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单列表 > 书单详情
书单 | 了解邻国日本
云生 创建于:2023-10-26 共16本书 679人看过
先晓推荐书单|好书推荐:来看看我的读书分享,2023我整理出的精品书单
  • 〔日〕小熊英二 著;暴凤明 译
    2023-06出版
    人类群体日常行为的不断积累会形成某种“默认规则”。这种规则不存在于明文规定中,却会在形成后反过来时刻影响和规约群体。在日本,“应届毕业生批量招聘”“长期雇佣”“年功序列工资制度”等具有强烈本土特色的雇佣惯例直接决定了人们的求职与生活需求,形成了支配和控制日本的“社会规则”。正式雇佣与非正式雇佣间因此出现了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这种“双重结构”的影响不仅覆盖了作为工作两端延伸的教育体系与社会保障制度,还扩展到政治和身份认同等方面。生活在规则之下的人们,根据“生存方式”的差异,被划分为“大企业型”“地方型”“残余型”。本书将从这三种生存方式出发,通过回溯日本式雇佣惯例的源流与发展历程,借助与欧美各国劳动史的横向对比,尝试探明形塑日本的“隐性社会规则”的真面貌。
    ¥39.2
  • 郭雪妮 著
    2020-08出版
    本书借助“都城”这一视角,在“东亚都城时代”形成与解体的背景下,发掘唐长安城空间在日本的复制与挪用,及其在日本古代文学中引起的连锁性反应。以十世纪唐王朝的灭亡和长安作为东亚都城典范的失坠为分水岭,本书尝试解答了两个问题:一是九世纪之前日本对唐长安城空间的模仿与日本文人长安书写稀薄之间的龃龉;二是十世纪以降随着唐长安城的“消失”及东亚格局的变迁,“长安”如何成为日本文人建构国家认同,并在东亚世界获取“小中华”身份的手段。本书综合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古代中日两国的都城空间、王权书写与国家想象之关联。
    ¥29.64
  • [日]佐藤俊树 著;唐辛子 译
    2021-06出版
    樱花是日本的象征,也是日本的“国民之花”。五瓣的一重花——染井吉野是樱花的经典形象,但这并不是日本的天然樱花。染井吉野不仅塑造了近现代日本的城市景观与赏花风俗,更带来了所谓“日本人的精神”。近代日本在追寻自身民族性与文化价值时,从这种樱花中提取了“高洁”“齐开齐落”“短暂而绚烂”等精神特征,并将之赋予整个国家。这种最初仅出于观赏目的被创造出来的樱花品种,因恰逢时代的变革,以其自身的特征深度影响了近代日本。
    ¥20.7
  • [日]冈田武彦 著;钱明 译
    2022-07出版
    冈田武彦提出,什么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一言以蔽之,就是简素。日本人的世界观是以简素的精神为基石的。作者用深入浅出的笔触,结合诸多实例,讲述了简素的形态及其精神、日本人与简素精神、日本文化与简素精神、日本的宗教思想、日本的崇物思想、简素的精神及其意义等方面的内容,涉及日本国民性、文学、绘画、建筑、庭园、料理、陶瓷、茶道、音乐等各个领域。其中也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日本文化的演变、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对比等内容。
    ¥26.7
  • 〔日〕网野善彦 著;褚以炜 译
    2023-01出版
    网野善彦是日本中世史研究者中旗帜鲜明、气质独特的一位,他特别关注一直被日本学界忽略的社会底层民众,提倡将民俗学与历史学结合起来的研究方法,对日本史的许多基本问题都有深刻的思考。《日本历史上的东与西》是网野早期的代表作,已然展现出“网野史学”的明显特征。网野在这本书中首次采用地域历史的研究视角,依据考古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理论,考察了历史上生活于日本列岛东西部的人们在生活和文化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影响。他不仅谈论了东马西船、骑射型武者和海贼武者、东将门西纯友、源氏和平氏等有趣的历史话题,而且对于东西部地域的社会结构、政治力学关系、东国文化与西国文化等重要概念进行了富有启发的论述,从根本上重新思考了“日本人论”和“日本史论”。
    ¥20.7
  • [美]南希·K.斯托克(Nancy K. Stalker) 著;张容 译
    2020-10出版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日本文明进程的通识作品,从史前考古发现开始,讲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趋势、宗教发展与艺术成就,梳理精英文化与流行文化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发展脉络。日本文化研究者南希·K.斯托克(NancyK. Stalker)教授,在书中探讨了日本人生活中大量引人入胜的细节,除文化领域外,还特别关注日常生活、消费特点与性别差异,以及21世纪日本文化输出对全球的重要影响。本书站在全球视角,从大众熟知的文化艺术作品出发,深入《神奈川冲浪》之外的日本。
    ¥26.7
  • 臧运祜 主编;朱丁睿 副主编
    2023-06出版
    ¥55.2
  • [丹]何铭生(Peter Harmsen) 著;季大方 毛凡宇 魏丽萍 译
    2020-06出版
    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是笼罩在20世纪亚洲历史上的黑暗阴影,它也是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最广为人知的篇章之一。相较之下,发生在这场恶名昭彰的屠杀之前的那长达一个月的战争却从未被人完整地讲述。何铭生的《南京1937:血战危城》填补了这个空白。这本书用震撼人心的文字描述了赢得淞沪会战之后的日本军队如何以破竹之势向南京推进,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证明了其野蛮程度。
    ¥20.7
  • 王美平 著
    2021-01出版
    本书运用实证主义与比较史学的方法,参考国际政治学、认知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以中国近代国民国家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客体参照系,以大量的日文原始资料为基础进行纵向流程性与横向专题性相结合的研究,主要探讨日本对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必要性、转型道路、转型动力及转型效果等问题的认识,展示了该时期日本对华观的基本内容、发展脉络与重要特征,揭示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深层动因与思想根源,阐释了日本对华观及其行动选择之间的互动关系。
    ¥50.4
  • [日]河内春人 著;梁适雨 译
    2021-12出版
    倭五王指《宋书·倭国传》中记载的赞、珍、济、兴、武五位倭国王。在邪马台国与中国断交150年后,五王在五世纪初重新向中国派遣了使者。当时东亚各国之间纷争不断,倭国也卷入其中。河内春人从中国史料出发,解读了倭国向中国遣使朝贡的意图和时代背景,展现了当时倭国国内不稳定的王权与文化氛围,分析了倭五王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日本天皇的对应关系,描绘了五世纪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关系。
    ¥17.4
加载更多
Baidu
map