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单列表 > 书单详情
Megan.Z 创建于:2024-02-22 共24本书 163人看过
先晓推荐书单|好书推荐:来看看我的读书分享,2023我整理出的精品书单
  • 王春雨 著
    2018-09出版
    本书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国文学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文化自信与外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的成果汇编,汇集了中国当前外国文学研究领域部分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分为中国话语建构理论研究、宏观文学现象研究、外国文论研究、作家作品研究、中外文学交流与比较研究五个部分。本书就文化自信问题与中国外国文学话语建设展开多维讨论,展示了学会近年来的学术成果,必将对当前中国外国文学的理论自觉、学术创新和教育教学等方面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41.4
  • 刘婉明 著
    2023-07出版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中日两国的交流前所未有地频繁,竞争和冲突也前所未有地激烈,形成了充满张力的文化场域。本书从中日文人交往的角度,考察作为“文化中国”的中国形象在这一场域中如何被书写、如何越境、如何被建构与重构,由此发掘出文化圈大传统及其近代以来的嬗变与转化。“文化中国”形象的越境书写和传播,既展现了两国文人对各自国家所面对的独特问题的思考,也体现出他们超越民族国家界限和一国中心观,在区域文化共同体的大视野中对东亚文化传统之现代转型这一共同问题的探索,既揭示出东亚文化在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时所展现的强韧文化生命力,也为此区域寻求未来共生和对话之路以及更为广大的人类文明发展的可能性,提供了足资借鉴的丰厚思想资源。
    ¥59.2
  • 蒋晓涵 著
    2022-12出版
    本书通过对国家形象研究的理论进行回顾,探讨国家形象的概念及其文化符号传播的内涵,主要从理论基础层面,从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传播场域、生成特性以及国家形象的生成逻辑和传播价值勾画国家形象的建构进路,进而探讨国家如何在国际社会建构自己的身份,如何从外部条件、内在机制、媒介平台、文化价值四个路径建构国家形象的文化符号传播,阐释自己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角色,借以调试异域民众、国家的认知图景等若干问题,既具有理论价值,也颇具现实意义。
    ¥26.7
  • [美]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 等著;沈晓雷 译
    2008-06出版
    中国目前最大的“战略威胁”之一,在于其“国家形象”。中国目前最重大的战略挑战,都与其“国家形象”相关。中国自己如何看待中国,以及其它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未来。
    ¥35
  • 王沛 主编
    2020-09出版
    本书从国家形象的理论探索、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策略、中国国家形象的媒体塑造与传播策略三个方面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内在的逻辑脉络,形成了关于国家形象及其塑造的理论构想,力图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内涵建设研究与传播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9.4
  • 张昆 张明新 主编;陈薇 副主编
    2021-07出版
    本书总报告以2020年中国国家形象传播面临的新时代、新战略、新境界为主题,分析了中国政府、企业和国民形象传播的基本状况;热点篇从跨文明对话导向的全球接触理念、援助外交的共情传播模式、中国城市国际形象传播影响力等角度展开中国国家形象的热点议题分析;专题篇从企业海外传播、游戏传播领域以及女排精神的时代变迁来挖掘与国家形象相关的多元议题;案例篇以中国在巴基斯坦、肯尼亚的媒体报道形象为例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探讨;比较篇探讨了中国公众对重大国际事务和相关国家的认知与评价,分析中国公众心目中的主要国家形象。
    ¥50.4
  • 丁俊杰 刘国强 主编;宋红梅 执行主编
    2022-06出版
    本书是集刊《营销传播研究》的第1辑,以“百年印记与历史传播”为主题,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结合中国在这一百年中的历史进程和历史传播展开研究,向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征稿,围绕国家形象历史传播、经济发展历史传播、文化复兴历史传播、品牌发展历史传播、消费历史传播等专题,结合各自的学术专长,进行学术化的思考与探讨,共同为中国百年进程所取得的进展进行多角度的梳理。
    ¥20.4
  • 李星儒 主编
    2020-07出版
    北京,既是曾经的古都,又是现代的首都。“千年古韵”与“创新发展”两种属性的碰撞交融最终凝聚成为“四个中心”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北京城市形象的建设与传播则是实现这一定位和建设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本书从媒介研究、传播研究和受众研究三个角度入手,对北京城市形象建设与传播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29.4
  • 李娟 著
    2017-12出版
    本书分别以21世纪以来国产电影中的主流电影、现实电影、艺术电影、动画电影、公路电影、武侠电影、都市电影、青春电影、微电影、贺岁电影等作为研究对象,在抽取了300多部国产电影的基础上,对国产电影作品做逐一分析,集中讨论国产电影与国家形象塑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建构民众对于民族、国家的历史记忆与集体认同,从而不断树立中国大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0.4
  • 韦红 刘明周 主编;陈菲 副主编
    2024-01出版
    2015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建立了两国间副总理级人文交流机制,这一机制同两国的政治安全对话、经贸合作对话共同构成了统筹和推动中印尼关系发展的重要支柱。2021年,中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合作从政治、经济、人文“三驾马车”升级为政治、经济、人文和海上合作“四轮驱动”,两国合作的范畴与深度都有重要提升。本报告主要研究2022~2023年度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发展状况,具体分为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三部分。总报告对这一年度中印尼人文交流情况进行了提纲挈领式的整体梳理;分报告对这一年度的教育、卫生、青年、文化、媒体、影视等颇具特色的人文交流进行了深入分析;专题篇则主要探讨中印尼人文交流中某一具体问题。整体而言,本年度的中印尼人文交流发展报告既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既注重截面分析又注重纵深探讨,系统总结了中印尼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建议,以期为政府、社会等实践层面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最终为中印尼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文基础。
    ¥63.2
加载更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