,发挥引领作用
- 3.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层次的区域协调机制
相关文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